书城成功励志释然
1627100000129

第129章 只能送你一点糖

受助者更需要的是平等。电视上,正播放一个访谈节目。一位有钱人给一个女孩负担了部分上大学的学费,有钱人向主持人描述着女孩家穷困的状况。女孩低着头,一副很难为情的样子。在场的观众都不希望有钱人再说下去。最后,女孩轻轻地说,我家在我们村里也不算最穷的。这样的节目我是不愿意看到的。有钱人的善举是令人称道。可是对于那些受助者呢?是不是要对着镜头和在场的观众,做出一副热泪盈眶、感恩戴德的样子?描述受助者如何穷困,能够凸显善举的价值,可是,就在这样的描述中,受助者最后的尊严也一点点地被剥夺。世界上有多少穷困的人,愿意把自己的穷困拿来向大众展览?他们大都自尊地选择了掩盖。有钱人有权利选择是否帮助一个人,但没有权利于帮助之外在受助者身上攫取更多的东西。我由此想起童年的一段往事。那时,我们家刚刚搬到一个新地方。一天,来了位大婶。手里端着一只碗,碗里放了只勺子。她告诉母亲,自己的男人常年生病在床,吃不起西药,每天只好喝偏方调制的中药。那是种奇苦的药,苦味能让人的舌根变得僵硬。

她不停地啧啧着嘴,描述着那种奇异的苦味。大婶起身要走了。母亲拦住了她,声音低低地说,其实我们家也不富裕,一家六口靠一点微薄的工资吃饭,不过前几天碰巧买了一些糖,没有其他像样的可送,我只能送给你一点糖了。那年代,糖在乡村是稀罕物。母亲拿起大婶手中的碗,用勺子挖了半碗糖递给她。最后,母亲看中了大婶手指上的顶针,提出借过来用三天。大婶听说母亲要借顶针,显得非常高兴。其实,像这样的顶针,母亲有三只。母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制造平等。当教师的母亲说,处在穷困中的人,心理比一般人更敏感、更自尊。帮助人,不应声张,需要平等的心态和氛围。如果居高临下,别人就好像在接受你的施舍,心中必然怀着屈辱。受助者更需要的是平等。有钱人的尊严只是一种摆设。而受助者的尊严则是抵御风寒的心灵外衣。他们要靠它来抵御生活带给他们的种种匮乏、不平、委屈、乃至悲伤。它给受助者心灵保持适当的温度,孕育图强的动力,争抗的勇气。你可以伸出一双手去温暖另一双手,但不可以用这双手去剥开他人心灵的外衣,拿受助者的贫困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