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幽默的方法表达你的看法
16284200000014

第14章 金盔铁甲不如铁齿铜牙(2)

名言警句对于深化演讲主题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演讲中引用名言警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引用原文,不要以讹传讹;要全面领会原文,不要把意思搞反;要证明原文是谁说的,不要张冠李戴;少用“据权威人士说”;引用“受欢迎的”名人的话;引用当地名人的话;引用有资格讲这话的人所说的话。

同名言警句一样,寓言典故也是言简意赅,内涵深刻。在相同的境况下,运用寓言和典故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古人常用寓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梁惠王曾问孟子:“我对治理国家可谓费尽心机,邻国没有一个君主像我这样对待百姓的,为什么邻国的百姓不见少,我的百姓不见多呢?”

孟子说:“大王喜爱战争,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两军交战的时候,有两个士兵弃甲而逃,一个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了,另一个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来,因为自己跑了五十步就笑话跑了一百步的人对不对呢?”

梁惠王说:“不对,跑五十步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你的百姓增加了。”孟子在这里批评梁惠王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意即你梁惠王的“政绩”与别的国王没有什么大差别,老百姓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英国一位爵士,在某次晚宴上,发表了一个轻松的演讲,他在结尾说道:

“你们回去之后,给我寄一张明信片。即使你们不寄的话,我也要给你们每位寄一张,而且你们很容易猜到是我寄的,因为我在上面不贴邮票,(众笑声)我将在上面写着:

“季节自来自去,万物按时凋零,唯有那——我对你们的仁爱,永远像鲜花般的艳丽芬芳。”

用一首诗来结束这篇轻松欢快的演讲,别有情趣,增添了宴会的欢乐,也增进了宾主的友谊。但若一篇严肃的演讲结尾也引用这首诗,就会不伦不类,适得其反,所以,在演讲中引用名人的话,古今的格言,诗词佳句时一定要用得恰当。

演讲中的语言表达,适当运用警句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因而也能赢得听众的青睐,让他们喜爱你的演讲。

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后,希望能对你们的演讲有一些帮助。在以后的生活中,演讲定能成为你展现风采的舞台,给你的前进带来极大的力量。

结尾好,演讲才成功

上一篇文章里我主要说了演讲的一些技巧,对于演讲这样一种和语言有着直接关系的活动,其和口才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而幽默又是口才必备的条件,在这一节里,还想说说演讲里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结尾。

很多人只知道开场的重要性,却忽视了结尾,这样你的演讲很有可能虎头蛇尾。中国人注重“行百里者半九十”,而在演讲里近乎是“行百里者半一百”只要最后又一句没有说好,你的演讲就不能算成功。

演讲的结尾如同演讲的开端一样关键,是评判演讲是否成功的主要要素之一,是判断演讲者水平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其一,结尾最难说得很巧妙;其二,演讲的结语可以圆满地结束整个演讲,使听众把整场演讲所表达的思想组织在一起,架筑整场演讲的结构,最后再抓住演讲的主旨和关键。

何时该结束演讲,自然因题、因地、因时而异,但有一点,绝对不可忘记,即要时刻注意听众的情绪。当听众渴望你继续讲下去时,你多讲他们也不感到厌烦;而当听众不断看手表时,想必心思已飘到别处,已经不想再听下去,再讲又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应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赶紧就此打住,下个结论。

可是很多演讲者由于准备不充分总是草草就结尾了,破坏了整个演讲的效果。历代极成功的演讲家如舒伯斯特、伯莱、孙中山等人,都觉得应当把演讲的结语写下来,并记清楚那些字句。初次演讲的人更应如此,他应该很清楚地写下该用怎样的语句作结束,并在演讲前把结语温习数遍。在每次温习时,措辞可不必雷同,只要意思达到就可以了。

一篇演讲,在演讲之时往往有很大的变更,需要在原演讲词的基础上加以删修,以适合未能预料的变化,所以若能事先预备两三个不同的结语,将更完美,假如这一个不适用,另一个也许可以。

怎样准备结语,使演讲圆满地结束,以下几点建议或许对您有用:1.明确地概括全文要点擅长演讲的人即使在三五分钟之内,也常常能讲出许多见解,涉及相关的一些事情。相反,有的人演讲结束后,群众还是摸不清他到底主要讲了几个问题。

还有的演讲者以为,他该讲的都讲了,听众应该把他说的要点都印在脑子里了,和自己一样清楚明白了。实际上则不然,因为,演讲者对自己所要说的话,思考过很多遍,而听众在听讲前,对这个看法完全是陌生的,演讲者若不明确地把要点列举出来,他们一下子哪能像演讲者一样清楚呢?

卡耐基曾为演讲词结构拟定了这样一个模式:开端——告诉听众,你将要谈什么问题;中间——详细谈这些问题;结尾——把所谈的问题简明地概括一下,做个总结。

2.以热情洋溢的话作结束语

在某些演讲中,可以用热情洋溢的话称颂听众,提出希望,作为结尾。例如,有位钢铁大王的助手在美国纽约宾州协会演讲中最后说:我们伟大的宾州应该领导促进新时代的降临。宾州是出产钢铁最多的区域,是世界最大铁路公司之母,是美国第三大农业州,再没有其他州比它更能带动全美经济发展的了。他最后的几句话使听众感到高兴、乐观,因而可燃起他们的热情。

但是这种结束方法若想有效,态度必须诚恳,不要谄媚,不可过分,若不够诚恳,不是发自内心,将显得虚伪,听众便不会真心接受。

3.幽默的结束

有人说过:“当你说再见的时候,要使人们笑。”假如你有能力这样做,并且有丰富的演讲材料,那好极了!但是怎么做呢?每个人都应当按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做。

有个叫路易乔治的教士,在为约翰?维斯雷重修坟墓的严肃仪式上,面对着众多公理会教徒发表的演讲就是这方面的范例:

“我很高兴你们愿动手来帮忙重修他的坟墓。他是应该受尊崇的。他是一位极度憎恶不整洁的人。我曾听他说过这样的话:‘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公理会教徒。’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所以你们永远不会看见一个这样的人。(笑声)假如你们竟让他的坟墓残破不堪,那真的是故意和他作对了。你们还记得当他走过一间住宅时,一个小女孩跑到门口向他喊道‘上帝保佑你,维斯雷先生’,他是怎样回答的呢?他答道:‘年轻的女孩,如果你的脸和围裙再干净点,你的祝福将更有价值。’(笑声)这便是他对于不整洁的厌恶感觉,不要让他的坟墓不整洁啊!假如他的灵魂经过此地,看见坟墓不整洁,将会比任何事更令他伤心。务必好好地看护它,这是一座值得纪念和尊崇的坟墓,这是你们的责任。”(欢呼)

4.降升法

降升法是结束演讲最普遍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题材的演讲,但若能用得适当,将非常有声势,语气一句比一句重,一句比一句有力量。林肯在以尼亚加拉瀑布为题材的那篇演讲稿中,就是用降升法。

他以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生活的年代,与尼亚加拉瀑布一一相比,且例证一个比一个有力量。

“这要推到无限的久远,当哥伦布最初发现这块大陆,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啊!甚至亚当从救世主的手里出生,从那时到现在,尼亚加拉就在这里怒吼。一个古代巨人的眼睛像现今我们人的眼睛一样,曾看见过尼亚加拉。

与第一代人种同时代,甚至比人类的第一个始祖还老,一万年前的尼亚加拉和现在是同样的‘朝气蓬勃’。我们见到过那巨大骨骼的前世巨象、爬虫,它们也曾见过尼亚加拉——从那样久远的年代起,尼亚加拉从未静止,从未枯竭,从未睡去,从未休息。”

5.情感结束

充满感情地结束,最能打动听众的心,是一种非常完美的结尾。威尔斯亲王在加拿大帝国俱乐部所发表的一篇演讲的结尾就是以真挚的情感结束的:“诸位,我恐怕已经离题太远,讲太多关于我自己的话了,但是我很荣幸的向今天到场的听众们说出我对于我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我只能向诸位担保,我一定努力去完成我的重大责任,以期不负各位的重托。”

“逃避”也不错,偶尔当回“范跑跑”

道范美忠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清楚,他就是在四川地震时不顾学生独自逃跑的老师,人称“范跑跑”。在这里我不想对这个事件的功过是非做评述,想说的只是这种偶尔回避,逃跑的方法,这一方法,运用到口才中对我们也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人可能会不解的问,逃避怎么能是好的方法呢?很多的口才书籍以及口才培训的教材上都写着诸如遇到困难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之类的话。那这里你把逃避当做一个好的方法,又该怎么解释呢?

呵呵,你们不要急,听我慢慢说来:逃避,简单的说就是不去正面回应。要知道很多无聊的人就是喜欢搬弄是非,以调侃揶揄别人为乐。要是你越把他当回事,他便越激动,甚至会把这当成一种表演。要是把这类人的表演欲望挑逗起来了,那么他们就越难对付了,所以在你觉得一些问题很无聊的时候,不妨干脆不要去理他们,对方摆出一副要和你决斗到底的气势,而你淡淡的不作出回应,让对方自讨没趣,不和你玩了,看你还神气什么。

当然,这只是简单意义上的逃避。逃避还有层更深的意思便是不去正面的迎接挑战,故意避开锋芒,避开对方最尖利的部分,寻求别的突破口。

有个十分小气的人,全村都知道他喜欢占小便宜。有一年冬天,他买了一尺布,找裁缝去做帽子。那裁缝也对他的脾气略知一二。帮他量了量脑壳,说:“好的,布够了,你过些天来拿便是了”他走出门,心里琢磨着:“布够了?哼,这个裁缝肯定是骗人,他会把多出来的布再卖给别人。布肯定是多的!”于是转回去问裁缝,裁缝说:“是多了一点。”他又问:“多的布能不能再做一顶?”裁缝见他贪小便宜的毛病又上来了。只好笑着说:“当然可以啊!”

这次此人高兴的走出门,但没走多久他又在想:“当然可以?恐怕还有多的,不然他怎么这么爽快呢!”越想越不对劲。就又转回去问裁缝:“做三顶帽子够不够?”那裁缝见他这样,的确是没有办法。只好说道:“只要你愿意,做十顶都可以!”他一听,高兴的不得了,问:“十顶帽子都能戴在头上么?”裁缝答道:“当然可以啊!”这回这人开开心心的回家去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那小气鬼到裁缝这取帽子。一看,顿时说不出话来了。原来,那十顶帽子做得非常小。他生气的不行,愤怒的对裁缝吼道:“你不是说十顶帽子都能戴在头上吗?这么小,你叫我怎么戴啊?”裁缝说:“怎么不能戴了?戴在手指头上不就是了!”小气鬼听了,火冒三丈。说:“你见过谁把帽子戴在手指头上的呢?”

裁缝又好气又好笑:“一尺布要做十顶帽子,不戴手指头,那你还想戴在哪里啊?”

看了这个故事,笑过以后,我们有没有想一想,如果我们就是那个裁缝会怎么做呢?也许有人会说肯定在做之前就指出他的不对。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喜欢贪图小便宜甚至疑神疑鬼的人,我们的劝解往往还会招来对方的猜忌。我们不如学学这里的裁缝,避开他的毛病,一开始全都按照他的要求来做,等到结果出来的时候,用事实给他一巴掌,让他清楚的看到问题所在,这样岂不是很好?

现在你们认为,偶尔的逃避是不是很重要呢?

给自己照照镜子再发言

自己照照镜子再发言的意思就是说在说话之前先想想自己几斤几两,不要说出和自己不相符的话。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好的人却不多。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不仅容易说大话,还有可能失去自己本应该得到的,惹来很多的麻烦。

在经济大萧条初期,一位被解雇的老师四处苦苦求职,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家学校的面试通知,他认真的准备了很久,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面试的时候他迫切希望得到一份工作的心情也打动了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了高度赞扬了他的口才、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