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许广平在当学生的时候写过一篇《罗素的话》的论文,交给鲁迅批阅时,鲁迅写了下面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暗示许广平的论文里面大多是罗素的原话,自己的论点不多。鲁迅没有明说,是让许广平能自己理会其中的意思,在日后的创作中好好改正。
如果在职场中你是一位老板,当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你会不会仗着自己的地位狠狠地训斥他呢?这样的训斥可以让他保证几天不再犯,但能否确定他们在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他们也许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样一个充满抵触情绪的公司,效益和前途可想而知。也许你可以学学下面的这个老板:
美国有一位连锁店的老板,他在批评下属的时候就很注意方式。有一次他想去店里看看情况。他独自一人来到大厅,见一位顾客在柜台前询问着价钱,却没有一个服务员理他,原来服务员正躲在一处说笑。老板看到这儿也没动怒。只是走到柜台前,十分礼貌周到的接待了这位顾客。服务员们看到这种情况惭愧不已,在以后的工作中再也没有开过小差了。
这样的批评,不仅温文尔雅,不至于引起对方的敌意。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会了幽默的批评你可以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比如邻居每晚看电视至深夜,吵得你无法入睡,你可以略带玩笑的问他可不可以借用电视几天,这样一来,我想邻居自己也会认识到这个问题,即解决了你的问题,还避免了邻里间的不合。
懂得保护对方的伤疤
疤这种东西,如果被揭开了,便会露出血淋淋的伤口,疼痛不已。所以我们也应该懂得去保护别人的伤疤。
如果某天你走在路上无意间看见一个十分在意自己形象的女同事不小心狼狈地摔倒了,而此时她并没有看到你,你会怎么做呢?是走过去扶起并安慰她呢?还是装作没看见似的默默走开?大多数人可能会英雄救美,跑过去把别人扶起来,然后嘘寒问暖的问她摔疼了没,要不要去医院等等。
这样做真的合理吗?如果是我,我会选择默默的走开。试想一下,摔倒是极其尴尬的事情,更何况对于很要面子的女同事呢。摔倒后的她,即使有些疼痛也没有关系,最担心的应该是被熟人看到,如果你此时跑过去,那么她的担心便成为了现实,你的行为反而会加重她的心理负担,所以不如默默地在远处看着,如果她能自己爬起来,并无大碍,那么你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当做什么也没有看到。
这样才是真正的保护对方的伤疤。在一场舞台剧演完后,女主角去浴室里洗澡,不巧这时有人打电话来,说是有急事要找女主角,正好是导演接到了电话,导演便去浴室里找人。浴室有一排,进门是更衣室,浴缸和更衣室中间有屏风隔开。有几个浴室的门口都放着鞋子。由于事情很紧急,所以导演也来不及多想,走到最近的一个浴室便推门进去,他以为女主角在屏风后的浴缸,所以走进去也没有关系。
没想到这时女主角已经洗好澡了,正在屏风外换衣服。她正用毛巾擦着刚洗的头发,身上还来不及换上衣服,裸露着站在那里。看到导演冲了进来,她猛的吃了一惊,大叫了一声“啊”,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
导演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尴尬吓的愣住了,慌忙的后退关上门,心想这下女主角肯定吓坏了。
不过导演机灵一动。他马上大声说道:“真对不起啊,大卫先生。”他喊出了剧组另一位男士的名字,“我也急着洗澡,就冲了进去,您慢慢洗吧,我换个浴室便是了。”
女主角知道导演把自己当成了别人,长长的舒了口气。导演的才气在这短短的几秒钟显露无疑。遇见这种事,就算你百般的解释和自责都无法弥补对方心理的阴影,于是导演索性来个“偷梁换柱”从而彻底的去除了对方的阴影,也缓解了自己的尴尬。
记得我有一次去邮局办理业务的时候,还碰到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有位老太太准备寄张明信片,可能是手不太好使,他便客气的和旁边一位年轻人说道:“小伙子,能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么?”“好的啊!”热心的小伙子爽快的答应了,接过老太太手中的明信片,认真的填写起来。
“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写完后,他继续问道。“你在帮我写上几句祝福的话吧”看到小伙子这般的热心,老人继续说到。“当然可以啊!”小伙子继续在明信片上写着祝福。写完后,他把明信片交给老太太。老太太看过后,眉头轻轻的一皱,似乎有什么不满意,但是又不太好直说,不过他还是叫住了小伙子,面带笑容的说道:“你还能再帮我个忙么?”
“说吧!”小伙子依旧很热心。“你再加上一句,字迹不好,请原谅吧!”老太太小声的说道。小伙子听到后,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可以猜到,小伙子的字可能写的真的不怎么好,不然老太太怎么会加上这么一句,更不要说他开始还热心的帮助了她。老太太的做法的确值得称赞,没有直接的点出来,而是小声的去旁敲侧击,给小伙子一个提醒。面对这样好心体面的提醒,小伙子应该说声谢谢才是。
“夸”出来的效果也不错
里的夸,是夸张的意思。在大部分时候。“夸张”并不是个好词。夸张的形容,夸张的表演,夸张的表情,都是说一样东西过头了,给人不好的感觉。中国有句古话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时候在说的话里面加一些这样夸张的语句,往往能起到惊人的作用,让别人在惊讶的同时了解你的意思。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说的是两个人在聊天,甲说:“我家有一面鼓,敲起来,百里外也可以听到。”得以之情溢于言表。
乙听后说:“这么巧,我家有一头牛,站在江南,可以吃到江北的草。”甲听后不信,连连摇头,问道:“哪有那么大的牛?你在吹牛吧!”乙说:“哪里有啊,要是没有这么大的牛,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牛皮来蒙你的鼓啊。你家有那么大的鼓,怎么不相信我家有这么大的牛了。”在这个故事里,要论吹牛,那乙一定是高手,可是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吹牛,逞一时之嘴快,而是要让甲明白自己话中的不妥。乙的话看似荒诞,却像一把锤子似的敲打着甲的脑袋。
这属于夸大其辞给对方惊醒,还有些时候,我们极尽渲染之势来夸大自己的语言,以达到幽默搞笑的效果。这样的夸张又如神来之笔,让你的话语锦上添花。
在冯梦龙编写的《三言两拍》中有一个短篇故事,说的是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幽默故事。
由于家中文化气氛很浓,所以苏东坡家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大的文学才华。很多人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些许天分。苏东坡有一胞妹叫苏小妹,她小小年纪便做的一手好诗。她总是喜欢和哥哥一较高下。有一天苏小妹读东坡诗集的时候,看到“墙里秋千,墙外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样含情脉脉的句子,又想到哥哥本是个长方脸,她便抓住这个特点,极尽夸张和想象说道:“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
苏东坡听出了话里有话,他看了妹妹一眼,心想小妹额头很高,总是怕别人看见,便笑了笑,回击道:“香躯未到闺阁内,额头已列画堂前。”
这两句诗,的确让人捧腹大笑。调皮的妹妹本想戏弄哥哥一下,在诗句中夸张的描绘了哥哥的特点,必定在心里暗暗高兴。不想苏东坡很好的抓住了这个“夸”的方式,以同样的手法回击了过去,一来一回,才情和智慧都让人感叹不已。
当然,说话夸张也要注意程度,还要注意场合,像一些文艺作品中的夸张,在生活中就不太合适。比如郭德纲的相声了有这样一个段子:
郭:这么些年了好不容易有一说相声的上天堂,你知道么,必须好好招待一下。李:合着竟下地狱啦?郭:一会儿的功夫菜都预备齐了,一瞧,呵,那丰盛啊?一人一套煎饼果子,给杯白开水。李:天堂还吃这个啊?
郭:我说帝哥,就吃这个啊,这还丰盛呢。对不起啊,你看天堂上就是你,我,仨儿,老王,咱们四个不值当起伙,你先凑合吃吧。
李:节约开支。
郭:吃吧,吃完了,坐这儿聊天,我说这上天堂有什么好处啊?好处大了,太大了!
李:都有什么呀?郭:这样吧,因为你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呐,我们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想干嘛都能答应,我说,好啊,我希望天下和平,百姓们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没有战争,行吗?
李:您这要求够高的。郭:上帝想了想,(抽烟),这难点儿。李:不好办到?
郭:咱实话实说啊,我没这么大造兴,我也不跟你说别的,这这....(抽烟)李:上帝这烟够勤的。
郭:你换一样行吗?咱商量商量别的,我一摸身上带着一张李菁的相片儿,你的相片儿啊,帝哥,您看看这个,这是我师兄弟儿,李菁,长得挺寒碜的,搞不上对象,你给他变漂亮点儿吧,(看看撕掉)行行行了,还是说说世界和平那事儿吧。
在这里为了调侃他师兄弟李菁的长相,郭德纲不惜在前面铺垫了这么久,最后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可谓不夸张,当然,这在相声里叫“逗”。相声毕竟是相声,在舞台上表演的东西,如果谁在生活中也敢于运用如此夸张的说话方式的话,即使是玩笑,也还是太过了些,难免会伤害朋友间的感情。
意见应当这样提
国时期,陈轸来到秦国,正赶上秦惠王为一件事发愁,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也没分出胜负,而且战争也没有停止。
秦国是当时的一个大国,秦惠王想凭借自己的实力来阻止这场战争,一是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二是以阻止战争为借口,然后乘虚消灭两国,于是他就问左右的大臣,大臣们都各执一词,有的认为阻止这场战争好,有的认为不该阻止这场战争,秦惠王没有决定下来。惠王见众官的说法都不一样,一时间不能决定,所以就想听听陈轸的想法。
陈轸听秦惠王诉说完自己的烦恼以后,先不谈这场战争,而是给秦惠王讲了一则《两虎相争》的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叫卞庄子,以开旅馆为业,因此人们也叫他馆庄子,他还雇了一个小伙计。卞庄子为人喜好勇武,而且自己也很厉害,只身敢同老虎搏斗。
有一天,一个牧童跑来,对卞庄子说:“不好了!两只老虎正在争吃我的牛呢!你快帮帮忙把老虎赶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