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英汉口译红皮书
163153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没有口译员的努力,各种国际活动的沟通便难以实现。口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口译爱好者,也让众多业外人士非常好奇。虽然口译这个职业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国内在口译领域的相关研究依然欠缺,特别是欠缺从实践角度出发的研究。

口译这个职业很特别,一线口译实践者往往忙于做会,没有闲暇去总结经验,编写书籍,把经验传给后世。而编写口译书籍的人大多缺乏丰富的口译经验,所以市面上很多有关口译的书基本都是从笔译的角度出发写口译,或者只是写一些口译技巧,而很少谈及口译员应该具备的其他非语言素质。

口译市场当中以英汉口译的份额最大,英汉口译员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年数百人的速度不断增加。人员数量虽然众多,口译质量却参差不齐。优秀的口译员,特别是擅长某一专业领域的口译员,依然很欠缺。很多口译爱好者对口译职业依然不是很了解,纵使有些已经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对口译职业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为了使广大口译爱好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英汉口译实践工作,本书力求从口译实践的特点出发,围绕口译实践和客户对口译员的要求,全面介绍一名优秀英汉口译员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本书共13章,包括:英汉口译基础知识、英汉口译基本技能训练、交替口译训练方法、同声传译训练方法、不同场合口译技巧、口译困境处理方法、演讲类型分析、英汉口译常用表达、英汉口译考试、英汉口译学习常见问题、英汉口译实际案例分析等。本书系统地阐释了英汉口译学习及实践的各个方面,并引用了许多实际会议材料进行分析,让学习者能够从现场口译员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行口译。本书提供参考译文也基本是从口译现场口译员的第一反应来考虑的,而不是给出完美的笔译译文,希望读者在阅读时不必以笔译的观点求全责备。

笔者还根据众多口译员的实践经验以及市场上口译内容的特点,提出了口译知识库模型,对英汉口译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架构进行了分析;根据对口译用户的需求调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口译工作标准,把传统口译标准“准、顺、快”进行了扩展;根据对口译员成长途径的分析,提出了口译员训练模型,使口译学习者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能够有章可循。

本书适用于英汉口译初学者和已经从事英汉口译工作的从业者,部分内容也可供口

译用户参考。学习者应按照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努力练习,不断完善。口译所服务的活动都是一次性的,客户不可能因为口译员的问题,再重新组织一次相同的会议。所以,口译员的水平对交流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要想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训练。我时常告诉向我咨询的口译爱好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必须像电影《冲出亚马逊》表现的主题那样,通过猎人学校的种种严格测试,否则,你不止会损坏自己的声誉,还会影响客户的会议质量。

虽然有人介绍过很多英汉口译转换的技巧,但笔者以为,口译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口译的处理方法,比如如何断句、半句话如何翻译成一句话等。又例如,词性转换是大家经常讨论的一种口译技巧,而在进行实际口译活动的时候,你基本是感觉不到词性转换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化,再到脱口而出,一切都在瞬间完成。笔者认为,英汉口译应该简化成一种简单的主谓宾的转换或者对应。比如,主语可能很长,口译现场你没有足够时间再对其结构进行分解,看看这个词性要转换成哪种词性,而是要在瞬间对整个主语完成转化。这就要求英汉口译员需要积累大量的整体概念对照的表达技巧,而不是在口译的时候还得花时间考虑如何对词进行组合及词性转换,同时还要求对两种语言同一概念的表达能够自如转换,形成自动反应,听到源语就能够很快地用目标语说出。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大家的好帮手,帮助大家做好口译工作。读者对本书有任何意见及建议,敬请发送电邮到:ken0359@yahoo.com.cn。笔者

将不胜感谢。

郑家鑫2010年8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