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16322700000010

第10章 大荒西经(2)

《山海经》记述某人时,多用“名曰”,此处则用“号曰”,而“号”有自称之意。经文太子长琴的“太子”二字,似乎并非指有权继承王位的长子,而是与“不周负子”类似,可能另有所指。“榣山”,疑当作“谣山”,意为唱歌谣的地方。“谣”在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类似今日的清唱。《诗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据此,太子长琴“始作乐风”,表明他是首先使用乐器伴奏的说唱者。在文字发明前或普及使用前,许多民族的历史(包括科学文化常识)都是由专职的说唱者来记忆(包括补充新的信息)并传播的。即使到了今天,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人们仍然喜欢这种有乐器伴奏的说唱表演艺术,并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因此,太子长琴是一位通过有伴奏传唱方式进行历史和文化知识传播的教育学家。太子长琴的歌唱艺术是有着深厚传统的。《五藏山经》西次三经记有“耆童居之(騩山),其音常如钟磬”。耆童即老童,亦即太子长琴的祖辈,于黄帝族。《大戴礼帝系篇》:“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之名有青春永驻之意,后世亦以老为姓,高亨先生在《老子诂》一书中认为,老聃、老莱子、老彭(彭祖)可能均是以老为姓。

祝融,郭璞注:“即重、黎也,高辛氏火正,号曰祝融也。”火正,责观测大火星(今名心宿二)之职。大火星为夏季夜空最显著恒星之一,指五大行星之火星。在古史传说里,祝融乃是著名部落之一,但其族属和地却飘忽不定。此处经文称其为黄帝族裔生太子长琴,而《海内经》则称为炎帝族裔生共工,《海外南经》又称其为南方之神。或许,祝融的父系黄帝族裔,母系为炎帝族裔。

五采鸟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袁珂注:“经内五采鸟凡数见,均凤凰、鸾鸟之属也。”《大荒东经》有两处记述五采鸟,一处仅有名而无内容,另一处即著名的“帝俊下友”故事。此处《大荒西经》记述五采鸟亦只有名称而无故事,疑原当归入《大荒东经》帝俊下两坛与五采鸟歌舞一节内。而“五采鸟三名”则表明其为三只鸟所组成,它们与帝俊的关系,颇似三青鸟与西王母的关系(三青鸟实为西王母的后勤服务员)。

虫兽丰沮玉门山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见,青如猿状。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经文所述裸兔,当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日本民间流传有裸兔事。郝懿行认为它即《说文》所云:“,兽也,似兔,青色而大。”注谓:“菟、兔通。此兽也,谓之虫者,自人及鸟兽之属,通谓之虫,《大戴礼易本命篇》。”《大戴礼易本命》记有:“故曰:有羽之三百六十,而凤皇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此说为我古代的动物分类学,这种分类的着眼点在于动物的外皮结构。

丰沮玉门山乃《大荒西经》所述六座日月所入之山的第一座山。“门”当指一种用于观测日月运行的门状石头结构,属于巨石天文观测仪器,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经出现并流行过,著名的有英国的巨石阵,以及秘鲁众多的巨型石门(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是蒂亚瓦那科遗址的太阳门,高约3米、宽约3.9米,系一块整石雕凿而成,表面浮雕造型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者相信它记录着那个时代的天文历法,因为每年秋分那一天阳光正好从门中射入)。此处观测日月所入的石门被称为“丰沮”,丰有高意,沮有低意,或许亦指石门上有浮雕图案,与秘鲁的太阳门相似。

十二座日月出入山

《大荒东经》记有六座日月所出之山,它们依次是(自东南向北)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山。与之对应的是,《大荒西经》记述有六座日月所入之山,它们次是(自西北向西南)丰沮玉门山、龙山、日月山、鏖鏊钜山、常山、大荒山。此外,《大荒西经》还记述有一座日月所出入之山,方山,它们共同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天文观测台阵。

郑文光先生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山海经》六日出之山、六座日落之山,彼此两两成对,说明古人曾以一年内太出入于不同的方位来判断季节,并称:“大小凉山的彝族,每年一时候,总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到寨子附近一定地方,或则一处口,或则一块大石头,以一定的姿势,或则直立,或则一脚踏在石上,观测太阳落山的位置,而定播种季节。据说能精确到误差不超五天。”

木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之一,它引起了我们祖先特别的兴(美洲玛雅人对金星的浓厚兴趣,可与此相比),并由此发明了星纪年法。木星又称岁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现代观测为11.8年),每年木星所在天空(太阳系)的位置都有一个专用的称,称为岁名。《淮南子天文训》记有一套发音奇怪的十二岁名它们是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意为母羊)、协洽、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敦、赤奋若。不难看出,这套十二岁与十二座日月出入山的名称有相似和相近之处,一是它们的发音都当古怪,不能排除源自音译的可能;二是两者之间有相近的发音,如大荒山与大荒落,大言山与大渊献,合虚山与执徐,常阳山与敦(音脏)等。或许,《淮南子》所述十二岁名即出自《大荒四经》述的十二座日月出入山。若此说成立,则表明十二座日月出入山,仅仅是用来观测日月的运行,也包括对木星等星辰运行的观测,反出我国古代曾经有过非常复杂的天文观测活动(十二地支以及十二肖均源于木星纪年)。

灵山十巫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关于灵山十巫的工作性质,郭璞认为是采药行医,袁珂不同意郭璞的点:“经言‘十巫从此升降’,即从此上下于天,宣神旨、达民情之意。灵盖山中天梯也。诸巫所操之主业,实巫而非医也。郭云‘群巫上下此山采(药)’者,特其余业耳,非可以因有‘百药爰在’语遂以医职替巫职也。”巫者,在今天被认为是通过装神弄鬼的手段来替人祈祷的人。其实,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导致他们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他们对社会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大体而言,巫是最早的“白领”之一也是最早的以脑力劳动为职业的人,他们的行为既有科学的一面(包括采行医、观测星辰等),也有非科学的一面(例如舞龙求雨、念咒除灾);有服务社会民众的一面(传授生活常识、传诵历史、传播文化),也有控欺压民众的一面(巫与首领相勾结以权谋私,或者巫本身就是社会权力结的一部分);既有为民众解疑释惑的一面(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们的困惑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大问题。巫属于那个时代想活跃和知识渊博的人,因此大量问题的答案都是由巫首先提供的),也愚昧麻醉民众的一面(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思维的种种误区,巫对许问题的解释都是错误的;与此同时,巫为了牟取私利,也会采取欺骗民众手段)。

在《山海经》十八章中,《五藏山经》里还没有巫的称呼,《海外经》里仅提到一个巫咸,而到了《大荒四经》、《海内五经》里则出现了巫。由于经文过于简略,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如此众多的巫在一起作,他们是男是女?年老年少?如何分工?有何组织结构?谁是巫师协会头?他们的收入各是多少?

从灵山十巫的排序来看,似乎巫咸是首席巫师。从他们的名称来看,即做事雷厉风行,巫朌可能负责管理巫术活动中的器具或者负责分配财物巫彭可能是一位身壮力大者或有长寿仙术者,巫姑当是女性,巫真有变成人登天之术,巫礼负责巫术仪式设计,巫抵负责仪式安全,巫谢负责公共系,巫罗负责召集民众。当然,仅凭十巫每个人姓名里的一个字,我们对述信息解读的准确性不抱太高的奢望。

王母山壑山海山沃之国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西有王母之山”,郝懿行认为当作有西王母之山,但是此处经文并言西王母的事迹。

壑山、海山,郭璞认为“皆群大灵之山”。沃之国,或作沃民之国。处沃之野,袁珂认为即《海外西经》诸夭之野,甚是。不过两者对比之下此处经文多“爰有”二十七字,而在《山海经》中“爰有”经常与帝王陵同时出现,疑非沃野应有之场景。

白柳,在其他同类场合多作杨柳,而璇瑰、白木、白丹、银铁等物其他场合亦不多见。璇瑰或即璇玑,它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器。琅玕,玉石状如球者,已见于《五藏山经》西次三经槐江山。

白木,郭璞注:“树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黑木又称木,色如水牛角,材质密致,可沉于水中。此处白木、黑木当有某种实用值,以及巫术象征意义或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例如杨柳有告别之意,而柳的婆娑和柳叶的形状又可以被人们赋予女性和生殖的内涵。

《山海经》记有许多以“野”为名的地方,例如《海外南经》的寿之野,《海外西经》的大乐之野(大遗之野)、诸夭(或作清沃、渚沃)野、九野、夭野,《海外北经》的欧丝之野;《大荒西经》的大荒之野、穆之野、沃之野,《大荒南经》的苍梧之野(《海外南经》称苍梧之山《海内经》称苍梧之丘),《大荒北经》的冀州之野,以及《海内经》的广(或作广都)之野。其中,《海外西经》的大乐之野与《大荒西经》的穆之野,以及《海外西经》的诸夭之野(夭野)与《大荒西经》的沃之野彼此的方位和场景相同。《尚书禹贡》称雍州有猪野,又名都野,位于甘肃民勤县西南,疑即此处沃之野(诸夭之野)。沃意为浇灌,沃野可指沃的水浇地。

野,意为郊外,乃是相对城市或中心居住区的称呼。撰写《五藏山经的时代尚没有使用“野”的概念(也没有使用“国”的概念),而撰写《内四经》的人似乎不再在地名中使用“野”字。

三青鸟轩辕台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三青鸟为古史传说中吉祥鸟之一,《西山经》记述三青鸟居住在三危山,未言其形貌;《大荒东经》记述的三青鸟属于陪葬物;《海内西经》记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唯有此处经文描述出三青鸟的形貌,它们是由三只鸟组成,均为赤首黑目。鵹同鹂,黎黄,即黄鹂,又名黄莺、仓庚;鵹鹕,即鹈鹕。

《西山经》记述轩辕丘“无草木”,《海外西经》称“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此处经文则称轩辕台,台多为人工营造,丘多指自然地貌,亦指废墟、冢墓。

龙山昆吾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龙山是观测日月西落的第二座山。“三淖,昆吾之所食也”,郝懿认为“食”指食其国邑。不过,在《山海经》里,食其邑的说法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仅此一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大荒四经》时代是很自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说“食于三淖”之类的话。因此,经文“食”字可能“浴”字之讹,三淖乃是昆吾“所浴”的地方,与《大荒南经》白水、白是昆吾之师“所浴”的地方,属于同样的性质。

《吕氏春秋君守》:“昆吾作陶。”高诱注:“昆吾,颛顼之后,回之孙,陆终之子,己姓也,为夏伯制作陶冶埏埴为器。”在古史中,昆山为产铜名山,昆吾剑为青铜名剑。《拾遗记》卷十记有:“昆吾山,其多赤金,色如火。昔黄帝伐蚩尤,陈兵于此。地掘深百尺,犹未及泉,惟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炼石为铜,铜色青而利。”《列子汤问》称:“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之切玉如切泥焉。”

女丑尸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海外西经》所记女丑之尸,其场景为女丑在山上,痛苦而又无奈地用右手遮挡着自己的脸,十个太阳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中发出毒热的光,女丑活活被炙杀而死。对比之下,此处经文所描述的场景已经被大大简化,女丑穿着青色的衣服,用袖子遮住面孔,十日却不见了。对此,一种可能是,《海外西经》的撰写者看到的画面是鲜艳丰富的,而《大荒西经》的撰写者所看到的画面已经残缺不全而且褪色了。另一种可能是,不同时代都有名叫女丑的人,她们的职责就是装扮成旱魃并承受阳光之暴晒,以祈求干旱的结束。上述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仍可见到,《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鲁僖公)欲焚巫尪。”杜预注:“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时在公元前639年,当时鲁国的统治者残忍地把天旱的原因归罪于因脊椎有病而面孔朝天的人(女丑之名或即得于此)。

女子国

有女子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