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谷又称阳谷,郭璞注:“谷中水热也。”扶桑又称扶木,《文选玄赋》注引《十洲记》:“叶似桑树,长数十丈,大二十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所谓“十日所浴”云云,表明这里是举行演太阳运行巫术活动的地方,演示者即《大荒南经》记述的“生十日”的和,而汤谷、扶桑则是演示场景和道具。这是因为,古人直观看到火热的阳升于东海之上,便推测想象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一处热水沸腾的山谷,并之为汤谷。与此同时,由于古人采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记日,日为一旬,周而复始,便认为天上共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东升西落,其拟场景即“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因此“扶桑”当有“不丧”、“伤”之义,亦即该树不会被太阳炙伤。
《大荒西经》:“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经文“柜格之松”,长期无解。其实,根据“日月所出入”可知,柜之松当与天文观测活动有关,而“方山”很可能是一座四方台形的天文观站。所谓松木上有柜格,大约是在一笔直竖立的松木上,横向平行插有或有若干横木,这些横木彼此相隔一定的尺寸;观测者每天都在距离柜格松一个固定位置上,观测日月升起的高度在第几格的横木上,并据此判断一的季节变化(最高的横木表示夏至,最低的横木表示冬至)。也就是说,格松可能是最早的天文仪器之一,亦即后世圭表的前身。事实上,圭字和字,正是源自柜格松的象形。不过,由于这种观测方法眼睛容易被灼伤,后人们才逐渐改为观测圭表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不再需要“柜格”了。《遗记》亦记有:“帝子(少昊)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草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树鸟
《海内西经》:“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蜼、豹、鸟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鶽、视肉。”
所谓树鸟六首,其形貌即图腾柱,同时又是路标,即每一种“鸟”代表一个图腾,每个图腾鸟所指的方向即该图腾部落或氏族的栖息地,此外它还有指示时间的作用。所谓表池树木即在华池中树表,亦即华表,为聚众议事的场所。所谓诵鸟即传达首领旨意的官员,其身份由其所持鸟羽为代表,后世“拿着鸡毛当令箭”或亦源于此。
通天的天梯
《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区,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所谓建木如牛,郭璞注:“《河图玉版》说,芝草树生,或如车马,或如龙蛇之状,亦此类也。”其实,牛字本有大意,植物种之特大者,其名前可加牛字形容。所谓“引之有皮”者,即剥下的建木树皮有丝絮状如冠缨或黄蛇。所谓“其叶如罗”,或谓绫罗,或谓网罗,或亦可指其树的树叶呈星罗棋布状。栾木已见《大荒南经》云雨山“群帝焉取药”。郝懿行认为区即刺榆。《海内经》记有九丘建木,袁珂认为建木即“天梯”。
玉树
《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株树又称三珠树,陶潜《读山海经》有“灿灿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之句。陶潜又名陶渊明(公元365或376年-427年),字符亮,寻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任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去职归隐田园。陶潜晚于郭璞,他们所看到的山海经图均缺少山川地形地貌距离等地图要素,属于一幅幅插图性质。
郝懿行认为,《庄子天地篇》“黄帝游乎赤水之北,遗其玄珠”的故事,即源于此处三珠树的记载。当年黄帝北渡赤水,登上昆仑丘,归途时不慎遗失玄珠,黄帝先后派善于思考的人、眼力好的人、勤问的人寻找玄珠却都没有找到,后来派一个名叫“象罔”的人,他迷迷糊糊地就把玄珠找到了。袁珂认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并非纯粹寓言:“意者此生赤水上三珠树,或为黄帝失玄珠神话之别传,为所失玄珠所生树乎?”据此,三树实际上可能是人工用珠玉装饰的玉树、神树、星星树,亦即后世的摇钱和圣诞树。
《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郝懿行认为三头人与《海外南经》三头国属同类,并引《艺文类聚(卷90)及《太平御览》(卷915)引《庄子》曰:“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人,问曰:‘前为谁?’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里。天为生食,其树名琼枝,高百仞,以璆琳琅玕为食。天又为生离珠,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袁注:“离珠,即离朱,黄帝时明目者,此一人三头之离珠又为日中三足神离朱演变而成者。”
郭璞注:“服常木,未详。”《淮南子地形训》记有“沙棠、琅玕昆仑东”,吴任臣认为此处“服常疑是沙棠”。其实,服为服事、服役,为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王建太常,诸侯建旂。”郑玄注:“画日月,象天明也。”据此,服常树实际上是一杆大旗,三头人即警卫队他们负责看护琅玕等重要景点。所谓“三头”乃三种面具,以表示其工作态,例如执勤、巡逻、休息等。
不死树
《海内西经》:“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牙交。”
根据《山海经》的惯例,凡是有视肉、不死树等物的地方,通常都先祖陵墓的所在地,或者是后人祭祀先祖的场所。从开明北的场景可知,里是黄帝族祭祀先祖的场所。珠树,袁珂认为即《海外南经》的三珠树。玉,郭璞注:“五采玉树。”玗琪,或谓即珊瑚树;其实,它们均为象征死的神树或随葬玉器,已见于《海外南经》狄山帝尧、帝喾葬所。瞂,盾也,戴瞂即佩戴盾状饰物,当是祭祀先祖时的特定装饰。此处“甘水”疑当作“甘木”,因前后叙述的都是具有巫术象征意义的神树。圣木曼兑又名挺木牙交,或谓即璇树。不过,从其名称来看,其形状类似圭表或柜格松,当有着某种天文巫术象征作用,可能具有沟通人与天的神力。
《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其实上文“方食木叶”当移至此处,甘木树叶可能具有某种兴奋作用,服食者会进入飘飘欲仙的状态(这是巫师在举行巫术时所需要的);或者具有健身功效,食者可长寿;或者具有防腐作用,可使尸体不腐;凡此种种均可形成“不死”的传闻。
如果把上述五种神树的功能合一起来,那么它的形状正是星星树,即在树上装饰着象征神秘力量的星星,或者星星的替代物(闪闪发光的珠玉、金属片)。事实上,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青铜神树,树上的装饰物虽然包括鸟、兽、龙、蛇,但主要的还是鸟,而鸟在远古则是星星的象征物,例如用三足乌或金凤象征太阳。
无论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还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在他们文明初开的时代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星星则是宇宙的眼睛,两者的结合理所当然具有神秘的力量,这就是崇拜星星树的理由。问题是,为什么对星星树的崇拜,在中国演变成了对摇钱树的喜爱,而在欧洲则演变成了圣诞树的习俗?其实,圣诞树的功能与摇钱树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区别仅在于西方人把星星树与宗教结合在一起,又把圣诞树变成了一项大宗商品;对比之下,中国人则把生命树变成了直白的赤裸裸的财富欲,以致失去了原本对生命树寄托的开放的想象力,结果反而没有形成多少商品价值。
帝禹时代曾经实地考察济州岛
《山海经》自古号称世界奇书,它是一部非常有趣和特别神秘的书,曾经是而且将继续是一部具有迷人信息和实用价值的书,因为它记录着丰的先秦中华民族和远方异国的文明历程,以及自然环境生存资源信息和人环境生存资源信息,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资源、地理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等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生存资源信息,因此它长期被先秦历代王朝藏不露,直到汉代才解密公开于世。即使到了今天,《山海经》记载的中民族远古自然环境资源信息和人文环境生存信息,仍然在诸多方面和诸多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具体来说,《五藏山经》是帝禹时期的国土资源考察报告理由是其中有涉及到帝禹时期之后的内容。《海外四经》是夏代的人文地理文献,理是其中没有涉及到夏代之后的内容。《大荒四经》是商代的自然地理和人地理文献,理由是其中没有涉及到商代之后的内容。《海内五经》是周代历史地理文献,理由是其中记述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名,并且热衷于追溯代、夏代、帝禹时期甚至更古远的历史沿革。
历史巨画《帝禹山河图》就是对《五藏山经》记述远古信息的全景现(见本书插页)。其中《东山经》的第三条山脉所记诸山(亦即地理志点),就在今日山东半岛的胶莱平原(7400-4200年前被海水淹没)和河、东海诸岛屿上。
笔者在《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指出,《东山经》第三条山脉的孟子山或岐踵山,两者之一就是今日的济州岛;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2200年前的帝禹时代,中国的地理资源考察队就已经登上了济州岛进行了实地考察活动。
《东山经》:“又东次三经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其鸣自叫。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诸钩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广员百里,多寐鱼。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无草木,多沙。又东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无草木,多沙石。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蒲,其兽多麋鹿;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阳,其中多鱣鲔。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龟。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之鱼,其鸣自叫。”
笔者认为,东次三经诸山在东次二经诸山的东面,按方位东次三经的前几座山当在今日山东半岛的胶莱平原一带。但是,东次三经诸山彼此都被海水分隔,而今日山东半岛并无此种地貌景观,黄海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海岛,这使许多学者都大惑不解,有的学者只好勉强将其说成是浙江、福建沿海的舟山群岛等地。其实,在据今4200年前至7400年前(或更早一些)之间,今日的胶莱平原被海水淹没,其中的高地则出露海平面为山为岛,东次三经描述的正是那个时代的地形景观,经文多处出现“广员百里”的说法则是对海岛地形的准确记述。
值得注意的是,东次三经前4座山(未计山)均为从北向南走向,至中父山之后转向“东水行千里”至于胡射山;考虑到海上距离的测量误差较大,胡射山有可能是今日朝鲜半岛西南海域的大黑山岛,而孟子山则可能是今日的济州岛。孟子山或作孟于山,这里发源的水名叫“碧阳”,很像是瀑布的写照。广员又称广轮、广袤、广运、幅陨,古人以东西为广、南北为轮,《周礼地官大司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之地域广之数。”
跂踵山广员二百里,其上有涌泉广员四十里,当地出产大蛇和甲壳有文采的大龟,以及形貌有特色的鮯鮯鱼,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希望在今东海(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琉球列岛)找到它。考虑到现存版《五藏山经》记述的同一条山脉中,普遍存在着山与山的前后位置错位象;因此跂踵山也可能与孟子山错位,也就是说跂踵山也有可能是济州岛济州岛是东海诸小岛中面积最大的一座,方圆148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也是韩国的最高峰)中央峰海拔1950米,系火山喷发而成(最近一次喷在公元1007年),当地人称汉拿山或瀛洲山,意思是身手可以抓住天上的河。目前全岛计有360多座休眠火山,众多的瀑布和熔岩洞窟群,还有独特柱状节理岩石,植物、昆虫种类繁多,水产品、海产品丰富。
有必要指出的是,帝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乃是人类最早最大模的地理大发现;对比之下,同时期的古埃及人则在忙着为法老修建金字状陵墓。笔者希望,今天的中国人能够发扬帝禹时代的探索开拓精神,勇探索未知的世界,勇于创建前所未有的新学说、新理论,例如生命智力学智因进化论、人造地形气候学等。
屈原与《山海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种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笔者亦在其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学时,笔者知道人的大脑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就开始了求索一个问题:一种物质为什么能够认识另一种物质?20世纪70年代初,我读到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该书第10页讨论的问题是“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当时我在这一页的页边写了一句话“物质怎样去认识物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