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16322700000020

第20章 大荒北经(8)

对这个问题的求索,至今已经持续了四十年之久。令笔者欣慰的是,笔者找到了答案,超越了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创建出全新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命与生命智力同时起源、同步进化,生命智力的实质是使用间接信息达成期望效应。所有的生命都拥有生命智力,不同的生命拥有不同结构、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生命智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命智力主导实施的生存方式多样化和生存技术复杂化。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或生命智力系统,它们主要有DNA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生命智力系统、细胞膜网络生命智力系统、神经元细胞生命智力系统、大脑细胞生命智力系统,等等。其中,DNA生命智力系统主要由基因和智因组成,智因即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基因。“我”就是生命智力系统的自觉,“灵魂”属于高级层次的生命智力。

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敬意,2003年笔者和夫人画家孙晓琴合作撰写出《原诗歌图解》一书。庚寅年五月初五端午节,为了寄托对屈原的怀念,特撰写了《屈原熟读山海经:求索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一文,从一个面探讨屈原与《山海经》的渊源,因为《山海经》同样体现着中国先民的拓、探索精神,它记录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与其同时的古代埃及人则忙着给法老修建陵墓(金字塔)。

事实上,《山海经》乃天下第一奇书、华夏第一宝典,系由4200年前禹时代的国土资源考察白皮书《五藏山经》、夏代的方国部落分布汇总《外四经》、商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汇集《大荒四经》、西周的人文地和历史地理汇编《海内四经》,以及东周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补遗《海经》(不排除其中有春秋战国方士补充的内容)合辑而成,是人类最古老珍贵的地理文献资料。

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凡雄才大略者,都要读《山海经》,毛泽东此,秦始皇如此,吕不韦如此,屈原如此,墨子如此,老子如此,管仲亦此。毛泽东有诗“不周山下红旗乱”为证,吕不韦有《吕氏春秋》为证,始皇与《山海经》可参阅笔者《秦始皇爱读山海经》一文,墨子与《山经》可参阅笔者《墨子与山海经》一文,老子以周王室图书馆馆长身份当读过《山海经》,管仲以其《管子》为证。那么,屈原熟读《山海经》,什么凭证呢?这可以从屈原著作中大量引用《山海经》的内容为证。

《天问》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学作品里,《天问》是一篇非常独特的诗篇。这是因为,该作品乃是一种前绝后的文学形式,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作者或一句一问,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人生提出173个问题,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及求索精神,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妙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之作”。

不少学者早已注意到,《天问》与《山海经》有很多相同的内容。这里仅列举一二: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昆仑县圃,其尻安在?烛龙何照?长人何守?一蛇吞象,厥大何如?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上述屈原提出的问题,在《山海经》里均有所记述。

《九歌》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九歌》全诗,传世版本分为十一篇,共计253句;其中《东皇太一》15句,《东君》24句、《云中君》14句,《大司命》28句、《少司命》28句,《湘君》38句、《湘夫人》40句,《河伯》18句、《山鬼》27句,《国殇》18句,《礼魂》5句。

《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包括改编)于屈原任职三闾大夫期间,时约在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296年之间,其内容是楚国祭祀鬼神的巫教歌舞演出中的歌词。王逸在《楚辞章句》指出:“(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从《九歌》洋溢出来的欢快气息来看,屈原在创作《九歌》时的心情相当不错。

这是因为,屈原在任左徒之职时,既忙于政务,几无暇于文学创作;又要与小人谗陷相周旋,亦无心情从事文学创作。相对之下,出任三闾大夫之职就不同了,因为三闾大夫的工作就是主持巫教巫术仪式。也就是说,屈原撰写《九歌》(包括《招魂》),实际上是一种职务文学创作活动,既无衣食之虑,又有采风之便利,再加上文笔从容,因此写起来相当轻松。

众所周知,《九歌》原系古老的歌舞剧,相传是夏朝开国之君帝启从天上获得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这里的“开”即“启”,汉代学者避讳而改。《九歌》描述的湘君、湘夫人、河泊等,在《山海经》里早有记载。

《离骚》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该篇诗作长达375句、近2500字,是我古典文学中最早最长的抒情诗,堪称中国历史第一抒情长诗。离骚一词,马迁解释为离忧,王逸解释为别愁,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愁,近人又有解释牢骚、劳商的,劳商即楚国流行歌曲名《劳商》。从离骚的字词本身来说上述解释都有道理,也都能成立。但是,如果从屈原写作这首诗篇的时间内容及其所欲达成的目的来分析,他是在遭受小人谗陷,被楚怀王冷淡、远之际撰写的(公元前313年左右),是要写给楚怀王听的,意思是“我经着思想波动,不得重用,便回去干老本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屈原用“骚”作为篇名,取意为“陈述自己躁动不安的心情”。《离骚》描述的帝阳(颛顼)、鲧、启、羲和、崦嵫山、鸾皇、高辛(帝喾)、巫咸、不山、西海等,在《山海经》里早有记载。

《九章》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九章》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由九篇诗章组成,共计646句;其中《诵》59句,《涉江》61句,《哀郢》67句,《抽思》89句,《怀沙》81句《思美人》66句,《惜往日》76句,《橘诵》36句,《悲回风》111句。

笔者对《九章》各篇按创作时间先后重新排序为:《橘诵》、《诵》、《思美人》、《抽思》、《涉江》、《怀沙》、《惜往日》、《郢》、《悲回风》,其中《悲回风》亦是屈原的绝笔之作。

《九章》各篇或多或少都引用有《山海经》的内容,例如《涉江》所“登昆仑兮食玉英”,就出自《山海经五藏山经西山经》西次三经密山记载:“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密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密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密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根据《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密山在今日的黄河河套附近,稷泽即今天的后套,四千多年前为沼泽湿地,如今早已是良田,古人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说的就是此地。

《招魂》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招魂》一文的作者,历史上有不同说法。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认为是宋玉的作品:“《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其实,宋玉、景差曾经为屈原招魂,宋玉或景差曾经为楚顷襄王招魂,屈原曾经为自己招魂,屈原曾经为楚怀王招魂,在历史上都可能发生过,而他们的这些作品可能都以《招魂》为名。但是,具体到流传至今的《楚辞招魂》一文,则应当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时所作。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屈原作品有《招魂》一篇。其次,招魂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奉命而作,招魂的对象是死者或重病将死者。据此可知,《招魂》是屈原奉命为楚怀王招魂而创作,它是屈原任职三闾大夫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职务作品。再者,《招魂》描述的主人公生活,不符合屈原的身份和实际情况,而是符合楚王的身份。

《招魂》所说的巫阳,是《山海经》记述的九巫之一。《招魂》描述的东方“长人”,南方“雕题黑齿”,西方“流沙”、“赤蚁若象”、“玄蜂若壶”,北方“增冰峨峨”等内容,在《山海经》里早都有记载。

《卜居》与《山海经》相同的内容

《卜居》全文47句,以问卜的形式记述了屈原与太卜郑詹尹的对话,传达出屈原对人生道路,以及对从政态度的困惑与选择。在“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两者之间,屈原最终仍然是选择了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卜居》记录了屈原这样的一句话:“宁超然高举以真乎,将哫(zu)訾(zi)、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笔者在《屈原歌图解》翻译为:“我宁可超然高举以保全真性呢,还是像哫訾、栗斯这宠物那样,扭扭捏捏撒娇作态讨好贵妇人呢?”

有趣的是,历史上关于饲养宠物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例如《五藏山经北山经》北次一经的边春山:“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曰幽鴳,其鸣自呼。”蔓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訾,其鸣自呼。”灌题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竦斯,其鸣自呼也。”

根据幽鴳“见人则卧”、足訾“见人则呼”、竦斯“见人则跃”可知它们很可能都是当地居民(位于今日黄河前套附近的吕梁山北部)饲养的物;而从用字及其发音来看,《山海经》记载的“足訾”、“竦斯”,无置疑正是《卜居》所说的“哫訾、栗斯”。

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不能够解释人工选择、基因工程人造生命和剖腹产等人类行为。对比之下,笔者创建的生命智力学暨智因化论则可以解释所有的生物现象。有关论述可参阅笔者《解读远古密码》专著,以及《生命智力的起源及其进化法则(智因进化论)》、《超越古进化论,开创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新时代》等文章。

巴族巫师屈原与《山海经》中的远古祭祀

笔者在《屈原诗歌图解》一书的“屈原年谱”中指出,公元前343年原出生于楚国秭归的巴族巫师家族,取名之意为正则(巴族没有自己的字);因出生在虎年虎月虎日的吉日,被认为是天生应继承巫师之职,故法名灵均。屈原的远祖可追溯到太昊、少昊,“昊”即高高在上的太阳,即高阳,其后裔有巴人(今土家族)。

屈原以巴族大巫师身份,在巴楚联盟抗秦时出任要职。后来,由于楚投降派占上风,屈原遭到贬黜、流放,晚年屈原回到楚国郢都。公元前278秦兵攻陷郢都,屈原与民众逃到汨罗江一带避难,大约十年后去世。有必要指出的是,根据笔者对屈原生平的研究,屈原并没有“自沉于汨罗江”,该误传源于屈原采取的是“船棺水葬”,有关论述可参阅《屈原诗歌图解》一书,以及笔者其他的相关文章。

从屈原的作品可知,他对巫师工作及其祭祀活动都相当熟悉,而且很有兴趣。据此可知,《山海经》记载的远古祭祀内容,屈原应该会熟读并牢记在心。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先秦诸子百家里,以屈原的著作引用《山海经》内容最多。这是因为,正如前文所分析,《山海经》一书早在公元前516年,就被王子朝送给了楚国,成为楚国密藏典籍,因此屈原有机会研读《山海经》、熟读《山海经》。

秦始皇爱读《山海经》

前文已经说过,对中国人来说,凡雄才大略者,都要读《山海经》毛泽东如此,秦始皇如此,吕不韦如此,屈原如此,墨子如此,老子如此管仲亦如此。那么,秦始皇爱读《山海经》,有什么凭证呢?诸君请听笔一一道来。

秦始皇酷爱收藏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