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苇花,可作笤帚,又指凌霄草、紫葳草;苕山当以苕草茂盛为名。“又有宗山,又有姓山”,疑当作“又有宗姓山”。陈州山、东州山,疑均指地名,而非指自然之山。
白水山昆吾之师所浴
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昆吾为古代著名诸侯国,今本《竹书纪年》夏仲康六年记有“锡昆吾作伯”。《世本帝系篇》云:“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馈,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三曰籛铿,是为彭祖;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并称在春秋国时期,昆吾后裔居卫(今河南濮阳),参胡后裔居韩,彭祖后裔居彭城郐人后裔居郑,曹姓后裔居邾,季连后裔居楚。《世本帝系篇》又称“颛顼娶于滕坟氏,谓之女禄,产老童。老童娶于根水氏,谓之骄福,重黎及吴回。吴回氏产陆终。”《五藏山经》里的西次三经记有老童(童)、鬼国(槐鬼、有穷鬼),中次二经记有昆吾山。此处白水山、白水白渊,或在上述区域里。
“昆吾之师所浴”,当亦非寻常澡浴,而是与前文“舜之所浴”类似同样为宗教巫术活动。令人有些奇怪的是,经文记述的沐浴活动主角不“昆吾”,而是“昆吾之师”;由于古代“师”可指军官和军队,因此不排除这种沐浴活动与军事有关的可能。
张弘国
有人曰张弘,在海上捕鱼。海中有张弘之国,食鱼,使四鸟。
此处张弘国,郭璞怀疑是《海外西经》的奇肱国,袁珂认为是《海外南经》“捕鱼水中”的长臂国。其实,除了上述两种可能成立的解释外,还有第三种信息解读方式。由于此处经文并未称张弘国人为独臂或长臂,因此只能从其名称及生存状况来复原其特征和形貌:张弘国人“在海上捕鱼”,而“张”有扩张、展开之意,“弘”为大;据此“张弘”当与捕鱼活动有关,有可能是指张网捕鱼,也可能是指扬帆出海捕鱼。当然,此处张弘国其先有可能即《海外南经》的长臂国,只是捕鱼技术又有了新发展。
驩头国士敬炎融驩头
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海外南经》记有讙头
(朱)国“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与此处驩头国的名称及其生活方式非常相近,袁珂认为两者实为一国,亦即丹朱国。但是,在古史中,丹朱乃帝尧之子,而此处经文则称驩头为鲧之后裔。对于上述矛盾,袁珂解释为“盖传闻不同而异辞也”。其实,古史传说中的“父子”关系,并不一定仅指血亲上的父子,亦可指部落联盟大酋长(类似春秋战国时的霸主国)与部落酋长(类似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吕氏春秋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据此可知,鲧与尧为同时代强势部落,因争夺部落联盟领导权失败而遭到严重打击,其族裔不得不迁到远方,其中一支族便是此处记述的驩头国。
丹朱也是帝尧部落联盟的重要成员,他同样反对舜继任部落联盟最高导职位,失败后亦迁徙到南方,其后裔即《海外南经》记述的讙头国,亦此处的驩头国。或许,丹朱曾与鲧结盟,而此处经文“炎融”实际上就是朱的别名。
驩头国人“杖翼而行”,当指驾帆船在海上捕鱼。苣,黑黍,亦指菜莴苣,用苇杆等草木扎成的火炬。穋,生长期短的谷类,《诗豳风月》:“黍稷重穋。”毛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根据《楚辞问》的记载,它们都是鲧部落迁徙时带走并传播、改良的谷种。
岳山帝尧葬帝喾葬帝舜葬申山
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爰有文贝、离俞、久、鹰、延维、视肉、熊、罴、虎、豹;朱木,赤枝,青华,玄实。有申山者。
根据古史记载,帝舜为帝尧的继任者,帝尧为帝喾后裔,《尚书舜典》称帝尧让帝位于舜,《大戴礼帝系篇》记有:“黄帝产玄嚣,玄嚣产蟜极,蟜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也。”
《吕氏春秋安死篇》:“尧葬谷林。”高诱注:“传曰:尧葬成阳,此云谷林,成阳山下有谷林也。”郭璞认为此处岳山即《海外南经》的狄山(又名汤山),尧葬之地在东阿县(今山东省)城次乡等处。毕沅注谓:
“《墨子》(节葬篇下)云:‘尧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则此狄山者,狄中之山也。”《皇览冢墓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台阴野中。”《海内经》记有舜葬于九疑山。
此处经文称帝尧、帝喾、帝舜同葬于岳山一地,疑是其后裔设立的祭先帝的祠堂或衣冠冢。先帝后裔可能迁徙到不同的地方居住,因此类似的堂也会在不同地区设立。“爰有”者,即祠堂内陈列的供品(包括实物或像、壁画);其中朱木,当有某种巫术象征价值,例如寓意灵魂不死、提灵魂升天的通道(天梯)。
天台高山羲和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天台高山“海水入焉”,袁珂注谓当作“海水南入焉”,甚是。羲和“生十日”、“浴日于甘渊”,记述的是古代帝俊部落的一项重要的天文巫术活动,主持者为女巫羲和,她模拟十个太阳依次从海中东升的场景,每天升起一个太阳,并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个太阳命名。由于西落的太阳要经过黑暗的地下通道才能返回东海,因此她还要为返回的太阳进行清洗,以便使其重新恢复光热。显然,羲和是一位科学家,她制定并颁布十日一旬的历法。
盖犹山
有盖犹之山者,其上有甘柤,枝干皆赤,黄叶,白华,黑实。东又有甘华,枝干皆赤,黄叶。有青马。有赤马,名曰三骓。有视肉。
根据盖犹山的场景及其物品可知,这里也是一处祭祀先帝的场所,只经文已经佚失被祭祀对象的名称。其中甘柤、甘华已见于《海外北经》的丘和《海外东经》的嗟丘,它们与岳山的朱木当有类似的功能,或者还有人迷幻的作用,以促使祭祀者进入巫术活动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菌人南类山
有小人,名曰菌人。有南类之山,爰有遗玉、青马、三骓、视肉、甘华,百谷所在。
此处名曰菌人的小人,与前文周侥国、焦侥国的小人,当亦属古代有关小人国的传闻。不过从其名称来看,似乎特指具有人形的小动物、小植物和菌类,例如人参、人形何首乌、人参果之类。《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小人,长一分,其君朱衣玄冠,乘辂车马,引为威仪。居人遇其乘车,抓而食之,其味辛,终年不为物所咋,并识万物名字。又杀腹中三虫,三虫死,便可食仙药也。”《抱朴子仙药篇》:“行山中见小人乘车马,长七八寸,捉取服之,即仙也。”《述异记》:“大食王国,在西海中。有一方石,石上多树干,赤叶青枝。上总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足,头著树枝。使摘一枝,小儿便死。”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引《南越志》:“银山有女树,天明时皆生婴儿,日出能行,日没死,日出复然。”
南类山亦为祭祀先帝的场所,与盖犹山的性质相同,而祭祀者与被祭祀者却已经双双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