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太极道德
16329200000061

第61章 常保太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尹子,你问德之用,老朽就再描述一下:修德于修炼颇为重要,德高者得鬼神同钦,天地同佑。)德性厚重者,犹如天真无邪的婴儿,被天地所宠。婴儿时时处处在父母保护之下,毒虫无从下刺去伤害他,猛兽无从下口去伤害他,厉鸟也无从得机伤害他。

婴儿呢,虽然筋骨柔弱,但能把自己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不谙男女交合之欲,却能常常勃起,这是因其真阳之气足固;天天哭号不止,嗓子居然不会哑,是因其中气和合贯足,保守太和到了极致。

修炼,就是保我太和元气,然后养之育之,至其至大至刚,则能明白 “常”的含义;懂得 “常”的真意,就是 “明”了道机。明了大道玄机,而保育太和之气,这是祥瑞之养用。如果动心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就是勉强而为,火候就过了;过了火候,不堪为丹,就废了,也就不合大道的理了。不合大道之理,必然导致败亡。

解曰: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法无法,道无道,无道之道见真道。

有意无意是真意

老人家前章已经阐述,说善于摄生者,兕无所投角,虎无所措爪,兵无所刃,原因是没有恶业,所以没有恶果。

因果规律于一切事物,显现为相续不离,成佛成仙也只是不昧因果,而非不落因果。因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早迟之分,全在一心把持如何。

于修炼,如果能牢牢把握不起心动念,还有什么因果呢?有,也是因为不动心,从而妄欲不生,继而脱离轮回的果,所以因果全在自心一念,为善必有善报,为恶必有恶还。从轮回角度而言,如果做到一心无二,自然六欲不生,三毒俱灭,自然与道合真,成佛成仙而永住极乐。

从炼命过程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化虚、炼虚还道,都是把握了心态的无知无欲而行功、成事的过程。如果动心有欲,必然落入有为,因而老人家强调要常保无知无欲,于前文也阐说需要专气致柔如婴儿。

婴儿即是赤子,呱呱落地之时,有什么想法或欲望呢?因其无欲,所以精气壮旺,小拳头握起来紧而有力,只是一团和气在抱、阴阴和合所致。肚里需要吃的就啊啊而唤;奶水送到嘴边,吃饱就睡,纯是自然反应。至于撒尿,也不找地方,挺腰就尿,更不曾有厕所的概念;想拉屎,闭着眼就拉了,只是自然而为。不似成人后,后天人欲渐渐多起来,为了表示有修养,把想拉泡大粪说成要去下洗手间,没洗手间还要憋着— ——活人让尿憋死,这即是不自然。因而民国时期虚云老和尚应南京之请赴会,下了火车,拉开裤子就尿,不理会任何人或物。在他眼里,一切都如刍狗,他只知道一个自然,饥则吃饭困则眠,屎尿来了只管拉。

可见,如果修炼能以婴儿之心,不以后天心思作怪,即能做到三丰师所说 “饥则吃饭困则眠 ”,此即自然之道。治身能以自然之道,体内阴阳自然会和谐无虞,一气流行,即如老人家所言 “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也是佛祖强调如如不动的原因,“如如 ”,是一气流转活泼无碍,显现的是天行健的不息;“不动 ”,是不假后天一念,只是一个混然无欲,属地势坤的德厚,因而才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通过婴儿赤子的不言之教,能明白阴阳和合完全是 “自然 ”之 “而然 ”,从而懂得恒常不变的道的 “用”,即是 “知和 ”、“知常 ”。

懂此和合变化,已经是知法,此即 “明”。

能 “明”,并且以身试法,勤而行之,达到并保持气以直养而无害,即是 “益生 ”,所以益生全然依赖于阴阳和合的 “祥”。

如果不能做到无知无欲,不能放下后天心中诸念,有一丝动心,甚至只是一个修的念头,也容易于此一念中再生一念,即采炼的念头,以为是修,实则落入了二乘。这也是太极拳要求在神不在气,说在气则滞,又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的原因。气宜鼓荡,是气机活泼充盈,气遍全身不稍滞的显现;神宜内敛,是全然无心而用,进入了 “拳无拳意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 ”的境界,其表现的只是一个观照而已,此即有欲观徼无欲观妙。

鑫公于《图说》中,屡屡用太和二字来形容气机,如金刚捣碓一势,首句即用 “一生无事养太和 ”,说该势阴阳合德,胸中一团太和元气充周四体,至柔至刚,具备乾健坤顺之德。当其静时,阴阳无迹可寻;当其动时,看似至柔,其实至刚。如此刚柔皆具,是阴阳合德了,因而取乾坤卦象。实质上,他只是在说一个阴阳和合!在白鹤亮翅一势,歌说:

元气何从识太和,右辗两手弄秋螺。

北方引进神机足,亮翅由来有白鹅。

《斜行诀》也以太和二字开章:

太和元气运周身,普护两膝前后心。

眼神看住中指甲,四面八方任人侵。

鑫公认为,能保合一个太和的态,则无往而不自得,不需人为。凡事因时顺动而不存躁妄的心念,所以能常处其乐,如果时机火候不够成熟,则保持静养状态,如此,拳仍归太极原象的浑浑穆穆。

正一单鞭诀即是此意,说 “月明林下会清风,妙有健强先作空”,意思是练拳要合真空妙有境界,才能实现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首先在于心态的无念无欲,是做到了意不乱;身法上内外三合拢住,是做到了身法不乱,也是行不乱;然后气以直养,得太和元气盈盈于身,此谓虚抱满怀,表现为圆虚有象,最终得太极真意。

综合起来看,老人家在三十章强调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三十一章接着阐述说,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两章都是在强调行功的自然恬淡,不加一丝后天人意,从而自然做到不采而采,不炼而炼,不修而修,终得不神而神。一如伯端师说:“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当,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

龙虎相逢,阴阳相合相济,全是一个法工自然在支撑着。正如人类,肺主呼吸,五行属金,位列西山白虎;白虎恋深山,山中多林木,林木即暗指东海青龙,五行配肝,所以人们才喜欢去山清水秀之地,去亲近大自然。人到山中,肺与肝和,完全是自然而为,何曾再加一意,要求肝气和肺气相和呢?

这个不曾再加一意,即是法用的自然,讲究的是恬淡为上。因而三十章和本章结尾,都说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个 “物”,就是心的用、用的果。可见,做任何事,必须上心,也必须放心,切不可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