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王陵寝古典园林(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7800000010

第10章 传说时代的帝王陵墓

关于我国古代国家出现的时间,学术界意见还不完全一致,但夏代已有国家似成定论。有的学者认为,在此之前,我们的祖先们已迈入文明门槛,作为其代表人物的是《史记》开篇提到的“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他们应先后为当时的部落领袖。经过长期的征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和蚩尤,成为中、原大地上远古时代的第一位部落联盟领袖,被公认为中华始祖。根据《史记》记载,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或有熊式。他曾发明文字、音律、舟车、养蚕等。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西北一公里处。

现在有据可查,最早祭祀桥山黄帝陵的是汉武帝,以后历代相沿,均在桥山祭祀黄帝陵墓。

黄帝陵坐落于桥山山顶之上,坐北面南,陵高三米六米,周长四十八米。现黄帝陵墓之前有一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的石碑,碑文为唐钩书“桥山龙驭”。碑前置一祭亭,亭内立一碑,碑上由近代大学者郭沫若手书“黄帝陵”。

陵墓周围墙垣形成陵园,周长一百零三米,占地面积9.7亩,陵园内古柏参天。陵墓东南侧有权星门;正南约二百米处有一土台,高二十米,俗称“汉武仙台”,也就是历史文献记载的祈仙台。庙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过亭、碑亭和正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对称布置有廊庑。山门面阔五间,单搪歇山顶,正中高悬“轩辕庙”匾额。过亭三间,其中保存了明清时代所立的历代_帝王祭祀黄帝陵石碑七十多通。正殿为黄帝陵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周置回廊,前设月台。殿堂正中悬挂“人文初祖”匾额,庙堂之内供奉有“轩辕黄帝之位”的牌位和巨大的黄帝石雕像。

黄帝陵区所在的桥山,占地面积八千五百亩,山上古柏成林,蔚为壮观,现有古柏约八万一千六百株。其中驰名中外的“黄帝手植柏”,树高十九米、径十一米,其树龄约五千多岁,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还有一棵被称为“将军柏”或“挂甲柏”的古柏,相传是汉武帝率军出征朔方归途祭祀黄帝陵时挂过铠甲的柏树。

国家对黄帝陵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多次拨款整修陵区各种建筑和环境,使黄帝陵显得更加雄伟庄严。

颛顼是黄帝的二儿子昌意之子,母亲名昌普。他继承其祖父黄帝的事业,以河南濮阳一带为中心,统治着全国。

喾誉是黄帝的长子玄嚣之孙、蟠极之子。颛顼去世后,喾誉继承其叔父的统治,使国家治理的很好。

相传撷项、帝窖叔侄二人去世后,葬于今河南省内黄县。黄县境内的“二帝家”被认为是他们的陵墓。

喾誉死后,其子挚继位统治。挚在位九年,政绩不佳,诸侯又拥立喾誉的另一个儿子放勋执政,放勋即尧。姓陶唐氏,所以又称唐尧。尧母名庆都。尧治国有方,所谓“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使天下太平,国民富足。尧去世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关于尧的陵墓,历史记载有多处,一般认为尧陵在今山西省临汾县郭村。此地现有一座古家,陵区附近有苍翠的松柏,巍峨的庙宇,十余通古代碑石记述了尧的功绩和自唐代以来,历代祭祀、拜渴修筑尧陵的历史。

尧在位九十八年,因年事已高,生前便将帝位交给贤德而有才能的舜。舜号有虞氏,又名虞舜。舜出身寒门,家境清贫,孝敬长辈。舜治国理政有方,深得百姓拥护。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舜在巡狩中死于南方苍梧山。苍梧山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相传舜的陵墓就在九嶷山上。九疑山上现有明清两代祭祀舜陵修建的庙宇,以及与舜陵有关的宋代以来的碑石铭刻。

禹因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任人,禹又称大禹、夏禹等。禹陵相传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陵的右侧为禹庙,主要建筑有午门、祭厅和正殿。殿堂雄伟,高二十四米,重檐歇山顶、建筑在多级高台之上,气势极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