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8000000047

第47章 古建筑中的窗

窗,本作“囱”。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风和采光。但上古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后来“窗”和“牖”才渐渐通用。

从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房屋的复原图来看,那时还没有窗,而从西周青铜器中则可窥见窗的影子了。如“兽足方鬲”中的图案,在建筑物的正面下部设双扇板门,反映建筑物入口的形状,其余三面开窗,窗中仅施简单的棂格。这是可见到的最早反映窗的形制的实物。在汉代的明器中,则可见到斜方格、正方格和直棂的窗格。唐、宋、辽、金、元建筑物的窗格以直棂为多,棂子称为破子棂,截面是三角形的,尖端朝外,里面是平的,以便糊纸或糊纱。明清以后,窗的装饰日趋精巧,形制也更为丰富。特别是用于园林中的透花窗,变得更加艺术化了。

中国建筑的框架结构决定了窗的式样和图案变化十分灵活丰富。它往往和门结合在一起,以美丽的图案构成建筑立面的屋身,即通透的“幕式墙”,门实际上成为落地的窗。这是西方古建筑所不及的。

中国古建筑中的窗有如下几种:

格扇窗:一般用于厅堂的前檐,常以四扇或六扇作为一樘。其上下或两侧常加设雕饰或镂空的余塞窗或横风窗。

半窗:多用于厅堂的次间以及暖阁、暖廊的檐柱间,与下部的白粉或清水磨砖的半墙配合使用。

漏窗:亦称漏明窗或透花窗,用于外院墙和院内隔墙上,主要作用在于打破墙面或廊子的单调感。

洞窗:又称框窗或空窗,主要用于园林建筑中,造成墙体空洞的装饰趣味。

花窗:是一种开在房屋壁面上,仅供换气用的固定窗式。多用木格,以便夹纱、糊纸或夹砺壳(也称明瓦)、云母片。

此外,还有落地长窗以及拆装灵便、遮挡视线的窗栅和单取装饰效果的假窗。农村民居中,又常设带壁柜的宽窗台窗以及简易粗朴的直棂栅窗。

中国建筑中的窗在图案装饰上又有种种不同:

明清的宫廷建筑中,格扇窗的细棂常有很细巧的图案,如三交六、双交四等菱花,周边并配以精致的雕刻,造成一种淡雅肃穆的气氛,与宫廷建筑的富丽堂皇相谐调。民居中棂条多组成步步紧、灯笼框等图案,以求生动活泼,造成亲切谐美的建筑气氛。

南方建筑中,似乎更注意利用色彩的对比效果。如棂条便使用不同木质的雕刻饰件或在榻条分割的图案中衬以不同颜色的窗纸。另外,还可以利用光影效果变化,如斜棂格纹图案,当日光照射时,受光面可表现出丰富层次,在民居中较为常见。

清代李焕说:“尺幅窗,无心画。”古代文人喜欢借“窗”抒情,写下了不少名句。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半窗图画梅花月,一枕波涛松树风”(赵范)。“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云亭”(李白)。“窗影摇群动,墙阴载一峰”(岑参);“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流”(沈期)。“栋里归白云,窗外落余晖”(阴铿)。“窗前远蛐悬生碧,帘外残霞挂熟红”(罗虬),“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会仪)。“云影一磐出林抄,窗放群山到榻前”(谭嗣同)。“胎花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贺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