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16338100000012

第12章 冲点有方——水和茶

古人重视茶品,而饮茶又需用水,所以古人同时也重视水品的选择,有名茶而不用好水,同样也是品不出好茶的滋味的。明代许次纤在《茶疏》中即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田艺衡《煮泉小品》也有类似说法,他说若没有合适的水品,茶品再佳也枉然。甚至还有人认定水品的重要性还要在茶品之上,非得好水才能饮到美茶。

水于茶之重要,陆羽着《茶经》时便注意到了,他研究茶,也研究水,品茶也品水。他在《茶经》中这样评论煮茶的水品:山水最好,江水一般,井水最次。山水又要选缓缓流淌的泉水,而不能取暴涌飞腾的瀑布泉水。那些蓄积而不流动的山水也不可取,防有水毒。如果取江水,要取远离人居住地点的江心水。不得已用井水的话,就要在经常汲水的井中汲取。据传,陆羽品评天下水泉,列出前二十个位次。陆羽品水,既精到又苛刻。有一次为取江水煮茶,嘱人至扬子江取南伶水,取水者回岸时泼洒了不少,又以近岸水补足。陆羽尝水后马上说内里有近岸不洁江水,使取水人折服不已。陆羽评定的当时的水泉二十名,次第如下:

第一,江州庐山康王谷帘水;

第二,无锡惠山石泉水;

第三,蕲州兰溪石下水;

第四,峡州扇子山蛤蟆口水;

第五,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第六,江州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

第七,扬子江南伶水;

第八,洪州西山瀑布泉水;

第九,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十,江州庐山顶龙池山岭水;

第十一,润州丹阳观音寺井水;

第十二,扬州大明寺水;

第十三,汉江金州上游中伶水;

第十四,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

第十五,商州武关西洛水;

第十六,吴淞江水;

第十七,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

第十八,郴州圆泉水;

第十九,桐庐岩陵滩水;

第二十,雪水。

古今人对这水泉二十的次序排列,都曾提出过疑问。由于人们只是凭借味觉的感受来进行判断,所以各人的标准不会完全相同,但大体公认的标准还是有的,古代茶人反复强调的标准,不外乎甘洁、活鲜这两条。

宋人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也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唐庚的《斗茶记》则说“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明代张源的《茶录》,更有具体分析,他说:“山顶泉清而轻,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自。流于黄石为佳,泻出青石无用。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可见古代茶人对茶水的选择,一向是十分重视的。他们大都推崇好的泉水,就是因为泉水清爽、洁净、甜美、鲜活,而且一般没什么污染,透明度也高。古人还特别强调用茶叶产地的水泉烹茶最好,可以更好地发散茶叶的滋味与香气。

有了合宜的水泉,还要有合适的煎汤方法,才能得到好的汤品。唐代已十分注重煎汤的技巧,陆羽《茶经》就有所谓“三沸”之法,烹茶以三沸之水最妙,不嫩不老,饮茶最好。煎汤的具体方法以及汤品的分类,唐人苏虞在《仙芽传》中进行过论说,道及许多诀窍,提出了“作汤十六法”的原则。他认为汤是茶的主宰,如果用的是名茶,而煎汤却毫无章法,那这名茶的滋味与凡品也就没什么两样了。他提及的十六汤品,既讲汤的老嫩,又讲煎汤的火候和汤器、炭火的选择,既具体又全面。这十六汤品如下:

第一为“得一汤”。火候适中,不过也不欠,此汤最妙,得一而足,故有此名。

第二为“婴儿汤”。炭火正旺,水釜才温,便急急倒入茶叶,用这种没煮熟的汤烹茶,就像是要婴孩去做大人的事,是断然不会成功的。

第三为“百寿汤”。煎汤时间太久,甚至多至十沸,用这样的汤烹茶,就像让白发老汉拉弓射箭、阔步远行一样,结果也不会太妙。

第四为“中汤”。鼓琴音量适中为妙,磨墨用力适中则浓,过缓过急会造成琴不可听、墨不能书的结果。

茶汤适中,茶味才正。注汤的缓急技巧,全在手臂上的功夫。

第五为“断脉汤”。注汤时断时续,如人的血脉起伏不畅,想长寿是不可能的。注汤要连续不断,才能得到好茶。

第六为“大壮汤”。力士穿针,农夫握笔,均难成其事。注汤如果太粗俗,太快太多,茶易失其真味。

第七为“富贵汤”。汤器不离金和银,这是富贵人家的排场,以为用富贵器皿就会得到好汤,这是本末倒置。

第八为“秀碧汤”。玉石为凝结天地灵秀之气丽成其质,琢为茶器,灵秀之气仍存,可得好汤。

第九为“压一汤”。以用金银太贵重,又不喜用铜铁,瓷瓶便是最合适的茶器了。对隐士们来说,瓷器才是品饮茶色茶味的美器,是压倒一切质料的茶器。

第十为“缠口汤”。平常人家不大注重器具的选择,以为能将水烧沸的就行,所得的汤可能又苦又涩,无法下咽。强饮是汤,恶气总会缠口不去。

第十一为“减价汤”。用无釉陶器作茶具,会有土腥味。俗语有谓“茶瓶用瓦,如乘折脚骏登高”,骑着断腿马上山,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第十二为“法律汤”。茶家的法律是“水忌停,薪忌熏”,忌用停蓄的水和油腥的炭,违反了它,便无好汤好茶。

第十三为“一面汤”。一般的柴草或已烧过的虚炭,都不宜用于煎汤,得汤觉太嫩。只有实炭才是茶汤之友,非有好炭才有好汤。

第十四为“宵人汤”。茶性娇嫩,极易变质。如用垃圾废材煎汤,会影响茶叶香味的发散,还会染上其他杂味。

第十五为“贼汤”。风干小竹、树枝,也不能用来煎汤,火力虚薄,难得中和之气,也是坏茶的“赋”

第十六为“大魔汤”。汤最怕烟气,浓烟蔽室,难有好扬,烟气为坏茶之“大魔”。

看来,确实如陆羽所说“茶有九难”,饮茶不是一件易事。这煎汤便是一难。历史上的饮茶方法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有煎茶、点茶和泡茶的分别,但唐人所定的汤品原则都是适用的。人们在不同时代所用的不同的品饮方法,都离不开汤——沸水,如何煎汤,如何点注,成为人们十分注意的问题,逐渐积累起许多经验来。

煎茶,是将茶叶直接放入釜中煎煮,由《茶经》可知,这是唐以前风行的饮茶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将饼茶碾碎,煮水微沸,即人茶末,共煎三沸,茶汤便煎好了,酌入茶碗品饮。

点茶,是唐以后茶人新创的饮茶方法。将茶饼研末放人杯中,再用沸水冲点,用茶莞搅打出沫,不是直接将茶末入釜中煎煮。

泡茶,与点茶方法近似,但不需茶叶搅打,茶末置壶中,注入沸水即成。泡茶方法的兴起,与散茶的大量生产有关,至迟应当在明代就出现了。明人陆树声的《茶寮记》,记有冲泡的方法,他说将茶叶适量投入茶器,先以少一点的沸水冲点,过一会儿才注汤至满。这,种冲泡的方法一直延用到了现代,壶泡杯泡均宜。当然要冲泡出一杯好茶,还有许多讲究,古人在对茶的用量、水的温度、冲泡时间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冲泡茶水时投放茶叶的多少,本来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而异,也因茶而异。冲泡一般是红茶和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约在15060就可以了;饮用普洱茶,茶叶投放量就要增加一两倍;饮用乌龙茶,茶叶投人量几乎达到器皿一半的容量,这是用茶量最大的一种茶。在很多时候,饮茶者的习惯是决定用茶量大小的关键,有的人爱饮浓茶,有的人则爱饮淡茶,以此决定用茶量的多少。

冲泡茶叶所用的水温,古代就有许多讲究。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茶沫浮,过熟则茶沉”。许次纤的《茶疏》也说,煎茶水要急火猛火,不能用文火慢煮,用刚起沸的水泡茶最好,可使茶的味与香得到充分的发散。水温的确定,还要看冲泡的茶品如高级绿茶,就不能用高温沸水冲泡,水温要略低一点,否则茶汤易变黄,滋味会显出苦涩。冲泡红茶、花茶和一般的绿茶,就要用100℃沸水冲泡,甚至还要预热茶具,想法保持温度。

茶品不同,冲泡方法多少也有一些差异。人们品饮各种茶类,都会有不同的追习之,希望尽可能品到荼的真味,也就设定有不同的冲泡方法。饮绿茶为品清香,饮红茶为品浓鲜,有的茶则要色、香、味、形全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能不在冲泡方法上下些功夫。

如饮绿茶,可分为两种冲泡方法,区别在先注水与后注水,冲泡外形紧结的绿茶,如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庐山云雾,可先往水杯中,然后入茶,不一定加盖。茶叶先后沉入杯底,叶片缓缓展开,茶色渐绿,待茶汤稍凉,即可品味。杯中茶饮去大半再次注入沸水,茶味发散正浓,这是最佳的二开茶。待第三次注水后,滋味明显浅淡,再就不堪品饮了。冲泡那些茶条松展的绿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要先入茶,后注水,开始只冲注三分之一的水,等茶叶伸展后再次注水至满。

如饮红茶,饮用方法更有许多变化,因茶因人因事而异。传统工夫红茶,如小种红茶、祁红、滇红,用工夫饮法,采用与绿茶相似的冲泡法,先入茶,后注水,阐其香、观其色,细细品味,领路红茶的清香与甘醇。

还有一种调饮方法,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冰糖、牛奶、芝麻、松仁等,现代还有加入柠檬,蜂蜜和香槟酒的,品茶亦品酒。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饮红茶都采用煮饮方法,将茶叶入壶中煮好,然后冲注在放有奶、糖的杯中饮用。

如饮乌龙茶,可用绿茶的冲泡法,也可用红茶的工失饮法。乌龙茶有绿茶的甘醇,有红茶的鲜浓。饮乌龙茶最精致的茶具称为“四宝”:扁瓷壶、潮汕炉、紫砂壶、白瓷杯。泡茶前先以沸水淋洗茶具,冲泡过程中也要不断淋洗,保持洁度和热度。将茶叶按粗细分开,碎末放在壶底,再放入粗茶,不粗不细的放在上层。然后用沸水注入,沿壶边缓缓冲注。在水漫过茶叶时,要把注入的水倒掉,实为洗茶。洗茶后立即冲上沸水,盖上壶盖,再用沸水在外面淋洗。泡茶时同不能长,也不能短,约两三分钟便可斟出。斟茶时,茶汤顺序入杯,先斟半杯,然后轮番加斟。茶水入杯,不过一两口,须乘热品饮,以免茶香失散。再冲再斟,茶具仍然用沸水淋洗。乌龙茶一定要乘热饮下,茶冷性寒,可伤肠胃。

如饮花茶,品味之际还要注意品香,所以冲泡时以维护香气为一要素。杯中入茶叶后,注入稍凉的沸水冲泡,加盖三分钟左右再品饮。川人冲泡茶,用三件套的盖碗,有盖保温,有托防烫,是一种比较讲究的饮法。

花茶由于品种的区别,所用冲泡方法也不一致,如泡饮乌龙花茶,就采用乌龙茶的冲泡方法,同样可领略到茶中的花香之气。

如果饮用紧压茶,古今采用的都是烹煮方法。少数民族中的藏、蒙、维族都爱紧压茶,而且要加调味品饮用。藏族人喜爱用茶汤制成酥油茶和奶茶,蒙古族人佣茶汁制成奶茶,维吾尔族人喜爱饮加入香料的调味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