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服所有人
16367600000003

第3章 做好充分准备——说服之前要做的7件事(2)

有的时候,有决定权的人重要,真正执行的人更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说服这两类人,比如我们向某家医院推销一种药品,我们需要找到这家医院的药剂师,因为只有他才是有决定权的人,他有权进货。同时,我们还要去努力说服医院或药房的销售员,虽然他们对于是否进货没有决定权,但他是真正的执行者,他可以帮助你把产品卖出去。我们以治胃酸药来作例子:架子上有许多不同牌子的产品,竞争很激烈,如果你能说服这位药品销售员,当有顾客进来买药的时候,他便会拼命向顾客介绍你的药。事实上,很多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你想要这家医院多销售你的药,你就需要去说服售药员。

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

——拿破仑·希尔

4.选择最正确的说服方法

能否顺利说服对方,在于你运用了怎样的说服方法。对于不同的人,我们要用不同的说服方式和方法,并运用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活和事业的品质。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只要你的方法正确,所有的人都可以说服。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理发师技术不错,服务态度也很好,尤其善于言辞。当顾客有意见时,只要他一解释,情况就会变化,所以他的店里常常是顾客盈门。

他有次带了一个徒弟,这徒弟性格憨厚,也很勤劳,但就是不爱说话,遇到一些顾客的问题往往不会解决。

徒弟学艺结束后,就开始接待顾客了。一次,一位顾客理完发后,仔细照了照镜子。看了看自己的头发,还是不太满意,便说道:“这头发留得太长了吧!”

徒弟一听,脸就红了,不知说什么好。

这时,师傅赶忙走了过来,笑着对顾客说:“先生,您留长点好,显得您很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与气质。短了,倒难看哩!”

顾客听了,也笑了,连连说:“对,讲得有道理。”

另一位客人在理完发后,也照了镜子,他噘着嘴问徒弟道:“你怎么把我的头发剪得这么短呢?”

徒弟很委屈,长了有意见,短了也有意见,叫我怎么好呢?他一下就愣在了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师傅又赶忙过来,满脸堆笑地解释说:“先生,短一点更显得您精神。您这短发很有特点,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干练、精明。”顾客一听,连连点头,满意而去。

又一位顾客理完发后,一边交钱,一边说:“小伙子,你这理发的时间也太长了啊!”徒弟听完,也没有说话。

师傅在一旁听得很清楚,他忙解释说:“先生在头顶上花点功夫是值得的。您没听说过吗?‘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呀!”

顾客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高高兴兴地走了。

又有一次,一位顾客理发之后,很严肃地对那徒弟说:“你动作倒很利索,可十几分钟就理完了,为什么不做得细致一点呢?”

听着人家的责难,徒弟只好涨红着脸,无言以对。

师傅都看在了眼里,他微笑着解释说:“时间就是金钱呀,这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不正为您节省了些时间么!他是看您太忙了啊!”

顾客一听,也没再说什么了。

事后,徒弟向师傅请教。师傅笑着说:“年轻人,这服务行业不仅要练技术,还要练说话啊!一句话可以说得使人跳,也可以说得使人笑,这方面你要多注意啊!”

选择说服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为实现目标而可能采取的方法有很多。你的想像力有多么丰富,就有多少种方法供你选择。但为了尽快地实现说服目标,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最正确的方法。以下这些原则就是我们在选择说服方法时必须遵循的。

①方法与目标相互依存。

举例来说,你知道在大海的某个孤岛上藏有一笔财宝,你想得到这些财宝,但你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到达那个孤岛。也就是说,你有了目标——得到财宝,但你不知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没有获得财宝的方法。你的目标又有何用?一个缺乏正确方法的目标是毫无价值的。

当然,没有目标的方法也是徒劳无功。比如说,你准备好了行李,你要去远方,有很多的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你可以选择乘飞机、坐火车、或是骑自行车,但你却不清楚自己要往哪里去。这个例子听起来荒谬,却极好地说明了什么是没有目标的方法。缺乏目标,所有的方法都不起作用!

目标与方法相互依存,你对目标的明确程度必然跟你采取的方法的明智程度有着必然联系。此外,你对听众需求与兴趣的熟知程度也会影响你对方法的选择。一旦你决定了正确的方法,它就会像一个救生圈或一副降落伞那样为你提供保障。

②用对方熟悉的语言。

说服这件事情,仔细研究起来,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我们可能因为用错一个字眼,无端地惹起对方的反感。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各个阶层,各种宗教,各种信仰的人,都各有一套说话的习惯,各有一套习惯的用语。说服高手对这方面的知识都相当看重的。要和别人建立更深入的关系,最好能善于把握对方惯用的语言。

③说服方法因人而异。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说服别人时应因人而异,否则就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运用“因人而异”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年龄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用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供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根据职业的差异: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根据性格的差异:若对方性格直爽,便可以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该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根据文化程度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例子;对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以采取抽象的说理方法。

根据兴趣爱好的差异:从对方的爱好这方面事情人手,能为下一步的劝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④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

语言是很奇妙的,同样的一种内容,可以有千百种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当我们在说服的过程中,发现对对方表现出茫然不解,或不以为然时,我们就要立刻顺风转舵,改变初衷,换一个更好的方式。我们要随时反省自己:我们的话,对方能够接受么?是讲得太深奥了,还是讲得太肤浅了?是把问题提得太高了,还是把问题提得太低了?我们的话是太武断了,还是太含蓄了?我们所用的词汇是太文雅了,还是太粗俗了?

总之,我们的话一出口,也像一个人要远行一样,未必一帆风顺。如果这个说法没有效果,或效果不好的时候,就要换个说法,直到对方完全了解,完全赞同。事实上,有些比较困难的说服工作,绝不是一次或几次的谈话,就可以收到效果的,有时候需要很久的时间,有时候还需用事实、用行动去做我们言语的后盾。

找到一双适合我的鞋,然后系紧鞋带儿,这就是我跑得最快的原因。

——刘易斯

5.倾注全部热情

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可能要受到的伤害,因此,在思想上先砌上了一道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怎么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解决这种心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用诚挚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来对待他,在说服他的时候,要用热情感化他,使他从内心受到感动,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热情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按时到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不论见到谁,他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小镇上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对传教士每天早晨的问候,反应很冷淡,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然而,面对米勒的冷漠,传教士未曾改变他的热情,每天早晨依然向这个年轻人打招呼:“早安!”

几年以后,德国的纳粹党上台执政,米勒当上了纳粹的军官。传教士和镇上的犹太人都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下了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米勒手拿指挥棒,在队列前挥舞着,叫道:“左”、“右”。指向左边的将被处死,指向右边的则有生还的希望。轮到点传教士的名字了,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来,眼睛一下子与军官的眼睛相遇了。传教士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虽然板着一副冷酷的面孔,但仍禁不住说了一声:“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然后,米勒果断地将指挥棒往右边一指。

传教士因为他那一贯的热情而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热情能使说服获得格外的成功

西方有一句俗话:“只有划着火柴才能去点燃蜡烛。”如果我们要说服别人就必须热情起来。当林肯结束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时,很多人眼里都含着泪水。

一个在农村推销新式柴灶的推销员,不但详详细细地向农民解释使用新灶的好处,而且说干就干,脱掉外衣,拿出工具,挥汗如雨地给农民改灶。本来还犹犹豫豫的农民深受感动,不但当即用新灶煮饭请推销员尝个新,而且还主动帮助这位推销员向左邻右舍介绍新式炉灶的优越性。没有热情,是很难使推销奏效的。

热情能使说服获得格外的成功。因为人都是有情感的,当我们“热”起来的时候,也会传导给对方,使对方的情绪也“热”起来。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得好:“大凡无‘热情’而完成大业者,未曾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