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状元奇闻
科举时代,考中进士被称为登龙门,状元是进士队伍的排头兵,夺得状元被称为独占鳌头,又称为魁甲。大魁天下,就有了殊荣。1300年的科举制度,产生了700多进士科状元。这些进士队伍排头兵中,有许多奇闻趣谈,现撮举数例,以飨读者。
自荐的状元据《唐摭言》及《登科记》载:唐代尹枢,久困场屋,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毛遂自荐,当了状元。唐德宗七年(791)会试,礼部侍郎杜黄裳知贡举。在唐代,由于荐举的作用往往比考试本身更重要,考试中拉关系走后门也就愈演愈烈。杜黄裳硬着头皮主持了头两场考试,和手下人粗粗翻阅了一下试卷,竟然发现,“后门”指定的数量,大大超过几十年来基本上是30名左右的额定量,而且指定进入前几名的就有好几名,这些“指令性”的名额,多半成绩低下。杜黄裳被那些“后门批条”压得喘不过气来,左思右想,只好向考生们摊牌。第三场考试一开始,杜黄裳用低沉的声音向全体考生们说:“头两场的卷子本官已看过,但是荐举者太多,本官无法确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诸位有何高见,助本官过难关。”沉默、沉默!足足过了一柱香的时间,从廊庑尽头传来洪钟般的声音:“如果大人信得过,晚生愿意协助评卷,保证以文衡才,公平录取。”说话的就是尹枢,他白须垂胸,已经70多岁,诗文写得很好,心地正直,但几十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因而出了名。尹枢话音一落,500多考生大多数呼好。杜黄裳虽然心里没有底,但看到考生这种情绪,也就决定姑且一试。
三场试毕,尹枢便当着众考生评起卷来,他最后选出第二到第三十名卷子,先让不放心不服气及怀着好奇心的考生看,竟然个个无话可说。杜黄裳看了以后,也感到挑不出毛病,但少一个第一名,便问尹枢。尹枢理直气壮地说:“状元应当是晚生,卷子已由同年们传看,请大人过目。”杜黄裳看过这份卷子,感到比第二、三名确实高出许多,就正式确定尹枢为状元。这次从未有过的考生评卷、自荐状元,使得那些奔走荐举的权势者目瞪口呆,只好以下不为例而收场。
赌徒与皇帝
封官赐爵为赌注南朝宋武帝刘裕,喜欢下棋。有一次,他对镇军将军羊玄保说:“若能胜我,封你为宣城太守。”羊玄保是当时的名手,棋艺高超,结果他赢得了刘裕,谋得宣城太守的肥缺。
唐僖宗喜欢打球,适逢四川节度使出缺,觊觎这一位置的有陈敬暄、师立、牛勉、罗元果四人,僖守遂命这四个人各自表演打球技术,最后,以打得最精彩的陈敬暄出任四川节度使。
宋太祖开宝八年二月在讲武殿举行廷试,命王嗣宗和陈诚两个书生摔跤。结果,王嗣宗把陈诚按在地上,得中状元。
吃小亏占大便宜有的臣子利用皇帝虚骄好胜的心理,假装赌输,吃小亏占大便宜。南朝宋孝武帝贪图财利,各州刺史太守返都,都被孝武帝硬拖参加赌博,直到被搜刮得两袖空空为止。待中颜师伯经常有意输给孝武帝,以博得欢心。有一次孝武帝一掷得“雉”,自以为必胜。颜师伯继续掷,竟得最好的“卢”,孝武帝大惊失色,颜师伯突然劈手打乱所有的子,装作大失所望高声叹息道:“几乎得卢!”孝武帝转忧为喜,赢得了钱,这一天颜师伯输了百万,但他转眼大受贿赂,仍是补偿有余,不仅又被孝武帝任为吏部尚书,独得宠信。
清代的慈禧太后也是好赌之徒。慈禧最喜欢打麻将,但只想赢不愿输,故此,她最喜欢找庆王的两个格格(女儿)陪着打牌,因为这两个格格最会输,使慈禧每次都赢得高兴。这两个格格跟慈禧的宫女串通,每次打牌时,宫女都站在慈禧身后打手势通消息,慈禧需要哪张牌,宫女一作手势,格格就适时放出那张牌来,慈禧一胡了,就非常高兴,放牌的格格马上离席庆贺。末了,当然是慈禧一家独赢。于是,格格利用慈禧高兴的时候,跪地叩头,求太后赏一个肥缺给自己或家人,这时的慈禧当然满口答应。
不愿输的皇帝为什么在中国的骰子中,四点特点加上了朱红色,而且在大多数游戏制度中,等级以六点为大呢?传说,那是因为风流成性的唐玄宗只愿赢不愿输而造成的。
有一回,玄宗与几个小太监玩骰子赌博,一个小内监掷了一对六,在骰子戏中,这叫‘双陆’,也是最大的级数,没有别的款式可以压倒它。假如玄宗是个服输的人,那倒也罢了,偏偏唐玄宗不认输,他拿起骰子来掷,结果掷出“双四”来。小内监自然说是自己赢了,但玄宗却说:“且慢,由现在起,双四排列在双六之上。”于是,玄宗命内监拿出朱砂笔来,由他亲手将那双四涂成红色。就这样,由于唐玄宗赐双四以无上等级,他掷出来的输的骰,就变成了赢的骰。自此以后,凡是中国式的骰子,“四”永远是红的。至今都从未再改变过这个传统。
禁赌的皇帝在历代帝皇里,也有不少人禁赌的,战国时期的《法经》规定,士民赌博者,罚金三币,如果是太子赌博,则处以挞刑三十。秦代,李斯代始皇制定法律,对私下设赌的官民“刺黜”,重者“挞其股”。
汉初高祖对聚赌官吏治以重刑。武帝时,翮候黄遂因赌博案发被上枷劳役其身,还有两个官吏因犯了赌被武帝削了爵位。
唐代,对赌徒的惩治十分严厉,在京城设赌或聚赌者一经抓获要处以极刑;隐匿不报者同罪论处。乡间赌徒则发配充军。后来的宋太宗也发布过相同的命令。元世祖亦曾下令禁止民间赌博,违犯者流放北方边远地区。明代,对赌博分三等治罪。官吏参加赌博的罪加一等;初犯且以娱乐形式设赌要受杖刑,惯赌要治以重罪,清代承袭明律,但对官吏赌博要“革职枷号两月,鞭一百”,并且“不准折赎,永不叙用。”在所有的帝皇里,又尤以明太祖朱元璋禁赌做得最为突出。
那是在朱元璋发现京城游手好闲之徒聚赌成风后,心中十分气恼。
于是便下令禁赌。他先传旨,命人立即建造楼房一座,名之谓“逍遥楼”,然后把那些赌博成性的赌徒抓起来,并把赌具也都收缴起来。命令那些关押在“逍遥楼”。里边的赌徒,逍遥自在地、痛痛快快地去赌去玩。就是不许给那些赌徒饭吃,这样一来,这些赌陡的情形如何,便可想而知了。后来,他又传旨、严惩了一批赌头赌棍。
在此严厉打击下,大煞了赌风,使得京城内外,赌博匿绝,受到了百姓们的称道。
由赌徒转而赌的皇帝也有一些皇帝由赌徒转而戒赌的。兴宗耶律宗真就是这样。
辽国第七代皇帝辽兴宗赌博从不赢银子,也不是赢钱,而是以城市、土地、人民为赌注。
兴宗有个弟弟,是圣宗耶律隆绪的次子,名叫耶律重元,太平三年(一○二三年)封为秦王,圣宗刚死的时候,皇太后曾密谋立重元为帝,因大臣反对未成,重元后来把这事告诉了兴宗,兴宗认为这是重元对他推心置腹,因而对他非常宠信,称重元为“皇太弟”,封他为知北南院枢密使事、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常把他叫到宫里喝酒和赌博、并且答应他,自己死后把皇位传给他,重元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以未来的皇帝自居,到处横行霸道,干了许多违法的事。
他和兴宗在宫里赌“双陆”,拿百姓和城池做赌注,兴宗赌了几次都输了,前后输掉了好几个城,耶律重元心怀篡夺帝位的野心、就在他赢得的城市里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准备夺取他哥哥的帝位,内乱危机一触即发,但是大臣因为重元很受兴宗宠信,而且人家又是亲兄弟,所以谁也不敢说什么,但人们对重元的种种不法行为到处议论纷纷,只是瞒着兴宗本人。
有一天,兴宗又约重元在宫里赌“双陆”,恰巧宫廷的杂剧艺人罗衣轻正在帝边,看着兴宗已输了好几个县城,这样下去重元根本不用出兵攻打,只要在赌博场上就能把整个国家赢到手,再不提醒这个傻瓜皇帝恐怕他把自己的脑袋也会输掉的,于是他站在旁边,指着赌局说:“‘双陆’啊,‘双陆’,你不要傻,恐怕连你都要输给人家!”这一句话等于告诉兴宗,你拿国土与人民当赌注和人家赌博,如果都输给人家,你还当什么皇帝呢?这不是把“老本”也都输掉了吗?这一下才提醒了兴宗,从此,兴宗再也不拿城市和人民当赌注和重元赌博了。
皇帝私游野店,店主侥幸升官
汉武帝闲来无事,喜欢乔装打扮出去私游。他在皇宫外面,结识了一些善于骑射的少年。每次出游的时候,汉武帝都事先嘱咐这些少年,在皇宫外的固定的一个大门等候。以漏(古时的计时用具)下十刻为期。到时,他便带着几个内侍,换了服装,偷偷溜出皇宫与少年们相会。所以,那个相会的宫门又叫“期门”。
有一天,汉武帝又去私游,上南山打猎,一直玩到日暮的时候才回来。路上,走的急了点,把农人的庄稼践踏了。农民大哗,报告了县令。县令大怒,带着捕役截住了汉武帝一伙人。骑士们好说歹说也没有用、最后打开乘舆(皇上坐的车),告诉县令,说皇上在车里,县令才放他们回去。
还有一次,汉武帝出游,没有及时赶回长安,便到一个叫柏谷的地方投宿旅店。店主人怀疑这是一伙强盗,打算偷偷地召集一些壮士,准备把“强盗”们抓住。店主人的妻子独具慧眼,看到汉武帝气宇非凡,料非常人,就把丈夫灌醉,用绳子绑了起来,不让他去找人。然后,她准备好了美味佳肴,供这伙人进食,汉武帝吃得十分高兴。
汉武帝回宫后几天还在回忆着那个旅店。于是他心血来潮,派出使者去那家旅店,宣召店主人夫妇进见。
店主接到圣旨十分惊恐,他带着妻子进了皇宫。在拜见皇上时,才知道那天晚上是皇上光临了他的家,于是吓得汗流浃背,伏地请罪。不想汉武帝传旨,赐店主的妻子千金,并任命店主人为羽林郎。
大树将军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属下有一位将军,姓冯名异。冯异作战勇猛,办事得力。有一次,他随刘秀去北方巡视,刚刚到达幽州首府蓟城(今北京市),城内就暴发了军事叛乱。刘秀等连夜转移,大多数随从的文武官员避之惟恐不及;有些人则面对叛乱无计可施。这时,冯异临危不惧,想方设计筹措柴草和口粮,战胜了严寒和饥饿。到达安全地区后,他又迅速组织兵力,带头反击,很快地平息了叛乱。
战役结束了,刘秀手下的一些将军吵嚷起来,纷纷表白自己的功劳比别人大,要求得到更多的封赏。有的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冯异见此情景,觉得很不对劲儿。
想,各路敌人势力还很强大,同僚们应首先想到国家利益团结奋战,夺取彻底胜利,而不应计较个人私利。因此,别人争功邀赏的时候,他常常独自一人躲到远处的大树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去。
冯异大公无私,有功不居的精神,得到下级军官和士们的一致赞扬和拥护,人们给他起了个美名,叫做“大树军”。每当配置兵力准备作战时,大家都争着要接受“大将军”的指挥。
四知先生
在社会上那些搞秘密交易的人们中间,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最早出自东汉时代有名的清官杨震之口。
有一次,杨震去东莱赴太守任时,曾在昌邑县住过一夜。昌邑县令王密原先是由杨震举荐做官的。这天晚上,王密揣了10斤黄金去拜望杨震,一则是感谢过去对他的举荐,:则是为了今后能得到的提拔。两人谈论了——些读书、做官方面的道理后,王密就拿出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把金子推到一边,严肃地说:“过去,我举荐您,是因为我了解您的为人。可是,您怎么就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说:“今天是例外。我送您一点东西,是表表自己的心意。再说,半夜三更,也没人知道,”杨震一听,很反感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淮说无人知?”一句话,把王密说得面红耳赤,很不好意思地收直敢黄金。从此,人们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悬鱼太守
东汉的时候,有个叫羊续的人奉命调到南阳郡当太守。
南阳这这土地平坦,气候温暖,农业生产和工商业都很发达。由于生活富裕,这里的社会风气比较奢侈和浮华。郡县等各级政府机构中请客送礼、走后门、讲排场、比吃喝之风颇盛。羊续到任后,对这种不良风气十分不满。
但是,他知道要纠正一郡之风,先得从郡衙开始,要从郡衙开始,必须先从自己这个做郡守的开始。一天,羊续的首席助手郡丞提着一条又大又鲜的鲤鱼来看望羊续。他向羊续解释说,这条鱼并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向别人要来的,而是自己在休息的时候从河里打捞上来的。他还表白说,这条鱼绝非送礼,而是做为同僚之情,让新到南阳的人尝尝鲜,增加对南阳的感情。羊续再三辞谢;郡丞还是不肯把鱼拿回去,说太守一定不收的话,那就是不愿与他共事了。羊续盛情难却,只好把鱼收下,郡守欢天喜地地告辞走了。郡丞走后,羊续提起那条鱼想了一会儿,就让家人用一条麻绳把鱼拴好,挂在自己的房檐下边。
过了几天,郡丞又来拜望羊续,手里提着一条比上次更大更鲜的鲤鱼。羊续一看很不高兴。他对郡丞说:“你在南阳郡是除了太守以外地位最高的长官了,你怎么能带头送礼呢?”郡丞听了,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刚想再辩解几句,羊续已经让人从房檐上取下上次的那条鱼刘郡丞说:“你看上次的鱼还在这里,要不你就一块儿拿回去?”郡丞一看上次那条鱼已经风干得硬梆梆的了。郡丞一下子脸红到脖子根,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太守的家。从此,南阳府衙上下再也没人敢给太守送礼了。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南阳的百姓非常高兴,纷纷赞扬新来的太守。有人给羊续起了个“悬鱼太守”的雅号。
一钱太守
东汉时有位清官叫刘宠,他先在外地任太守,后奉命到京城去任职。临行前,五六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受百姓委托。
来给刘宠送行。
刘宠一一向老人们作谢,说:“我这几年,没给大家做多少事。您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实在不该远路奔波前来送我。”老人们说:“从前,这里的官员们只知道贪钱恋物,没黑天没白日地搜刮,闹得鸡飞狗叫,百姓们睡觉都不得安生。自从您当太守,官员们不去骚扰了,甚至夜里狗都不叫了。几年来,我们安居乐业,一心感念太守恩德。听说太守要走,大家都舍不得,大忙时节,许多人不得前来,托我们几个老人来送一送,表表心意。”说完,每人托出一百文钱给刘宠路上用。
刘宠感谢大家对自己的赞誉,但钱可一文也不收。
老人们依依不舍地望着刘宠,谁也不肯把钱收回。刘宠见实在推辞不掉,只好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作为收受的象征。刘宠望着老人们远去的身影,慢慢地弯下腰,将收下的几文钱,轻轻地放进河水里。
据说,现在浙江绍兴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时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当地百姓纷纷赞扬刘宠的高尚品德,并给他起了美名,叫“一钱太守”。
孙权失“凤雏”
三国时期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就是满腹经纶、谋略高深,别号凤雏的庞统庞士元。
庞统18岁时,特地去拜访名土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坐在树上采桑吓,庞统便坐在树下,两人从白天一直谈论到天黑。司马徽对他的才能非常钦佩。从此,庞统的名声便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鏖战周瑜请庞统献连环计于曹操,大破曹兵,立下了战功,显示了他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