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16369900000003

第3章 燃一炷书香续一份书缘——教师讲述自己和书的故事(1)

漫游书海乐趣多

教师喜欢读书,有的还藏书颇丰。教师们用诙谐的语言,幽默的笔调道出了与书的不解之缘。书并不是灵丹妙药,它是纸上的汇编,但它的发明者不会想到这种精神食粮会引起无数人的垂青。

云南省弥渡县红岩一中的段志高在其来稿《读书与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之于书虽爱看,常看,但仅把书当作人生的部分。当我孤独寂寞时,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悄悄化解我的难耐;当我愁肠百结,一本好书就如一支利箭,直贯心脏,穿透我坚固的烦闷。

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的罗文明在《与书同行》中说,“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有深深的体验:这就是当公务私事的种种烦恼,像汹涌澎湃的潮水拍打心岸时,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安慰。”

我们每个人,从进学校甚至更早就同书本打上了交道。毫不夸张地说,书亦是我们的老师,这一点对于教师尤其如此,至少他们要手捧教科书传道授业。正如湖北省大悟县陵园中学戴建军所言,“读书、买书、藏书、写书,凝成了从童年到中年的成长轨迹。

”湖南临湘职业中专的李刚更是把书当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读书、教书、著书、评书、编书,对我来说这简直是一种享受。”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巨思义在来信中说“读书、教书、写书,这就是四十年的生命轨迹。一生没有走出书本,整日与书为伴,在书中漫游,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寻求知识的行程中,我们逐渐理解了读书对于陶冶性情的作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大部分教师仍忠于职守,一心“扑在圣贤书”上,读书或许跟学习一样,需要平静的心态;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谆谆告诫其子要“宁静以致远”。武昌水果湖中学的世民先生“告诫自己:来年多读一本书,也算不枉青春韶华!”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镇成教中心的牟瑞彬觉得,“心境清闲时读书最爽。假若读书也荷以‘为了什么’的重载,失却其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手段,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教师对书的痴迷可见一斑!

浪里淘沙买书乐

对于一本好书,或者是自己所喜爱的书,读者朋友总希望能够收藏一本,自然教师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售书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就是书店,喜好读书的教师朋友茶余饭后逛书店亦引发出说不完的故事:

湖北省武邑县审坡镇中学的周立宝喜欢去书店,“可总是兴冲冲而去,悻悻然而返。诚然,新书的封面封底比过去精美无数倍;但一看书价,心底总会倒吸一口气——囊中羞涩啊!可回家之后却添了三天遗憾,后悔呗。”

上面这种情形在书店里并不少见,当一个人反复翻阅同一本书犹豫不决时,他一定在做思想斗争,也许你我都遇上过如此尴尬事。究其原因,至少跟我们教师收入偏低不无关系。社会上原来有一种偏见,认为教师都是“小气鬼”,但其对书的感情真可谓难舍难分。

山西寿阳一中张爱萍将其丈夫比作读书郎,“别看他平时花钱挺抠门儿,碰上喜欢的书,却是很能够慷慨解囊的。即使书价销微昂贵些,他也很善于说服自己买下”。山东荷泽市教委的赵学智在《今生乐做读书人》一文中,说的一番话令我们心有凄凄焉:“一本书少则十几元,多则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令月薪不高的我买书时,总要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慎而又慎。对那些价格昂贵的书,即使再好,也只有‘望书兴叹’了。”

教师喜欢读书,渴望多买书,他们因“囊中羞涩”而想出的购书“奇招”也是可歌可泣的。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的张红焱老师“中秋节时,学校分了两箱三年陈六瓶装加饭酒,便立即拿去卖给一家个体经营商店。揣了钱,直奔书店,买下了那两本心痒痒了许久的、关于鲁迅的书:《一个都不宽恕》、《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甘肃省武威一中的邱兴玉老师自称“投机”读书:“除了节衣缩食来买书藏书外,我有另一样爱好:去书店和地摊上‘淘’书。这些地方偶有好书且多为半价甚至更便宜。买时心跳加速,唯恐主人后悔,付钱后匆匆离去。”

上面这两则“杨志卖刀”、“浪里淘沙”的故事读起来让人心酸。好就好在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后,教师们的待遇又有了明显的提高。手中的“余粮”多了,就可以买更多的书,但就怕那些充斥市场的盗版书刊。四川省广安一中的无心愁先生不免大发“牢骚”:“买回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来,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认真一读,才发现是一本盗版书,里面或大段文字重复,或大段文字漏掉了,或错字别字满目皆是,或标题都印错。这时候,欣喜的心情一下化为愤怒。”

看来,教师也期待着全面整饬图书市场。

以书会友见真情

“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一本书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的教师在来稿中就详尽地叙说了一本书引发的故事;有的还谈及了一本或一些书对自己成长的作用等。有的书被读者奉为“神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沈幼生说:“《唐诗一百首》陪伴着我度过多梦的中学时代。进大学以后,它又默默地杂陈在寝室的书架之中……”

一本薄薄的书,它可以寄托着人的深情厚意,附带着感人肺腑的亲情。湖南省衡南县京山中学的谢树武要《分一半喜悦给爱妻》,作者讲述了自己从读者成为作家的经历,表示“要分一半喜悦给爱妻,是她大力支持我工作,是她不断激励我前进。”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一署名为善哉的老师喜欢以书会友,自己的学生“每逢回乡都要买些书送我,学生赠的岂止是书,分明是对教师的真情,我倍加珍惜”。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老师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还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引导自己的学生读书。湖南省新邵坪上镇老山中学钟关鹏老师“在班内设立图书角,成立阅读、写作小组。引导学生看书,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生活,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再以自己的创作经验来指导他们作文。”无疑,老师知识面广,讲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期盼着能有更多这样的老师出现。山东省莒县的杜守敏老师读书颇多,虽“学的理科,一堂物理课也能讲得文采飞扬跌宕起伏,使学生思路活跃情绪高涨,学得既生动又轻松,深受学生欢迎”。

末了,笔者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三峡联合职业大学傅亚光的《咏鸟诗话》令人印象深刻;心中也祈盼着山东省苍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张明卓老师“有一天能真正拥有一个永久属于自己的书房”的梦想能早日实现。老师们的旁征博引,从李白到叶圣陶,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还有那如诗的语言让人意犹未尽。也许结尾的话显得多余,让我们套用一位哲人的话来共勉:“喜欢书吧,它将是记忆的财富。”

读书与阅世

读书有如阅世。因为好书大抵都是杰出心灵阅尽尘世沧桑的体验和记录,其间种种兴会际遇、人情冷暖,无一不是作者所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的写照。久久地浸淫于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人生情境当中,透视那一个个崇高或者渺小、诚实或者奸诈的心灵,自然就悟得了人生的微妙曲折,验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此看来,多读书者阅世亦深。

同样,阅世也如读书。看看我们的周围,可以说每一个精细敏感的心灵都在阅读和写作人生的大书,他们以自己的奋斗与追求、失败与调整敷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一连串的相识、相知、相争中拓展出主题、结构和氛围,此时若能有阅世如读书的胸襟与眼光,将周围的人看成是书中人,将遭遇的事当作书中事,自然便会有一种跳出去的洒脱和轻松。阅世如读书者,人生岂不乐矣!

读书与阅世如此贯通,那么,在读书中阅世,在阅世中读书,不断循环往复互为比照,也许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也许便能达到那些不读书的人所难以企及的俯瞰人生的境界。

有人说,读书宜专;也有人说,读书宜杂。到底是专好还是杂好,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能泛泛而论,必须联系各人读书的动机和目的来作具体的分析。

大凡为了写专论做学问而读书,当然以专为好。学问一途,贵在专精深透,不专便无以精,不精便断难深透。古代学人的韦编三绝、皓首穷经,可以说是专的典范。若以社会人生的眼光观之,这种对学问的专注似乎过于迂执而缺少机变,但就人类薪火相传的文化积累而言却是功勋卓著。很难设想,离开了一代代学人读书的专精深透,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水准会有持续不断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里,读书人渐渐多了起来,更多的读书人并非是为了研究某一门学问而读书。开拓视野、增广见闻、陶冶心灵、丰富生活——读书的目的变得非常宽泛,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身。更多的成了生活的必备,成了阅世的基础。这样的读书当然以杂一点为好,唯有杂方能验证生活的丰富、多样、博大,唯有杂方能培养我们面对社会的宽容、机敏和超越。

人类在其发展的漫漫长路上,需要精神营养源源不断的补充,因而须臾不可离开读书;读书的专和杂,对于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各有其作用。必须注意的是,现今我们的读书其实更多的是为了阅世之需,生活既然那样复杂多变,我们的读书自然需要多一点、杂一点。不过,对杂的需要并非是对专的排斥。

读书是享受,阅世是磨炼。

我们是习惯于沉迷在享受之中的。古往今来,读书作为一种高雅的享受被人们赞叹不已,所谓箪食瓢饭,所谓陋室生春,所谓红袖添香。读书仕进的至高无上地位的确定,引发了多少读书人的自以为是和沾沾自喜,太多的轶事珍闻的迁延流播,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趣味和诗意。久而久之,热爱读书、尊崇读书、倡导读书,成了我们一代一代继承发扬的文化传统。

然而我们往往忽略阅世。与对读书的推崇备至相比,我们的传统对于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似乎不怎么喜欢寻根究底。人生阅历不重要,身体力行不重要,经世致用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书斋一旦成了整个世界,读书一旦成了人生的全部内容,许多读书人精神上都患了发育不良症,迂腐偏执的多了,坐而论道的多了,清谈误国的多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书蛀虫、书呆子一代一代衍生不绝,儒林世相总是让我们感到失望和难堪。

比之于读书,阅世其实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读书固然可以拓宽阅世的眼光,可以增加阅世的体验,可以为阅世打下基础,但阅世毕竟是属于个人的独立行为,生活中各种磨难要自己去经受,心灵的各种痛苦要自己去承担,改造社会的实践要靠自己去身体力行。阅世是一场孤独的人生长旅,一方面要通过读书不断地补充精神营养,另一方面要靠自己的顽强拼搏不断地开拓未来的道路。唯有在艰难的阅世之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才能变得丰厚起来,人类也才能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读书:自我的延伸

年来读书愈有一种感觉,读书是延伸自我的永恒方式。人类就个体而言,其所生存的现实时空是非常促狭的。因了拓展生存时空,更多地需要借助精神之翼,展开心灵之旅,以超越现实时空的制约。而读书,则是振起精神之翼,完成种种心灵之旅的根本动力源,是穿越时空隧道的中介和延伸自我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