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心开始慢生活
16382100000020

第20章 心不冷,生活自然温馨和谐(3)

再后来,他担任了领导,更没有时间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后,就再也不坐长途汽车了,因为他已受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也就不再跟他要车票了。这期间,父亲去世了。

十年过去后,他已是一位副市长了。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接到老家弟弟的电话,说母亲突患心肌梗死,生命危在旦夕。5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不到一个小时,他便见着了母亲。这时,他突然发现母亲已是白发苍苍,憔悴衰老。见了一面,没到天亮母亲就去世了。把母亲安葬好后,他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从一个箱子里翻出了一本《毛泽东选集》,那是往日母亲用来夹鞋样的。他随手一翻,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回家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汹涌而出,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来看看呢?他还突然想起,许多年来,母亲还从未住过他的三室两厅。回市里时,他只带了那迭花花绿绿的车票。

其实父母心里清楚,儿女长大后总是要离开自己的。但父母的心里又充满了矛盾,他们总希望儿女能常围绕在自己身边,哪怕是回家看看他们也好。正如那首歌所唱:“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盼个团团圆圆……”

父母的要求是简单而且低回报的,但有些子女的回家却需要老人“悬赏”。据报道,某市一退休职工张老汉和老伴为让一儿一女常回家看看,每月拿出1000元请儿女回家吃饭,如果带孙子、孙女回家,月底还有“奖金”。为证明自己承诺有效,张老汉还到居委会请工作人员予以证明。

无独有偶,某地也曾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位既不缺钱也不少房的八旬老翁走上法庭状告子女,原因是老伴过世后,自己孤身一人住在老屋,倍感孤独,要求法官判决子女经常回家,来看望照顾老父。看了这些事例,有点儿哭笑不得,让我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有一种感动。悲哀的是子女们无情地忽略了父母期盼的心;感动的是父母为了能让子女回家看看,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常回家看看父母,哪怕多在家坐一分钟,多和父母说一句话,多帮妈妈干一点活……父母想要的并不多,只是那么一点点。只要牺牲自己的一点时间和力气,就可以让他们得到最大的满足。

如果你这个假期没有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那么还有许多个周末和假期可以让你回家。在父母的期盼里,只要能看你一眼就足够了。

慢生活提倡人们在忙于自己工作和事业的时候,也别忽略了亲情的存在。让自己的脚步放慢一些,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去看望一下父母,感受亲情的温暖,再享受一下被呵护的感觉。

1.回想一下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爱

小时候,父亲是家里的靠山,他默默地工作着,承受着养家糊口的重担;你病了,母亲日夜无眠,在你身边拿药端水,还想尽办法给你做好吃的东西,就只想让你多吃一口,以便你早日好起来……父母亲的爱和牵挂是那样的纯洁和无私,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

2.多听一听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只盼个平平安安。

3.常回家看看,其实也不需要你干什么活家中有个孩子,父母有了倾诉衷肠、嘘寒问暖的对象,他们心里舒畅;家中有个孩子,父母的万般爱有了实际的着落,他们心里踏实;家中有个孩子,冷清的家顿时热闹了许多,他们心里高兴。

4.常回家看看,其实也不需要你花多少钱

中秋一盒月饼,重阳几块糕团,偶尔带去一只哈密瓜,或从刚发的奖金中拿出几张来,悄悄放到父母的枕头下。这一切绝不是负担,反而让你心中洋溢着幸福的暖流。

5.常回家看看,其实也不需要你费许多时间

晚上下班后,顺路看看父母,来回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温暖了父母,也坦然了自己。也许正是这天长日久的“顺路”,惹得父母家的邻居也眼红不已。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无法弥补的遗憾还继续发生在很多人身上。如果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的爱,那么,别忘了,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听听妈妈的唠叨,和爸爸谈谈工作……

六、永远也别忘了朋友

不管朋友是否能陪伴你一辈子,有的时候,只要他们在你身边,能够推心置腹、相互扶持,就已够了。不是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几个人能够永远陪在你的左右。但是,他们曾经给你的那种温暖,那种帮助,是会永远存留在你的心中。工作再忙,也永远别忘了朋友。

有人对“朋友”是这样描述的:下雨了,是你的雨伞;天冷了,是你的羽绒服;近视了,是你的眼镜;残疾了,是你的拐杖;迷路了,是你的指南针;痛苦了,是你的止痛药;感冒了,是你的白加黑。不要忘记朋友曾给予你的及时雨和点点滴滴吧!就是再忙,也要问候一声:朋友,你还好吗?

38岁的李先生大学毕业后白手起家,在商场中摸爬滚打了16年,现在已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周围人眼里,李先生应该是幸福的。他却总觉得像缺了点什么。有一天,李先生想找个朋友来聊聊他感情上的困惑,可拿着电话本翻来翻去,却发现身边居然没有一个适合聊这些的真心朋友。相反,经常吃饭谈生意、托他找门路、找他借钱的“朋友”不少,与他们谈感情不合适。这时候的李先生才明白,他最缺的其实是以前的那些真心朋友。

李先生上学的时候,曾有两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一个叫胖子,上大学的时候曾共睡一张床,几乎跟他无话不说,但后来李先生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跟胖子的联系越来越少。胖子也曾约了他好几次去参加同学聚会,但他因为没时间参加而渐渐疏远了,现在都不知道胖子在哪儿工作。另一个好朋友是老江,他们原先是一起创业的,肝胆相照,但有一次因为工作上的意见不合,他们就分道扬镳,形同陌路了。

李先生回想起来感慨万千,他说:“我成就了事业,却失去了友情,到现在身边连个能说知心话的朋友都没有,觉得生活像失去了什么似的。”

现实生活中像李先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他们都是因为忙而忽略了对友情的认真经营。当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虽然没有钱,但有勇气和自信;虽然没有权力,但有能力和信心。这时,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就很容易结成好朋友。这份友情是十分珍贵的。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随着事业驶入快车道,走上上坡路,必然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到事业上。而且,谁对我的事业有利,谁能满足我的金钱、权力欲,我就跟谁联系多一点,走得近一点。于是,在你身边聚集起了一批“利益伙伴”。这些人也同样是为了利益而与你交往,他们不是知心朋友。至于你原先的好朋友,你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去联系他们,只不过你把时间都花在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久而久之,朋友们就疏远了。当有一天回首往事时,你会发现,原来没有朋友的幸福总不是完整的。

因此,不管你的事业有多重要,有多忙,工作之余,都应该和你的好朋友们多联系。比如打个电话聊聊天,吃顿便饭小聚一下……也许你们在事业上选择了不同道路,但你也不应该放弃你们的友情。反过来,如果你有这样忙于事业的朋友,也千万不要埋怨他冷落你,其实他也很孤独,我们还是应该经常联系他、问候他。友情是无价的,朋友所给予你的感动和温暖是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替代的。

慢生活就是即使再忙,也要抽空与朋友们联系,去重温友情。工作后,我们都很忙,尽管有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即便在同一个城市,我们也很难相聚。但是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退色。友情是弥足珍贵的,永远也别忘了朋友。

1.常与朋友保持联系

也许与朋友远隔千里,也许与朋友就在同一个城市,那都不妨碍与朋友的联系。路途遥远可以常打电话,聊聊家常;距离近的,不妨抽空与朋友吃顿便饭,小聚一下。虽然都很忙,但这点时间还是能挤出来的吧!

2.多从朋友处汲取力量

激烈的竞争、工作的压力让人举步维艰。在忧伤的时候,朋友的安慰恰似暖阳温暖着心田。在疲惫的时候,朋友的鼓励会重新激起我们的勇气和斗志。有时候,收到朋友的问候,我们黯淡的心会豁然开朗起来。多与朋友联系,多向朋友诉诉衷肠,多听听朋友的意见,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力量。

在朋友那里,可以感受到自由,而不受拘束。也可以不用去理会世间的恩怨。朋友可以帮你排除烦忧,也可以与你分享成功的喜悦。友情,不太复杂,它很单纯。或许和朋友聊一聊,心情就会变好,希望又在心中点燃,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你都会挺直腰杆向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