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心开始慢生活
16382100000021

第21章 心不贪,生活自然雅致闲适(1)

心不贪,生活自然雅致闲适现代生活的诸多诱惑激发了人们的贪欲,但过分地追求享受,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只会让人们陷入永无休止的忙碌之中,并因为求之不得痛苦万分。人的内心不能被贪欲占据,生活之道是适可而止。做人既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干劲儿,又要学会清心寡欲,树立淡泊闲适的心态,这样内心的节奏才会慢下来,使自己从物欲中解脱出来,从而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找到生活的意义,不为贪欲所累。

一、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加入到了“工作狂”的行列,他们不顾身体,不顾家庭地拼命工作,成了工作的奴隶,这不是我们要提倡的生活。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越是紧张、急促的时候,越是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的其他精彩。

现代上班族被人形象地称作“奔奔族”,顾名思义,就是奔跑着上班、下班,连上厕所也是一溜儿小跑。奔波劳碌、患得患失,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家也成为一个有床的办公场所,一家人在一起轻松地度个周末都成了奢望。而且,一个工作狂就像一架机器,他自己能有乐趣吗?更别提享受工作了。

当然,这种情形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例如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难度的日益增大,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族”,危机感时时相伴。眼下不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就连硕士生也会争先应聘开电梯的职位。不过,我们不妨问一声,这就是你生活的全部吗?

小姚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工作勤奋,工作不久便业绩突出。老板为了鼓励他,将他升职为部门主管,手下有三个人。小姚为了报答老板的知遇之恩,工作更加卖命,吃住都在公司,几乎把公司当成了家,常常躺在床上还在思考工作的事,以致患了严重失眠症。没过多久,他的视力明显下降,头发开始大量脱落。为此,小姚配了眼镜,还花大价钱去买治疗脱发的药,但都没有什么效果,视力还在降,头发继续脱,小姚苦恼不已。就在最近,他又发现脖子根仿佛有一根刺在扎着他的神经,动都不敢动,还常常头晕难耐,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颈椎病。小姚很是不解,自己才刚参加工作,怎么就落了一身毛病啊?

其实,小姚的毛病就是因为他拼命工作而引起的。勤奋工作没有错,但不能让工作拖垮了身体。所谓一张一弛,就是要在工作之余给自己安排休息的时间。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如果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影响了工作,才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我们不反对把工作看作事业的平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生是需要如此的。但是不赞同唯工作论、唯事业论,这样为工作而工作的做法既不会长久,也会累积生活的痛苦,酿出人生的苦酒。

凯普在《自趋力》中把工作中的人分为三种:不知不觉的人,后知后觉的人,先知先觉的人。第一种人不知为何而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第二种人仅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终日奔忙,满怀痛苦。而第三种人则在为自己工作,在享受工作给他提供的机遇的同时,他也拥有很多工作之外的东西。不难看出,工作狂们大多属于前两类。而后一类则是工作的主人,其人生自然会是充满色彩的。

庄子说:“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时间、精力、健康、生命都是有限的,即使是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了也不可能代替人性的需求和家庭的价值。老子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道何为足,做出取舍,是一种智慧,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慢生活就是既享受工作,也享受生活;不为工作而工作,要为自己而工作,做工作的主人,从而以悠然的心态去生活。慢生活还要学会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懂得把握现有的,珍惜自己乃至家人的,其人生是破碎的,病态的,别的不说,维持家庭幸福就很难。

1.让自己从容完成工作

“贪多嚼不烂,慢工出细活。”工作就是如此,不要大包大揽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工作。在工作中也不要幻想一步到位,而应认真、踏实地去完成工作,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从容,才能在生活中也从容不迫。

2.享受闲情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现代人,早已忘了悠然的闲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终日都在奔波着,心情有时会糟糕到极点。那么就享受一下闲情吧。躲到浴池里泡上半个小时,到茶馆里待上一个下午。在家里营造一个闲淡的气氛,置身其中,可以忘忧。

3.品味爱情

在年轻的上班族中,忙得没有时间恋爱的大有人在。他们也许想趁年轻先打拼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感情,发现自己已青春不再时,却还是孤身一人。寂寞向谁说,伤痛向谁诉?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到年龄了就恋爱,你会发现人生原来不只是工作,爱情也如此美妙,而你自己也是多么的需要。

4.感悟亲情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和孩子打打闹闹了?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和爱人一起收拾家务了?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去看望年迈的父母了?当你屈指一算时,也许会大吃一惊,很长时间没有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工作忙的缘故。抽出一段时间,去做上面的任何一件事,尽情去享受亲情的温暖。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很需要你,而你更需要他们。

5.体验友情

朋友永远是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情上可以给予慰藉,事业上可以给予帮助。与朋友相扶相持,自己的人生会更加多彩,自己的事业也会走得更远。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疏忽了与朋友的联系,疏远了与朋友的关系。时常保持联系,有时间聚一聚,那么日常的烦恼就会随风而逝。

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全部,生命中还有许多事物等着我们去珍惜和呵护。我们不仅要在劳动中获得充实,也要在休闲中享受快乐,在与家人的相伴中感受亲情。放慢脚步、放慢心灵,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呵护健康,感悟人生、感恩和谐,让自己在愉悦的心情中享受生活。

二、学会忙里偷闲,工作更见成效

忙里偷闲不是偷懒,而是应学会的一种生活艺术。在工作忙碌的间歇,休息一下,享受生活,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忙里偷闲,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只要允许自己偶尔可不做事,就有意识地坐下来,停止手中的工作就可以了。

在这样一个追求高效率、高速度的时代,一个人真要放下工作,去慢悠悠地吃饭、品茶、旅游,又有点不现实。因为工作不等人,而且要求必须做好,否则就被炒鱿鱼。自己和家人也要生存,挣不来钱何谈生活?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忙里偷闲,这样既不至于占用大量时间而影响工作,也不会使自己太累。忙里偷闲,两全其美。

美国一位铁路局长贾维罗先生的办公室里,总有60只以铜和瓷为原料制作成的小象,散乱地摆放在桌子上,他每天工作到疲乏的时候,就起身将这些小象排列成这样或那样的“象兵大阵”,自得其乐。还有一位大公司的总裁,经常在紧张工作的间隙把房门紧锁,在办公室内跳椅子,且美其名曰“室内跨栏”,用于自我调节。爱迪生在枯燥的重复试验中,常常用两三句诙谐的话语将大家逗得开怀大笑,而笑过之后,试验进展得会更顺利。

事实上,许多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忙里偷闲的高手,都是懂得慢生活的人。他们每天至少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沉思冥想,或者亲近一下大自然,或者干脆躲进茶馆坐上几十分钟,以便使紧张工作的大脑放松一下,以积聚更多的精力,产生更多的灵感。

作为普通的上班族,我们还普遍缺乏自身的定力,还不习惯松弛大脑,总是在考虑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吃午饭时想着下午的工作,快下班时又想着晚上要做什么,晚上躺在床上又要思索未来的路怎么走。总之,一个人的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这样的日子久了,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并且容易产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疾病。

一个人应当每天都安排好自我放松的时间。让身心得到休息,一般20分钟即可,如心情过度紧张,可酌情延长。工作未完之前,不要给自己再加码,因为工作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后,最容易使人疲劳,而适度的放松后,工作起来才更轻松,更有成效。

慢生活并不是叫人怠慢工作,懒散生活,而是既要努力工作,也要善于休息和娱乐。如果没有大量的时间供自己去旅游、休假,那么最好就是见缝插针、忙里偷闲,学会享受生活,在平淡的日子里过出不平淡的感觉来。

1.工作之余,适当休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疲劳,这时要适当休息一下,等精力恢复了之后再工作,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望望窗外的景致、盯着桌子上的一朵小花看、听听音乐等,一切顺其自然、不加控制,都有助于恢复精力。

2.让自己偶尔不做事

终于忙完了手头的一件工作,如果下面还有许多工作等着你,那么也不要急,就当作已没有什么工作了,然后什么事也不做,就那么静静地坐着。沉思、冥想,随你便,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发一会儿呆。

3.学会放松

了解自己身体的压力反应,如心跳、头痛、出风疹等,一旦出现这些反应,就要尽量松弛,放松自己。如果不顾疲劳而继续工作,人体就会吃不消,久而久之,便会引发疾病。

4.周末和全家人去郊游

现代上班族几乎没有大量时间用于休假,那么就在周末带上全家人去郊游吧。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体验“农家乐”的趣味,对于整日待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这也许会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和感动,新鲜而有趣。更重要的是,回到一种原始状态之后,就如同儿童眼中的世界,一切又变得有趣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清理了自己的内心,回去后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个英国诗人曾说过:“当我脱下外套的时候,我的全部重担也就一起卸下来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急促的人生旅程的间隙,何妨暂时忘掉工作、忘掉使命,将自己的心放慢。忙里偷闲,哪怕几分钟,什么事都不做,或只做些想做的事,你会发现你的心情会奇迹般地变好,你的精力也会恢复到最好。

三、何妨把工作当做娱乐

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往往精神抖擞,很少疲倦;而当做不喜欢的事时,往往还没有做就已经像蔫了的茄子一样,打不起精神。现实中,有人喜欢工作,有人讨厌工作,当你讨厌工作时,又何妨把工作当作你喜爱的娱乐活动呢?这会使你从苦中找出乐来。

在这个时代,人们工作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生存,而很少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工作的。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讨厌自己的工作,以至于他们玩起来生龙活虎,上班时却无精打采,甚至感到极度疲倦。产生这种疲倦的原因其实是对某项工作的厌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往往比体力上的消耗更让人难以承受。

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厌烦至极,也没有换一个工作的可能,那么不妨试着把工作转换成你的兴趣所在,把它当成你喜爱的娱乐活动,你会发现原本枯燥乏味的工作也会别有洞天,甚至充满了乐趣。

小月是一个小公司的报表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表格和数据。工作的枯燥、单调、乏味,使得从小活泼爱动的小月受不了,便经常拿工作撒气,工作中出错也就可想而知了。尽管小月常常喊着要调换工作,但因为她的学历太低,一时找不到其他的工作,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调换。

有一天,一工作就烦躁的小月忽然冷静了下来,她想:我这是何苦啊,人家上班都高高兴兴的,为什么我却整天愁眉苦脸的呢?难道我的工作真的毫无兴趣吗?从此,她开始留心怎样才能让自己喜欢上这份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发现,制作表格倒很像画图,而填写数据又像是在描眉,这样一来她开始对工作产生了兴趣。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不至于耽误工作,她又把每天的工作量都记录下来,并鞭策自己一天要比一天进步。一段时间后,在兴趣加责任的影响下,小月不仅喜欢上了这个工作,而且业绩也很突出,很少出错了。

小月的事实说明了人们的疲倦往往不是由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中的乏味、焦虑和挫折所引起的心理作用造成的,它消磨了人们工作的活力和干劲。所以,只要能从思想上改变对工作的看法,想方设法使工作变得有趣起来,那么工作中的诸多恼人问题也会一扫而光。

一位诗人曾说,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这是说,兴趣的获得是个人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发生事情的本身。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并不在于事情本身的给予,而在于你调整角度去发现,那么任何事情都会有它独特、吸引人的一面。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不是主动从工作、生活中寻找乐趣,而是去等待乐趣,盼望将要发生的事情能给他们带来乐趣。上学时,盼望着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就可以不受拘束了;工作后,却又盼望着退休后过悠闲自在的生活……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活是痛苦多于快乐的。因为乐趣是需要去寻找、创造的,而不是消极等待。

心理学家加贝尔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都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只要你培养起了寻找乐趣的心态,那么任何枯燥、乏味的工作都可以鲜活起来。

慢生活提倡的是既享受工作,又享受生活。不能因为工作的单调、难度大、专业不对口就失去了工作的兴趣,生活的乐趣。面对问题,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慢自己的心,从容地去寻找乐趣、享受人生。把工作变成娱乐活动不是说在工作时可以进行娱乐活动,而是在工作中要找到娱乐时的那种心情、兴趣和思想准备。

1.把工作看做是创造力的表现

现实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成为创造性的活动。比如,一位教师上好一节课,不亚于编排出一出精彩的剧目;一个运动员的完美优雅的动作,从创造的角度看,可以与一首十四行诗相媲美。所以,把工作看成是在表现你的创造力,在呈现你独特精彩的创意,那么你会更加珍惜和做好手里的工作。

2.把工作看做是自我满足

为了求得自我满足而从事某种行业,是一种乐趣。一位移动大厅的营业员也许是快乐的,因为她刚接待了她的第10000位顾客,而且保持了零投诉;一位建筑工人也许是快乐的,因为他和工友们建造的大厦获得了鲁班大奖,尽管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又会为建造另一座大厦而兴高采烈地踏上艰辛的打工旅程。

3.把工作看做是艺术创作

曾有一位作家指着正在挖排水沟的工人赞赏地说:“那是一位真正的艺人。看着那些污泥竟能以铁锹的形状飞过空中,恰好落在他想让它落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艺术创作,比如把枯燥的打字看成是在弹奏优美的钢琴曲,那么你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赋予和灵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