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心开始慢生活
16382100000029

第29章 得失之间—一用心品味“慢”智慧(3)

所有的人都呆呆地看着她,不相信一直追逐梦想的她真的能够接受这个事实,然而女孩真诚的话语和笑容又不得不让她们相信。毕业之后,女孩进了一所中学教学,她丰富的知识足以让她胜任这份工作,而且她过得开心、满足。后来她又尝试着考研,但两次都失败了,可是每次她都能够笑着面对。她如是说:“不管怎样,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所以我并不为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却换来失败而感到沮丧。”女孩微笑着描述着自己的心情,眉宇间写满了知足和快乐。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坦然地面对这种结果的,只有怀揣一颗知足之心的人,才能应对每天的忙忙碌碌、急急匆匆,并笑看结果。知足才能常乐,浮躁喧嚣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欲望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安定,这才是最为珍贵的。

轻盈的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虚荣和物欲,所以我们不妨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淡泊名利,来超越尘世的俗欲换取心灵的宁静。而知足,它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悟,也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六、“糊涂”才是真高明

“糊涂”不是消极地放弃,而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宽容,生活没有必要凡事都斤斤计较,想得太多,在乎得太多,自己就会被自己所束缚。学会抛开生活的繁琐,避开纠缠,才会减轻心中的不快和生活烦恼。

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三头六臂,当你事事亲临、件件亲历、面面俱到时,就会把自己折磨得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毕竟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这时,该糊涂时就糊涂,抓大放小,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就不去理会了。人应该学习一下古人的经验,也“难得糊涂”一回。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为名累、为利忙,为身边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得不加快自己生活的脚步。结果,在生活中我们变得步履匆匆,同时心也跟着疲惫不堪。此时,如果能够“糊涂”一点,抛开生活中的一些繁琐之事,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处世哲学。当年他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时,下面还有一行款跋,即“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如今,在这个竞争激烈,稍不加快脚步就会落后的时代里,很多人也把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可是“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当初,也就是郑板桥为官之时,他将官场、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彻而又无以为释之时。但另一方面,郑板桥为人性情刚直,不阿谀奉承,不狡诈圆滑,面对着诸多不平之事,不管他怎样努力,怎样累,怎么烦,都不能够改变。为此,他开始在“糊涂”之中寻求遁世之术。也就是凡事不较真、不计较,襟怀坦荡无私,不和自己过不去,也不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跟生活过不去,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轻松愉悦的心。为此,郑板桥的人生可谓洒脱、自在。

但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而且越聪明越好。因为越聪明就越能显示出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太过于聪明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聪明过头,知道得太多,计较得太多,就得为这些付出得越多,也就越会感觉到生活的忙碌和劳累。

李奇是一家商场的业务部经理。在同事们的眼里他是一个生活得特别轻松的人,做什么事情看起来都比较糊涂。但是,大事面前他往往能够保持一种清醒的状态,坦然处理。一直以来,他做人特别低调,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对下属的错误和过失总是持宽容的心态,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工作任务重而烦恼、抱怨,更不会在一些小事上锱铢必较。他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特定时间段里所做的事情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须加快自己的生活脚步,其结果可能是让自己精疲力竭,心绪不宁。他说:“生活中我们只要能在一些大事上、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行了,在一些小事上可以保持糊涂的状态,千万不要纠缠不休,否则将会得不偿失。”俗话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其实这句话也就道出了糊涂的内涵。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他们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楚,可以说是大智若愚。因此,这样的人不会为生活所累,而是生活得悠闲自在,安然闲适,在凡尘俗世中得到安宁。

现代社会,累字已经不能形容它的无奈,即使短暂的快乐我们也往往不能够轻松享受,而难得糊涂便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对身边的事情不件件挂心,反而会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轻松和悠然。人生的道路上,每跨出一步,前面意味着什么,我们又将得到或者失去什么?这些都是未知数。但往往是人未动而心已远,所以岂能是一个“忙”字或是“累”字可以了得?等到人累了,心倦了,便能够体味出“难得糊涂”的深刻。

“难得糊涂”的人往往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亦能分清轻重缓急,真正做到举重若轻。

在这个发展迅速、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如果想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寻出个究竟,肯定会感觉到忙和累。所以生活中不妨多一点“糊涂”,少一点执拗,就会欣赏到生活中另外一番开朗、超脱的风景。

七、急流勇退是一种从容

如果说“逆水行舟”是一种“进”的艺术,那么“急流勇退”则与此相反,它讲究的是一种“退”的原则。生活中,聪明的人往往深谙急流勇退的道理,因为退得及时,他们便生活得从容不迫,恬淡悠然。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爬上高山之巅的人称为英雄,并因此对他们顶礼膜拜。实际上,如果能够及时主动地从光环中“隐退”,常常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来观察和思考,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世界。同时,离开主角是自己的舞台,也能够有效地防止自我欲望的膨胀。当然,在我们志得意满的时候,离开了鲜花和掌声,这样的日子是很难想象的,但要想一辈子都获得持久的掌声,我们就只能学会享受“隐退”。

“兴汉三杰”之一的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灭掉了秦国,统一了天下。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他独具慧眼,功成隐退,不但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还获得了一种恬淡安逸的生活。

汉高祖统一天下之后,张良目睹了韩信、英布、彭越的被杀,又目睹了宴会上、宫廷中争功的场面,身感现实的严酷无情,体味到人生的复杂和生活的纷扰。这时,他选择了急流勇退。从此,张良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

可以说,张良的选择是明智的,否则他的生活不仅会变得更加复杂,甚至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选择急流勇退,收获的不仅仅是平安,还有一种恬淡和安逸。

班塞尔?欧文曾经是一家出版社的主编。工作期间,他曾经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畅销书。但是,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职,开始做一个自由人,并重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40岁的时候,欧文从人事部经理被提升为总经理。在很多人看来,“总经理”代表着财富、权力、地位。然而,三年的时间里,欧文却从中体会到了诸多的“无可奈何”和“不得已”。因为这一职位除了每天让他疲于奔命和穷于应付之外,他并未感到快乐和开心。而且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此,他苦恼不已。

后来,他终于决定辞职,他认为“人只有回到原点,才能活得轻松自在。”于是,正值人生最巅峰的阶段,欧文却毅然从急流中退出,他认为这恰恰是转进的一个契机。

辞职之后的生活是很清贫的,没有了公司配备的司机和车子,也没有了高额的薪水,但是他却感到自己富有了很多,因为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于是,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写作,重新审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失与得。

他如是说:“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舍了之后,又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事实上,正是这种舍得,正是这种急流勇退,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他利用多年的职场经历所积累的经验,完成了两本管理学着作,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

急流勇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也不是畏惧困难、临阵脱逃的借口。很多时候,它是心灵高度的跨越,是睿智思索的最佳抉择。而学会急流勇退,也不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它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人有道,胸怀达观。

一位哲人说过:当我们无法再拥有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确,世间万象如此声光华艳、充满诱惑,让人们感觉拥有再多也难以满足。很多人因为负载过重而步履维艰,很多人因为欲壑难填而疲于奔命。而如果想要人生的行囊充实而轻盈,适时放弃其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事实上,“隐退”很多时候只是转移阵地,也是给下一次的冲刺积蓄能量。所以,敢于放弃一些物质、利益等,很多时候恰恰是人生的一种明智选择,并且也往往能够显示其目光高远,是一种趋利避害、以退为进。

急流勇退虽然是一种放弃,但它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一种明智之举。先学会放弃,学会急流勇退,而后以求更大的收获,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哲理的灵光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