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最著名的36桩暗杀事件
16389800000017

第17章 里根:唯一在暗杀中中弹却幸免于难的美国总统

与以往总统被刺的事件不同,里根的这次被刺与政治毫不相干,连凶手的作案动机都是那么奇怪:凶手竟然为了引起某位女明星的注意而选择去做刺杀总统这么一件“伟大”的事情。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1981年3月30日午后,希尔顿饭店内与往日不同,饭店门口有数百名围观者在那里翘首观望。警察不允许人们靠近警戒线,只准他们站在警戒线之外。还有许多的记者把摄影机的镜头对准饭店门口,随时作好拍摄的准备。另外,这一条街上布满了便衣警察和身着警服的警察。

此时的希尔顿饭店里面正在开会,这次会议是由劳动联合会与产业联合会下属的建筑工会组织的。4000多名会员正在台下聆听里根总统的精彩演讲,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下午2点里根演讲结束,他微笑着向台下的听众致意,并与会议组织者挥手告别。随后在贴身保镖及相关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休息室。

2点25分里根走出饭店,被饭店门口围观的人群团团围住。人们热情地向总统身边靠近,想近距离和总统接触。总统也举起手向这些热情的群众挥手致意,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之后他在贴身保镖帕尔的保护下走向黑色的防弹轿车。

突然,人群中蹿出一个小伙子,他举枪便向里根总统射击。“砰!砰!……”一共射了六枪。一时间,希尔顿饭店门口惊叫声四起,受惊的人们四处乱跑,现场一片混乱。枪声响得太突然了,里根待在原地不知所措。直到听见他的贴身保镖帕尔大声喊“快趴下,快趴下”时他才反应过来。仅仅几秒钟,有三个人被子弹击中,倒在地上。

其中一人是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他被子弹打中了前额,当场倒下,鲜血直流。

另一人是特工蒂莫西·麦卡锡,他的腹部中弹。当时他听到枪响,为了保护总统跳到了总统的面前,替总统挡了一枪。

还有一人是警察托马斯·德拉亨特,他的脖子外侧中弹。

这时一名特工人员从凶手的背后迅速出击,一下子将凶手按倒在地,随即和警察一起将这名凶手抓获。凶手被押上了一辆警车,送往警察总部等待审讯。

脱险后的里根坐在防弹车里感觉身体不适,贴身保镖帕尔检查了一番,也没找到是哪里受伤,但是鲜血从里根的嘴巴里流出来。里根的贴身保镖帕尔断定总统一定是受了伤,于是他让司机把车开到乔治·华盛顿医院急救处。

车子到达医院时,里根的生命已经非常危险了。他呼吸微弱,体力不支,血压不断下降,再迟一分钟就有休克的危险。医护人员立即为他实施了抢救。细心的医生发现里根的左腋窝下方有一个很小的洞,很显然子弹就是从这里进入身体的,但没有找到子弹的出口,于是医生断定子弹还在体内。正是这颗子弹,击中了里根的左肺叶。

接下来里根进行了手术,为了寻找那颗子弹,医生为里根进行了X光照相,并发现了子弹的位置。手术进行了接近三个小时,那颗致命的子弹被取出,它停在离心脏只差一英寸的地方,真是万幸。总统的贴身保镖帕尔推断,这颗子弹很可能是打到防弹车上,然后被反弹到离汽车很近的里根身上的。

为了保证里根的安全,医院内外都设置了岗哨,由特工把守,每一位进入医院的人,特工们都要对他进行盘查,确定没有什么问题后才放行。

手术结束之后,里根被推出手术室,来到特别护理病房进行观察。同时,医生对早已等待多时的新闻媒体说,总统身体已无大碍,待麻药药力过后身体就会恢复所有的机能,但还须留院观察一段时间。

美国民众看到媒体的报道之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4月11日,医生对里根的身体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检查,之后医生表示可以让里根总统出院。

在医院里待了12天的里根终于出院了,出院当天,里根身穿大红色背心,在夫人及其女儿的陪同下回到白宫,继续他的政治生涯。

其他中弹人员也因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正逐渐走向康复。

当警察对刺杀里根的凶手进行审讯后,审讯结果让警察大吃一惊。据这个金发小伙子交代,他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极端分子,更不是什么教派的成员,他告诉警察他刺杀总统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引起女明星茱迪·福斯特对他的注意,为此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刺杀总统。警察对他的一番话半信半疑,为了进一步证实他说的话,警方对他的家庭背景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凶手的名字叫约翰·欣克利,26岁,出生于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科罗拉多州的石油巨头,经营着煤气公司和石油公司。按说欣克利生长在这样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里,他一定拥有很多的朋友,人生也一定很精彩。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一直受到冷落,因为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所以他在上学期间根本没有好朋友。中学毕业之后,由于他成绩平平,没有考上综合性大学,而是上了一般的技术大学。在那段时期,他除了逃课就是睡觉,他说上学没意思。他的哥哥被父亲重用,任命为石油公司的总经理,而欣克利在大学毕业之后成了无业游民,每天都无所事事。他也不想找事做,而是安于这种无人过问、自由自在的生活,每天虚度着自己的青春。

这种日子持续了两年,在他21岁时,欣克利决定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于是他开始流浪。他先是去了好莱坞,在洛杉矶好莱坞租了一间房子,每日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之后又到处转了一圈,去过他父亲所在的城市,也去过他就读的那所技术大学。父母因为忙着经商,对他的事情不管不问。

1980年,欣克利在卢博克市买了三支不同的手枪,并把它们带在身上。欣克利于10月来到位于纽黑文布的耶鲁大学,因为他喜欢的一位女明星茱迪·福斯特就在这里上学。为了多看她几眼,他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当时正值卡特总统来这里为竞选连任拉选票,机场到处布满了警察。欣克利的异常举动引起了警方的怀疑,警方从他身上搜出了三支手枪,为此,他被警方拘留。警方没从他口中问出什么,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重大嫌疑,于是就把他放了。获得释放的欣克利没有安稳地回家,而是来到纽约及丹佛等地继续游荡。这时,他又买了三只手枪带在身上,他准备干一件能引起他喜欢的女明星注意的“大事”。

1981年3月29日,欣克利来到华盛顿,在白宫附近找了一家旅馆住下了。之后,他获知次日里根总统将会去希尔顿饭店,于是欣克利在次日午时来到希尔顿饭店附近,在不远处等待着里根。当里根从饭店里出来时,他直奔里根而来,掏出手枪就是一阵射击。射击完之后他好像没有逃跑的意思,所以警察很容易地就把他抓住了。

这名杀手的行为的确让警方难以理解,如果他真是职业杀手,那么,在他开枪之后为什么不选择逃跑,而是束手就擒呢?职业杀手一般都在十分隐秘的地方进行暗杀,而欣克利却光明正大地开枪。他与总统有什么样的仇恨呢?审讯时,欣克利说他和总统没有仇。那为什么向总统开枪呢?他说,他想干出一番“伟业”,以得到女明星茱迪·福斯特的青睐。

这位女明星为何会让欣克利如此地痴迷呢?痴迷到为了得到她的芳心竟然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刺杀总统。

茱迪·福斯特只是一个刚满18的女生,她在耶鲁大学上一年级。在她14岁那年,曾经演过一部电影《出租车司机》,她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雏妓。由于出色的演技,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与一个雏妓的故事。司机因吸毒成瘾受到雏妓的嘲笑讽刺,但是这名司机不但不生气,反而喜欢上了她,然后便开始追求她。为了得到她的芳心,这名司机决定做一件轰动全世界的大事。临出发前,他给这名雏妓写了一封信,说为了证明他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她的爱,他要去刺杀一位总统候选人。

茱迪·福斯特在影片中出色的表演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好评,特别是像欣克利这样的小伙子,更是对她爱慕有加,不能自拔。后来因为学业的关系,茱迪·福斯特退出了演艺圈,就读于耶鲁大学。欣克利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打听到茱迪·福斯特的电话和住址,不断地给她写信,可是都石沉大海。欣克利也多次打电话给她,茱迪·福斯特没当一回事,只把他当作一名狂热的影迷。欣克利的穷追不舍并没有引起她的特别关注,这让感情不断升温的欣克利备受煎熬。无奈之际,他想起了茱迪·福斯特出演的那部电影《出租车司机》,于是他决定模仿影片中的出租车司机做一件能引起意中人注意的事情,去刺杀现任总统里根。另外,警方还在欣克利居住的旅馆内找出了一封他写给茱迪·福斯特的信,枕头下面还有茱迪·福斯特的照片。

本来与此事没有一点关系的里根,却当了一回冤大头。

当欣克利的父母得知总统是被自己的儿子枪击时,连忙从科罗拉多州赶到了华盛顿。次日,他们便发表了一份声明,说欣克利患有精神病。因为根据美国的法律,精神病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就已经起诉了欣克利,说他犯有滥用武器罪、谋杀总统罪、打伤布雷迪等三人的罪行,根据法律,他将被判处终身监禁。

欣克利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坐牢,重金聘请了着名的律师和专家为儿子进行辩护。他们希望能从精神错乱方面入手,挽救儿子。

欣克利的代理律师提出欣克利是个精神不正常的孩子,不应当承担相关责任,他要求撤销对欣克利的指控。为了鉴定欣克利的精神是否正常,法院找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检查,结果显示欣克利完全正常。而欣克利的代理律师却说,欣克利的精神状况应该由被告方选择的专家进行检查。最终法院决定把欣克利送到联邦教养院,让他在那里进行三个月的精神状况检查。

此后,关于欣克利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争论不休。直到1982年4月27日,美国联邦法院才宣布审理此案。有四名律师和六位精神疾病专家为欣克利进行辩护,他们提交了一份长达1000多页的材料来证明欣克利的精神有问题。材料中写道,欣克利长期以来沉默寡言、自我封闭、思维错乱、行为失常,所有这些都说明他的精神出了毛病。而联邦法院的精神疾病专家也提交了一份600多页的检查报告,说明欣克利的神志清醒,枪杀总统的事也是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他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检查也说明了他是个精神非常正常的人,绝非精神有问题。对于枪杀事件欣克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双方各持己见,听证会持续了近50天。

最终,法院宣布欣克利无罪。但是他将被送到华盛顿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直到被证明对社会不会造成危害才能得以释放。

欣克利本人得知这个消息时大吃一惊,他的父母则激动得泪流满面。而得知这一消息的美国民众对此表示非常不理解。美国广播公司对此事作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欣克利不应该获释的人数占90%;认为欣克利应被判刑的人数占76%。

美国司法部长史密斯不得不承认美国的法律存在漏洞,让犯罪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他说:“允许那么多人犯暴力罪,又允许他们利用含糊不清的程序来开脱罪责,然后还向他们敞开大门,让他们回到他们曾经伤害过的社会中去,这种陈规必须结束。”许多参议员纷纷表示为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定,一定要修改法律中关于精神病患者免罪的条文。对于欣克利的判决他们表示简直荒唐至极。此案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枪支问题的关注。美国的枪支泛滥众所周知,同时枪击事件也十分频繁。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对枪支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加以约束。尽管人们对枪支管制要求的呼声不断,但是反对枪支管制的“全国枪支协会”势力强大,致使枪支管制法案不被通过。让人想不到的是里根总统本身就反对枪支管制。尽管这次受到了枪击,也没改变他对枪支管理的看法,他对记者说:“枪支并没有杀人,是人们自己在互相残杀。”

在这次枪击事件中受伤最重的新闻秘书詹姆斯·布雷迪的妻子萨拉·布雷迪,把她的后半生都投入到阻止随意进行枪支买卖的事业之中,并制定了《布雷迪法案》,该法案规定在进行枪支购买前必须接受背景调查。1993年11月,克林顿同意将《布雷迪法案》并入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