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05300000008

第8章 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2)

常用的简答题有简释题,直接问答题,列举题,扼要说明题等。简释题就是通常的名词解释题,要求被试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将名词或概念解释清楚。

直接问答题就是让被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列举题就是要求被试根据要求范围列举出事或物,并略作说明。

例32:请列出教育测验中常见的选择型题型。

扼要说明题又叫做简要叙述题,一般是对一段话进行判断或说明。

例33:判断“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并作简要说明。

在设计简答题时,要注意遵循下列原则:

(1)问题的叙述要明确,要确实能使被试用简单的言语来回答。

(2)问题的答案应该只有一个,并且答案要简短具体。

(3)避免出只考机械记忆的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

(4)在考查某公式的应用时,不要给太复杂的数字,以免给计算带来麻烦。

(5)尽可能使用“直接问句”来提出问题。

二、主观性试题类型及其编写要领

主观性试题的特征是被试可以自由作答,被试只要在题目所限的范围内即可,可以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都享有很大的自由;主观性试题不仅可以对知识进行分解式考查,而且可以进行整体综合性的考查;不仅可以反映被试答题的最后结果,还可以反映被试的思维过程;另外,主观性试题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允许被试在这个情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种自由同时也导致评分的主观性。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论述题、作文题与操作题等题型。

(一)论述题

论述题就是向被试提出问题,需要被试用自己的语言组成一份较长答案的试题。这种试题的最大特点是被试在回答问题时,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充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可以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论述题能够较好地测量被试的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的知识的能力、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探讨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1.论述题优点

论述题在教育测验上有独特的价值,其优点有:

(1)以用来进行高层次的、复杂的学习结果的测量,可以用在各种学科领域,特别适用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2)可以增进学生的思考、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被试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可以使学生比较注意教材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并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机组织等。

(3)可以增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4)试题的编制比较容易,并且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很小。

2.论述题局限性

论述题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1)由于论述题一般都比较大,在一次考试中试题的数量不可能有很多,因此,其取样范围比较小且不均匀,所使用的试卷无法有效地代表学科的全部主要内容,所测结果无法真正代表被试的学习成就而影响测验的效度。

(2)评分的主观性强。虽然此类试题预先制定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但测验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命题者意想不到的情况和答案。此时,不同的评阅者,对同一份试卷所给的成绩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同一评阅者对两份等值的试卷所给的成绩的偏离也较大,这样的测量结果其信度比较低。

(3)因被试回答过于自由,回答方向又不尽相同,难于测得预期结果,重点容易失控。

(4)被试作答和评分阅卷都相当费时。

3.编制论述题原则

为了保证论述题的质量,在编制论述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试题应该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象综合、评价等目标层次,限于那些客观题不能测量的学习成就。如要求学生提出理由、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描述与评价资料、有系统地陈述结论等。

(2)要明确而系统地陈述问题,使被试能清楚地了解题目的要求。在命题时,我们必须对被试提出明确的任务,使每道题都能真实地反映被试实际能力,而不受阅读、理解等其他因素的干扰。

(3)应采用答案具有统一定论的试题。论述题本来在评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如果再加上答案没有定论,评分者就会产生更大的困难,也使得评分误差增大而降低信度。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切有争议的问题都不能出,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在命题时一般要对被试的作答范围、观点等作一定的限制。

(4)一般不允许被试选择问题回答。因为不同的论述题之间很难做到等值,如果让被试选择题目,对被试的得分则无法比较,而且被试总是倾向于他较熟悉的试题,这样就更不容易反映其真实水平。

(5)为避免被试将时间集在某一个他所不会做的题目上而影响对其他题目的回答,因此而影响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最好在题目中能给出回答本题所需的参考时间。

(二)作文题

作文题实际上是一种论述题,它是语言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文是对人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书面表达等多种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

对于作文试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类。此处仅简要介绍常见的三种分类。

(1)根据提供题目或提供材料的角度,可分为命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或称条件作文)。

命题作文只提供题目,不涉及任何材料,不作任何解释和说明,要求被试写一篇文章。如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等。

供料作文包含供料命题作文和供料自由作文两种。它首先提供材料,如给被试一篇文章、故事、一幅漫画等,要求被试根据确定的思路,或根据指定的题目,或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根据文体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3)根据对所供材料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

缩写型:要求被试正确理解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弄清结构层次,择其要点,剔除其他成分,浓缩联缀成文。

改写型:要求被试根据一定的要求,改变原文的文体样式和结构,或者变换中心人物,或者变换选材角度和立意重心,对原材料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补充。

撮写型:要求被试围绕中心对原材料进行取舍,摘取材料的要点,组成文章。如内容提要,讲话摘要,会议记录整理等。

填空型:要求被试根据上下文将原材料中的缺失部分加以补充,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续写型:要求被试根据原材料的内容和思路加以合理想象和延伸,使续写的部分与原材料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扩写型:其要求正好如缩写型相反,它要求被试将浓缩的“主干”材料扩充化成“枝繁叶茂”的文章。

实施作文题测验的目标是要测量被试真实的写作水平。这种测量是一种根据特定要求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全面的综合测试,因此命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为此,在命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根据考试的目的和需要确定考试作文的文体要求。

(2)根据社会的需要、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命题。

(3)要根据被试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与写作意图,在确定选材和写作意图时,要考虑对所有被试都是公平的,并且试题应符合被试的心理特征。

(4)要给被试以发挥的余地。

(三)操作测验题

在许多学科中,操作的方法和过程是重要的测量目标,如实验课,地图课,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操作题可以作为纸笔测验的补充。操作测验是介于一般认知结果的纸笔测验和未来真实情境的实际活动之间,具有真实的情境模拟性。

1.操作测验题分类

操作测验可以有许多分类方法,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情境的真实程度,将它分为4类。

(1)纸笔操作测验:利用纸笔模拟真实情境来考查被试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如编制某项操作计划、步骤、注意事项等,通常可作为真实情境操作测验的预测验。

(2)辨认测验:包括代表各种不同真实性程度的测验情境。有时,仅要求被试辨认某项工具,指出其功能;有时要求被试辨认完成某些工作所需要的工具、装备以及使用程序。较复杂的则为向被试提出特殊任务,要求他们辨认一些问题(或故障)所在,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辨认测验是对实际操作技能的间接测量。

(3)模拟操作测验:要求被试在模拟的情况下完成和真实活动相同的动作,如模拟训练,物理、化学实验等,它的特点是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通常可作为真实情境中实际操作的准备。

(4)工作样本操作测验:让被试在标准的实际情境中去完成实际任务的测验。这类测验在操作测验中真实性最高,包含了真实操作的所有基本要素,但是在有控制的标准条件下完成。如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实习等。

2.编制操作测验题注意事项

操作测验的准备和实施比较费时,条件不易控制和标准化,评分困难,特别是测验情境与真实情况较接近时,其结果的鉴定难度更大。在编制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所要测量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并将其操作化,即要进行工作分析,找出操作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并为每一操作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如操作的速度与准确性、步骤的正确性等。

(2)选择合适的真实性程度。在决定测验的真实性程度时,应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客观条件的限制、工作本身的性质等。对于最基础的导论性课程,可采用真实性较低的操作测验;而对于有些特殊性的工作,如急救技能、驾驶技能等,由于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尽管在理论上需要尽量提高测验的真实性,但实际上却常常不得不降低真实性而在某种特定情境的限制下进行。

(3)指导语简单清晰,向被试明确说明实际的情境、任务以及评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