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16405700000002

第2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自身生活体验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四个基本特点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体验

研究性学习注重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也可以是思维层面的创新理念和见解、想法。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学生提出新颖的见解、富有创意的策划、展开创新活动等隐性成果。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创新、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实际运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在于强调学生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书本知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仍然在于问题解决,但是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

从应用性的基本特点拓展,研究性学习还带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全面拓展自己的知识学习范围,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性的问题。

(三)注重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协调合作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协调合作,在互相启发中达到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最佳效果,它有别于培养天才的精英教育。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适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

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协调合作。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要形式。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还增进了相互了解,并且提高了自身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解

要想在学习过程中自如地运用研究性学习,需要对其有一些基本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这里的“问题”,又是“在情景之下产生的问题”,这里的“情境”,又应该定义为“对人类真实生活的确切总结”。

由此,可以这样揭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人的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价值不断地被认识、被承认的过程,也是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体现过程。研究性学习,就是以通过训练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为依托,促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探索潜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从“学习过程的中心思想”“学习活动的重点关注”“学习活动场地的差异”“学习过程的特征”“学习者活动的差异”等方面来分析。

(一)“基于情景问题的研究”,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凝聚、激活学生探究和培养知识技能的“兴趣激发点”,也是检验学习成败的重要依据。相比而言,在“接受性学习”中,“问题”只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或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标杆。

(二)研究性学习“基于情境问题研究”的优势,决定了它对学习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它更依赖于学习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体会和理解。惟有如此产生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产生这类问题的情境,不可能通过教师的预设,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励学生去体会、去思考,从中产生困惑,形成问题。

(三)接受性学习中学生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模仿式的思考”,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从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中总结出来的问题,摆脱了教师的预先加工,完全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因而能够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同时也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环境。研究性学习为具有同一兴趣爱好的伙伴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机会,对于开启研究思路、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至于通过这样的交流切磋,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养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则又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优势所在。

二、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社会信息,为研究、思考提供素材,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向专家、学者进行请教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发挥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获取大量的咨讯、信息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真正的把人类的智慧连接在了一起,为学生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同畅游于“网络大讲堂”,获取第一手的咨讯和信息,为自主研究、探索提供课题来源。

(二)为学生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网络的交流功能是巨大的,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仅仅局限于教室的范围,交流的对象也只是教师而已,可以说交流途径非常单一,同时也大大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网络技术引入教学,丰富了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为学生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提供了平台。

三、在网络世界中进行知识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人的学习主体性

“网络大讲堂”中蕴藏的丰富的知识,为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便利了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相互之间的主体性得到展示。

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积极增加研究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一些:

生物——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调查,对社区的生态系统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物理——调查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研究用电量与电路负荷的矛盾,雷电通过电磁感应对计算机等电器的破坏等问题,讨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氟利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氟利昂中某些物质与臭氧的作用,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空洞对策。

历史——分析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巴尔干问题的由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世界近现代史上著名科学家传略、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化学——调查市场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调查本地区燃料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价格比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地理——观测月相,记录并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找两副或两副以上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看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该区域面积、人口等统计资料,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了解家乡种植结构的变化,为学校设计一个绿化方案。

数学——分析说明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

语文——古今中外名篇赏析;短文、诗歌、话剧、童话创作;方言研究;戏剧表演等。

政治——中国当代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局势分析;中东局势分析;后工业化社会特征;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策略等。

英语——口语技巧;汉语系下英语学习的智巧;英语记忆规律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