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终结,如果平铺直叙,便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因此,要努力把45分钟安排得既科学合理,又富有变化,以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的行程节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二是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行程节奏。教学行程的起始便是教学内容的导和,教学行程的发展便是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教学行程的高潮是教学重点的突破和解决,教学行程的终结便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小结。教学行程慢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详处理的时候;教学行程快的时候,便是教学内容略处理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教学行程,首先要求全面把握教材、突出重点、合理剪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良好的行程节奏的形成,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环节的节奏
课堂教学环节,是连接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链条和扣节,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去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主导”“主体”和“主线”的关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审时度势,在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按轻重缓急设置好搭桥引路、探究获取、记忆巩固、归纳概括、灵活运用等环节,并使之丝丝入扣、“合辙押韵”。合理处理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要有教学达到高潮时,学生思维处在最集中、最兴奋,迅速准确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良好精神状态,又要有教学平稳时,学生思维处于相对静止、停顿、休整阶段,使他们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还可以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让学生自由支配一些时间从而避免“囫囵吞枣”。处理好教学环节的同时,教师要运用启发诱导、提问点拨、演示暗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讲解与设疑、议论与练习、展开与收拢浑然一体,有机地协调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环节按其特点和规律有节奏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内容的节奏
教师在课堂主要是传授学科知识,传授的多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整地构建新知纳入旧知的阶梯,言简意赅地阐述知识的精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讲究策略,不能原封不动地按照教材文字的多少平铺直叙、不分详略、不按主辅地讲解,这样会使学生如同嚼蜡,收不到强烈感人的节奏效果。教师在驾驭和处理教材时,也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做到有放有收、详略得当。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概括知识的规律,并在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上,既有知识的连贯性与覆盖性,又有内容的阶段性和章节性,做到有层次、有章法、有主次、有坡度、有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情感与语速上要有一定的节拍,声应抑扬顿挫、神应庄重典雅,使声神融会,相得益彰。做到随境而迁、为文而变、因人而异。
四、教学速度的节奏
课堂教学速度快慢的运用,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接受水平来操作和调节,准确掌握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承受力,从整体节奏的速度上做到有效控制。节奏过快,会使学生思维跟不上,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节奏过慢,会使学生思维松散、厌倦无聊,“缺乏营养”;节奏单一,会使学生思维呆滞、漫不经心、索然寡味。其速度宜快慢交错、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形成有规律性的变化。既要使学生学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以开发。要控制好教学的讲解、训练、复习、批改和考试等进度,使做、看、讲、练纵横贯穿、协调搭配,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延展持续较长时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速度节奏的掌握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功和教态。
五、学生思维的节奏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鲜明的节奏,就要努力寻求有效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呈高效率的节奏思维。首先要注意思维活动总体趋向的渐强,在上课的开始不要叫学生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不然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优秀的教师要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境之中。其次要注意强弱刺激的交替,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不要总是强,或者总是弱,要强弱交替,形成鲜明的思维节奏。思维节奏是一种心理变化。课堂上提倡学生积极的思维,但不能把弦绷得太紧,应有张有弛,形成节奏。教师的讲授、设疑、提问都要能起到调节学生思维活动节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节奏,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
六、课堂情感的节奏
课堂教学要伴随着一定的感情的交流与发挥。可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课堂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就能使文章的内在表现力得到充分地外现,使学生的感情在律动中融入作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慨、同情等。这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伴随课堂内容的讲授,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课文,课堂的情感节奏都应和文章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人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无法形成鲜明的感情节奏。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感情节奏和互动琴瑟相和,只有如此,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视觉的节奏
课堂上的视觉效果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教具、板书、教师的衣着等。有的课堂有教学丰富的视觉形象,从演示实验的仪器联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到色、形、声、味俱全的实验现象;从表现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矿石等标本,到各种挂图和工业设备模型,各式各样,为数众多。这些演示和展示以及投影仪等电教手段的使用与授课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协调、匀称、明快的感觉,这就是视觉节奏。同时,教师的服饰忌“花俏”、教态要平稳富于表现力、板书清楚而有格式、演示装置合理、教具摆设错落有致、实验操作干净利落、实验现象鲜明,这些都为产生明丽的视觉节奏创造了条件。良好的视觉节奏有利于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而不会产生其他的思维跳跃。
八、课堂听觉的节奏
听觉节奏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语速、声调、感情色彩都能在声音中体现,教师在课堂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努力使教学语言清晰、准确、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并且能抑扬顿挫、快慢有序、亲切感人。这就能造成强烈的听觉节奏,使听者兴趣盎然。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集中精力于老师的讲授。
九、教学语言的节奏
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都靠语言来组织,教学行程也靠语言控制,语言的主要魅力就在节奏,课堂教学的语言尤其如此。课堂教学语言要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教学语言技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合理的语言节奏不仅是教学课堂语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优化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变化,通过变化形成节奏;而不成功的教学语言总是缺少变化,一课一腔、千课一腔,不看文体不顾内容,总是那么一个腔调,严重影响了教学氛围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愉悦。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语言运用,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述定义、概念语速要慢、要匀,描述情景叙述事件要轻快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稳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一堂课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变化教学语言,就能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课堂停止的策略与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不良行为总会发生,而停止策略则是有效制止不良行为的方法。停止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企图阻止或改变某一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的愿望以某种方式传递给该学生或该部分学生,由此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教师向学生传递“停止”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递一下眼神,或走近学生,或轻轻碰他一下,也可以大声命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停止策略。
一、停止策略中具有强制性水平差异的含义
根据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停止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选择停止策略的不同层次,一方面要依据学生不良行为的影响程度,如只是涉及该生自身听课,还是影响他周围或全体同学等;另一方面也以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继续开展为原则。这种强制性水平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在低层次上,教师采用非言语的、一个手势或细小动作向某学生做出暗示。例如,某一儿童正做小动作,教师以一个眼神,或摇一下头,或者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走向该学生,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教师的意图。所谓中层次的停止策略是指以言语的、谈话式的而非强迫的方法向学生发出“停止”的信号。例如,用语言形式要求学生移走干扰物,停止不良的课堂行为;所谓高层次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以改变了音调的言语行为,或有强制性的非言语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教师在课堂中大声命令某学生停止不良行为,或者对该生进行身体上的限制(如要求该生站起来)。
二、停止策略有两种表达技巧,即当众的和私下的
停止策略需要不同的技巧,当众和私下的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所谓当众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向某生发出的“停止”信号能使课堂中的大部分学生注意到;所谓私下的停止策略是指教师只对不良行为的学生做出“停止”的指示,而不让其他学生知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最佳的停止策略方式是低层次的、私下的。使用停止策略可以基于以下两条原则:其一,在课堂活动开始以前,教师应当详细说明教师的期望和行为规则;其二,如果在连续活动中,学生的行为与具体的期望相违背,教师应采取旨在达到期望水平而又尽可能不扰乱课堂情境的停止策略。值的一提的是,停止策略的应用还同教师的权威、权力联系在一起。在相同的课堂情境中,对具有同样性质的不良行为的学生实施同一层次和相同方式的停止策略,具有不同权威或权力的教师的运用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选择正确的停止策略对于维持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