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16406200000013

第13章 文学艺术篇(2)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像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

艺术乃真、善、美之物,需以美去教化于人,因此人要有人格,画要有画格,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格,也必然画不出好作品来。

——李苦禅

文学的功用在感人。

——茅盾

文学是一种高等的慰安,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茅盾

文学是人类高尚圣洁的感情的产物。

——恽代英

文章可以治病,是天下之良药,不从口人而从心授也。

——李贽

文学的最大功用,在充实人生的空泛。

——茅盾

文要养气,诗要洗心。

——吴雷发

文学重在创造。

——陈望道

文艺不是生活的奴隶,不是向眼前的生活屈服,它必须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能够把生活向前推进的力量。

——胡风

诗有工拙,而无今古。

——袁枚

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

此大诗人之秘妙也。

——王国维

诗人从他的心中滴出快乐和忧愁的血,在不知不觉里已成了世界上同情的花。

——冰心

诗人要活在时代里面。

——郭沫若

诗从肺腑出,动辄愁肺腑。

——苏轼

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

——赵执信

诗是人的精华。

——闻一多

诗是心中血。

——陶行知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于象,心人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

——王昌龄

文章与画共一法,腕力要可回千钧。

——陆游

文贵如布帛菽粟,有益于世尔。

——《明史》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文学家是阶级的眼睛、耳朵和喉舌,它了解表达和描写本阶级本集团的情绪、愿望、热情、利益。

——高尔基

读者群是文学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者。

——别林斯基

文学是社会的家庭教师。

——别林斯基

作家应当仔细认真地研究每一个人,但绝不是要爱每一个人。

——巴乌斯托夫斯基

作家写作应当出手内心的要求,他之所以要写,是因为非写不可。

——巴乌斯托夫斯基

要知道得详尽,才能写得简练。

——巴乌斯托夫斯基

所谓写得好,就是同时又想得好,又感觉得好,又表达得好;同时又有智慧,又有心灵,又有审美力。

——布封

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车尔尼雪夫斯基

无论音乐、文学或其他任何艺术,就它的真实意义来说,都不是为了单纯的消遣。

——柴可夫斯基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

——达·芬奇

如果我们欣赏一幅绘画,因此忘掉了艺术家,艺术家一定认为这是对他的最高赞美。

——席勒

只有深刻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出人物。

——小仲马

随便说说,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预计到读者也有智慧,它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让读者自己说出这样一些关系、条件和界限,……,只有在这些关系、条件和界限都具备时说出来的那句话,才是老实的和有意义的。

——费尔巴哈

任何文学,要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文学。

——小仲马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西蒙内底斯

已完成的自然奇观和艺术晶都不易被人认识,必须钻研其孕育过程,才能理解它们。

——歌德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歌德

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惟一真实的艺术。

——歌德

异端是生活的诗歌,所以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的。

——歌德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出底的。

——歌德

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切艺术之母。

——郭沫若

真正的语言艺术总是朴素的,很生动的,几乎是可以感触到的。

——高尔基

音乐是人体的灵魂,人生爆发的火花。

——高尔基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高尔基

我们的艺术应当比现实站得更高,应当使人脱离现实又高于现实。

——高尔基

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和思想有独立的生命一样,而且完全按照艺术自己的种种路线向前发展。

——王尔德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论文学》

文艺的自由不能不是政治的和社会的自由底必然结果。

——雨果

诗歌在政治风暴中冒险,正因为如此,它才更美,更强有力。当我们以某种方式来感受诗歌的时候,我们情愿它居于山颠和废墟之上,屹立于雪崩之中,筑巢在风暴里,而不愿它向永恒的春天逃避。我们情愿它是雄鹰而不是燕子。

——雨果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狄德罗

诗是由真实经过想像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像。

——《戴望舒诗选》

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话,凌空取势,沉着痛快,淋漓酣畅,不可思议。

——周午亭

用笔在使尽笔势,须须收纵有度。

——冯班

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包世臣

用墨之法,即在用笔,笔无凝滞,墨彩自生。

——范玑

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

——唐岱

作书用全力,笔画如刻,结构如铸。

——蒋骥

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

——李斯

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蔡邕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所独得。

——晁补之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苏轼

其落笔纵横,皆变易前法,不为拘滞也。故得生意为多。

——《宣和画谱》

草书之法,当使意在笔先,笔绝意在为传尔。

——徐度

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赵翼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李世民

大抵执之欲紧,运之欲活。

——姜夔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陶宗仪

执笔须坚,运笔须疾,笔法须活。

——苻和

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手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造化而生成也,尔后能为学书之至尔。

——解缙

熟能生巧,强事离奇,魔道也。

——姚孟起

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

——康有为

所见博,所临多,塾古今之体变,通源统之分合。

——康有为

欲临碑贴,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矣。

——康有为

意在笔前,字居心后。

——王羲之

手随意转,笔与手会。

——陶弘景

用笔有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

用欲圆,体欲劲,书而执之有心正。

——高启

胸中有书,下笔自然不俗。

——冯武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情性为本。

——刘熙载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作书须有此气象。

——姚孟起

作家须有万壑千崖奔赴腕下气象。

——姚孟起

先默坐静思,随意取拟,言不出口,心不再思,沉密神采,若对人君,则无不善。

——蔡邕

翰墨功多,即造妙境。

——蔡邕

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

——王羲之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即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孙过庭

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颜真卿

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

——欧阳修

用笔须圆劲,结体须作方正,然后以奇古为尔。

——王钦臣

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此古人良法。

——沈括

书之神韵虽得之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

——沈括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

——米芾

法在人,故必学;巧在己,故必悟。今人学书而拟其点画,已失其法,况其巧乎!

——陈师道

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陈师道

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功。

——李世民

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各,则宇颠仆,如鲁庙之器也。

——李世民

兵无常阵,字无常体。

——虞世南

书法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扬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

——项穆

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妍,多谲厉而乏雅。

——项穆

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

——汪挺

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汪挺

心能转手,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

——汪挺

中书大书,用肘与腕;蝇头蚊脚,握中其管。

——徐渭

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欧阳修

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隔,担破管,画破被,方有功夫。

——解缙

挥毫落笔如云烟。

——杜甫

有时兴酣发神机,抽毫点墨纵横挥。

——鲁收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李颀

兴来一挥百纸尽。

——苏轼

笔力劲俊,心手相应。

——李延寿

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

——马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