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流沟通不短路(名师解惑丛书)
16406700000011

第11章 交流沟通中的礼仪(2)

我们有些人经常会在谈话中不自觉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碍于礼貌,也不可能有人公开出来提醒我们,这只有靠自己留心自己的讲话,并注意对方的反应,这样才能发现自己不适当的话题和词句。三思而后言,应成为我们交谈时的准则。

去他人处做客的礼节

拜访亲友,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一次理想的拜访,不论时间长短,双方都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均感到是一种友情的享受或有所收获。要获得做客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懂得做客的礼节,讲究做客这种社交活动的艺术。

做客应以不打扰对方为原则,要选择适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日的晚饭后为宜。应尽量避开吃饭、午睡、主人家最忙碌的时间。如果晚上访友,不要去得太晚,更不要在主人临睡的时候去拜访,以免影响主人及家人的休息。

到达主人家,不要破门而入。即使是夏天,房门是敞开的,也要以其他方式(按门铃或敲门框)使主人知道有客人来访,听到主人招呼后再进门。

进屋后,见了主人家里的人,不管熟悉与否,都要与之一一打招呼,微笑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候。

进屋之后不能贸然就坐。如果有人引你到客厅稍候主人,要站着等候,待主人出来说“请坐”后再坐下。如果主人是位长者,自己不能先坐,待长者坐下后再坐下。如有其他客人在场,可先在一旁坐一会,不要随意打断人家的谈话。

在亲友家中,要注意举止彬彬有礼。即使来往频繁、非常熟悉的朋友,也理应不过于随便。若是知己至交,彼此性情相随、脾气相合,双方毫不介意,自然可以随意一些,这都另当别论。

拜访的时间不要太长,尤其是平常邻居、朋友“串门”,大多数情况下,三日不见、五日见,只是假日、饭后,随意看看走走而已。要是这样的话,逗留时间更不能太久。一般是应邀喝些饮料,聊两句家常,逗留几十分钟到一小时是最适宜不过了。如果双方关系亲密,兴致又好,可多谈些时间。但千万不要拖得太久,宁愿和对方在兴趣最浓的时候分手,也不要拖到彼此兴趣索然的时候。但有些老友之间,不尽兴不散已成惯例,那就另当别论。此种情形,时间已是次要问题,整日不休,通宵达旦,也不乏其人。

如果碰到主人心不在焉,或是心情不太好,精神不振,谈话则适可而止,及时告辞为好。若尚有事情必须与对方商量或向对方请教,那就开门见山表明来意,不可东拉西扯,拐弯抹角,浪费时间。你说明来意之后,对方若明确表示愿意现在和你交谈,则谈下去;如果对方仍表现淡漠,则坚决“刹车”,有话只能改日再谈了。

如果拜访亲友时带着孩子,要教育孩子懂礼貌讲礼节,要会称呼主人家里所有的人。不要让孩子在屋里乱跑、吵闹,不要让孩子随意翻动主人家的抽屉、柜子、器皿,更不能让孩子随便讨要主人家的糖果、玩具等物品。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万一孩子做错了事或失态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诱导他改正错误,并向主人致歉。切不可在主人面前对孩子大声训斥,厉声责骂,甚至殴打孩子,惹得孩子大哭大叫,使主人尴尬,四邻不安,这是十分失礼、失态的。

在他人家里做客不应该左顾右盼,也不要东走西逛,随意参观主人没有邀请你去的房间。尤其与外宾来往,要注意不要随意侵犯别人的“个人领地”。在西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可随便出入他人房间。客人只可坐在会客室内,不可不经邀请而擅入主人的卧室和厨房。

拜访亲友还应注意遵守时间,一旦约好,应准时到达,不要让对方久等。如有特殊情况误了时间,应尽可能及时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走亲访友,还要注意告辞礼节。告辞之前,不要显出急着要走的样子,以免使主人误以为你待得不耐烦了。一旦提出告辞,只要不是主人诚意执著地挽留,就应该起身,向主人道别,对主人的家人及在座的其他朋友致意道别。如主人送你出门,你要走出几步,或在街巷拐弯处,回过身来说“请回”,或“请不要送了、谢谢”,或“请留步”,或“好了,再见”。不可把人家甩在后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昂首而去;也不能和送行的人说个不休,让人家陪你没完。

如果是去参加人多的聚会、宴会时要早走一步,不必大声道别,以免惊动所有的人为你送行。只要悄然地向主人告辞,并表示歉意。如果被其他客人发现,可以轻声地个别道声“再见”。总之,提前告辞不能引人注目,以免使其他人以为他们也该走了,而煞了风景,影响人家的兴致。

如果给亲友带去礼物,告辞之前把礼物拿出来,向主人说明表表心意,劝说主人留下。

“礼尚往来”的礼节

在社交活动中,互赠礼品,增进友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一)选择适当的场合与时机

赠送礼品有各种各样的场合,选择恰当的时机,可以使馈赠显得自然、亲切。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机:

1.节假日

古语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期间,晚辈看望长辈,送一些札品,可表一片孝心;下属看望上级,送一些礼品,可以表达对领导的尊敬;上级探望属下,送些礼品,可以表达对属下的关心;朋友之间互访,欢聚一堂,适当送些礼品,以表对节日的祝贺。

2.婚丧嫁娶

人们在生活中喜庆的日子很多,如亲友嫁娶、乔迁之喜、过生日、生小孩、老人寿辰、金婚或银婚纪念等等,此时备些礼物相送,表示庆贺,会使人们感到充实和友情的存在。各种社会团体在工作中喜庆的日子也很多,如开业典礼、周年纪念、职工生日、科技人员重大发明、工作人员离退休等等,这时,为有关人士备些礼品,既表示庆贺与纪念,又使这个团体更具凝聚力、向心力。此外,探望病中的好友,送些可用的礼品,以祝早日康复;亲友的老人或组织中某位离退休人员去世,可送些钱财其他可送之物,以表慰藉。

3.临行送别

同窗好友,毕业后各奔东西;此时,为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赠送一些礼品,留作纪念,以示友谊地久天长。

4.对他人帮助的酬谢

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需要解决问题时,总是会有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事后,可送些礼品作为酬谢,以表达感谢、敬意和友爱之情。

5.回赠礼物

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对方赠送你礼品,你也应回赠合适的礼品。如海外友人赠送你礼品,你也应该回赠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礼品作为酬答。恋人之间常常以互赠信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来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

(二)礼物的选择

送礼不能只看中于物的价值,更要着眼于情感,只要其间寓于真情,就是好的礼物。如一件亲手织成的童衣送给亲友的孩子;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送给治病救人的医生;一本久购方得的书送给亲密的朋友……这些都会使受礼者得到意外的惊喜。最好的礼物应融进送礼人真正的情感,这是选择礼品的重要考虑因素。

其次,选择礼物应该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认真地选择,最好能事先通过巧妙的方式了解到对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以免出现送者一片真情,受者漠然置之的不良后果。比如,对嗜酒者,送他昂贵的金银,不如送他两瓶酒;年轻貌美的小姐,当然最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饰物;儿童最喜欢的东西莫过于玩具,如此等等。所以,选择礼品要因人而异,投其所好,这也就必须要研究受礼者的心理。一方面平时要注意观察;另一方面要直接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喜好。切勿犯忌。比如,不要给健康的人送药,不要给年长者送“钟”,不要给异性朋友送贴身物品,还要注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习惯和禁忌。

(三)礼物的包装

赠送礼品时,要附上赠送者写的卡片,也可用名片代替,并在卡片或名片上写上简短的文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如祝贺、感谢、情意、关心、敬仰,或是其他。

购买的礼物有些有包装,有些没有包装,有些虽有包装但都不合送礼者的心愿,因此,送礼者可自己包装。比如,买来称心适意的包装纸和缎带,自己包装,可以显示出赠送者的心意和情趣。

(四)接受馈赠的原则

一般说来,贵重礼物应该婉言谢绝,不予收受;小件礼品,确能表达对方心意,致谢后可欣然收下。对方有目的而来,而且此目的是自己力所不能及或不愿意做的,应说明情况,不予收受;对方若想深层交往,确有真情实意时所送的礼品,应谢后收下,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对于至亲挚友在关键时刻的馈赠,一般应予收受。比如,结婚时亲友送的大件商品,在困难时朋友捐赠的钱物等等,在不影响对方经济承受力的情况下,应谢后收受或部分收受。

无论朋友所送的礼品是多是少,是轻是重,受礼者都应该一视同仁。在接受礼品之前,应该表示谦让;当对方诚意相送时,方可接受,接受之后,应表示感谢,并诚恳地向对方请求不要这样客气。对于不能收受的礼品,也应向赠送者表示感谢,但一定要说明不能接受的原因,使对方能够理解,同时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如果这时语言得当,理由充足,态度热情,还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和真情。

舞会中的礼仪

参加舞会,不但能锻炼身体、陶冶情趣,还可以结识朋友、扩大交际,这在社交活动中是一种集娱乐和交往为一体的方式。参加舞会同其他社交方式一样,需要讲究礼仪。

(一)舞会前的准备

无论参加何种舞会,都应注意将自己的容貌整理一下,头发要梳理整齐,面目要清洁。

参加舞会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可面带倦意愁容。如果感觉疲劳或身体不适,最好谢绝参加。

参加舞会的服饰最好能同环境融为一体,女士应以明亮色调为主调,服饰要美观醒目,配以合适的饰物。男士应以庄重的色调为主调,服饰要端庄、得体、落落大方。

在诸多场合中,可以说舞会是一个高雅的环境,参加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不落俗套,与人交谈态度平和,与人跳舞表现自然。

(二)如何邀请舞伴

通常情况下,在舞会上,都是男士邀请女士跳舞,在关系很好、彼此很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女士邀请男士。

男士如有意邀请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跳舞,必须先认真观察她是否已有男女伴舞,如有,一般不宜前去邀请,以免发生误会。

邀请舞伴时,男士应步履庄重地走到女士面前,弯腰鞠躬,同时轻声微笑说:“想请您跳个舞,可以吗?”弯腰以十五度左右为宜。

在通常情况下,两位女士可以同舞,但两位男士不能同舞。前者意味着她们在现场没有舞伴,而后者则意味着他们不愿意向在场的女士邀舞,这是对女士的不尊重。所以,只有两位女士在舞池内起舞时,两位男士才可以同舞的方式追随到他们身边,与他们共舞,然后分别组成新的两对舞伴。

在请别人跳舞时,邀舞者的表情应自然、谦恭、有修养,最好不要叼着香烟请人跳舞,这样会影响舞会的良好气氛,也会招致女士的拒绝。

特殊状况下,如果是女士邀请男士,男士一般不得拒绝。

等到音乐结束后,男士应将女士送到原来的座位,女士坐下后,男士应说一声“谢谢,再会!”然后方可离去。

(三)如何拒绝他人的邀请

参加舞会的时候,邀请者和被邀请者都应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表现出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雅的文化素质。被邀请者拒绝邀请时,则应注意要礼貌待人。

如果女士已经同意和别人跳这场舞了,则应向前来邀请者表示歉意,说:“对不起,已经有人邀跳了,等下一曲吧。”

在被邀请的人没有特殊理由的情况下,一般不应拒绝。如果决定谢绝,则应说:“对不起,我想休息一下。”或说:“真对不起,我不会跳舞。”以此来求得对方的谅解。

如果有两位男士同时邀请同一位女士,女士最好都礼貌地谢绝。如已接受其中的一位邀请,对另一位则应表示歉意,礼貌他说:“对不起,等下一曲吧。”

当女士对一位男士的邀请已经拒绝一次之后,,如果这位男士再次前来邀请,在确实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不应再次拒绝,而应愉快地接受邀请。

如果自己有舞伴,两人跳得很好,一般很少有人前来邀请。但如果有人前来邀请,则态度应开朗大方,不能一概拒绝。如果夫妇二人同去参加舞会,有人前来邀请夫人,先生应按礼节促请夫人接受,决不能代夫人回绝。

(四)美妙的舞姿

跳舞的风度,主要是针对人的姿态及表情,姿态是人的外在动作,表情则是人的内在感情。

舞姿应该端庄大方,整个身体始终应保持平稳正直,掌握好重心,身体不要摇晃。跳舞时,男女双方都要面带微笑,说话要和气,声音要轻细。

神情姿态要优美、自然、大方。,给人以欢乐感。表情应谦和悦目,给人以优美感。男士不要强拉硬拽,女士不要挂、扑、靠、扭。

跳舞的时候,男士的右手应手心向下外,大拇指的背面轻轻将女士的腰肢挽住。左手使左臂以弧形向上与肩部成水平线举起,掌心向上,拇指平展,只将女伴的右掌轻轻托住。女士的左手应轻轻地放在男士的右肩上,右手轻轻地搭在男士的左手上。

跳舞的时候,双方身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跳四步舞时,舞步可稍大些,表现出庄重、典雅和明快的姿态;跳三步舞时,双方应保持一臂距离,让身躯略微昂起向后,使旋转时重心适当,表现出热情、舒展、轻快和流畅的情绪和节奏;跳探戈舞时,随着节拍的弹性跳跃,由于男女双方的舞姿与步法变化较多,舞步可稍大些;跳伦巴舞时,男女双方可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扭动腿部及脚踝,肩部不应大幅度地摆动。

舞曲结束,男士应彬彬有礼地对女士说声:“谢谢!”然后再离开;也可伴女士回到原来的座位,并进行适当的交谈。如果女士原有舞伴,则新舞伴将女士送回原座后,说声:“谢谢!”方可离去。

格言小语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