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流沟通不短路(名师解惑丛书)
16406700000004

第4章 学校中的人际交往(1)

人际关系的调适方法

(一)如何克服害羞

羞怯是青少年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人际交往问题,它是指青少年在社交活动中,特别是与陌生人或异性交往时,产生的那种紧张、拘谨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怎样帮助学生克服怕羞的毛病呢?为此,可指导学生做到:

1.增强信心

对于因为认为自己有很多地方不如人而怕羞的人来说,千万不必为自己的短处而自惭形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要你经常能想到自己的长处,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并脚踏实地、兴致勃勃地去勇于实践,你的能力必定能充分发挥。

2.坦然面对议论

不难发现,那些羞于在公众场合讲话和羞于与人打交道的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最怕得到别人否定的评价。这样,越怕越羞,越羞越怕,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其实,正像俗语“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所说的那样,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不必过分看重。有时,别人的否定评价倒可以成为另一种激励自己的动力,推动自己努力前进。

3.充实知识

与人交往,一定要让自己的知识尽可能的丰富起来,要注意扩大知识面,这样,在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时,就不会因知识面过分狭窄而受窘。为此,可有意识地阅读一些有关社交知识的书籍,了解和掌握一些进行社交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增强锻炼

锻炼方法主要有:

反条件训练。即有自己设法创造各种条件,多次重复进行社交登场的预备练习,以使语言流畅和临场时情绪稳定。

暗示性训练。如果没有条件事先准备,当临上场感到紧张时,可反复暗示自己:“我非常镇定,一点也不紧张……”如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这种暗示,便可起到消除过敏、放松情绪的作用。

模仿性训练。即经常注意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际、泰然自若的人的言谈举止,以此来对照自己怕羞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5.技巧掌握

为了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应当承认,诸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引出话题,如何使谈话继续和中止,如何阐明自己的见解等,确实是有一些技巧的。这些技巧除了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外,主要还要在交往实践中学习。

(二)消除误会的方法

在朋友间、同学间各种各样的误会经常会发生。有些误会本是小事一桩,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可有些误会,若不加以说明,会使人牢记在心,如鲠在喉。对于这类误会,是要设法加以消除的。否则,不仅会影响同学间的团结,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发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帮助同学能消除误会,应要求学生做到:

1.坦然处之

发生误会后,坦然处之就好,即进行所谓“冷处理”。反之,如果感到自己受了莫大冤屈便急忙气急败坏地到处辩白,则可能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会有可能让大家看笑话。

2.宽容大度

对于那些冤枉自己的人,不要怀有怨恨。因为剑拔弩张,针锋相对不但于事无补,也许还会节外生枝,造成更大的误会。只要我们能像蔺相如正确对待廉颇的误会那样,误会就可能会成为“云尽暮山出”和“雪消春水来”的转机。

3.寻找根源

要头脑冷静地查找误会产生的原因,找到症结之所在。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在,那也不必着急,有谚道:“时间是澄清误会的明矾”。

4.对症下药

消除误会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与对你产生误会的人平心静气地面谈,也可转托其他人作解释。若这些方法仍不能消除误会,则可请老师或家长出面解释问题。实际上,由于错误的归因所造成的误会,倒很容易消除。因为只要事实摆出来,误会就会烟消云散。至于由于别人的成见,乃至恶意的中伤、诽谤所造成的误会,则对于这种人格的侮辱,应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勇于斗争,毫不怯懦。对于由于偏见所造成的误会,则不必过于重视。因为能扭转偏见固然很好,无力改变就随它去吧!

(三)正确面对同学背后议论的方法

据社会心理学家对9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有33%的学生对“你平时最害怕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是“最害怕被人背后议论。”怕人背后议论,实质上是一种恐惧性情绪反应。产生这种情绪反应的原因很多,但对青少年来说,大多起因于自尊心受到挫伤而一时又找不到摆脱这种挫伤的途径所致。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背后议论呢?为此,应要求学生做到:

1.端正姿态

应该平和面对生活中的议论,把被人背后议论看成是生活中的常事。被人议论,实际上是天天都在发生的事。人生活在群体之中,时刻与群体发生着联系。对正确的议论,我们应虚心听取;对不正确的议论,也可以置之不理。

2.不为所动

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人,往往是嫉妒心很强的人。他们害怕别人比自己强,于是制造事端,编造闲话,中伤你,刺激你,使你情绪不好,气馁松劲。如果你听了这些闲话后,就气恼不平,岂不正中这些人的下怀?一个人要敢于正视别人的议论,不怕别人议论,善于从别人议论中吸取“养料”,这既是意志坚强的表现,也是事业成功的条件。

3.勇于斗争

对于那些对你造成侮辱的,带有造谣、中伤、诬陷性质的闲话,应及时向老师、家长汇报,争取他们的帮助,向背后议论者提出批评。同时,要理直气壮地把事实真相告诉其他同学,让散布流言者“曝光”,这也是对他的帮助。

4.善于应战

应该明白喜欢背后议论别人的人,常常是一些性格狭隘、多疑善妒,既缺乏高尚生活情趣,又精力充沛的人。对于他们,还应该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伸出帮助之手,使他们能做一个心胸开阔、品德高尚的人。具体方法是:

坦诚地向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真相,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无中生有;

让他们明白到不负责任地背后议论人的危害性;细心地开导他们,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开导时要求他们进行“心理位移”法,即将心比心地想想要是自己被人背后议论将作何感受,从而唤起其同情心;

建议他们把充沛的精力用到学习中去,用到为他人排忧解难上去。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制止被人背后议论,并帮助教育好背后议论人者。

(四)正确面对受到同学嫉妒的方法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当某位同学成绩优异,或获得殊荣,或被委以重任,甚至当他(她)聪明灵秀或楚楚动人时,都可能有嫉妒伴随而来。为此,可要求学生做到:

1.我行我素,自然置之

消除他人对你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形成。易言之,就是遇嫉而进,继续走自己的路,不为别的冷嘲热讽、流言蜚语所分心、所却步。

2.主动求和、示弱的战术

当被嫉妒者感到幸福时,嫉妒者却因此感到不幸,这种幸运的反差便成为嫉妒者的嫉妒心理产生的源泉。因此,如果你能向嫉妒者主动吐露自己的不幸往事,自己所作出的超人努力以及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了。这往往会使对方对你的努力自叹不如,也会使对方感到你的谦虚,甚至会产生对你的同情,从而有可能使妒火“烟消云散”。

3.既往不咎,主动帮助嫉妒者

如果你能主动帮助嫉妒你的人,他就会感到:你的成就和进步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出于对理想的追求。当然,这种追求对他也是有益的。

4.寻求嫉妒你的人的帮助

嫉妒者为什么嫉妒别人呢?往往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心没有获得满足所致。因此,如果我们能不计较他的态度和言行,主动找他们去寻求某种帮助,使他感到“你也有要我帮助的时候”,因而自尊心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某种满足,这样,妒火的温度就可能降低下来。

5.和嫉妒者共同分享快乐

你成绩的取得与别人的帮助总是分不开的,因此,当你取得成绩并获得荣誉时,要注意不要冷落人家,更不要居功自傲。你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让大家包括嫉妒者在内都来分享你的欢乐及荣誉,这将有助于消除危害人际关系的空气。

(五)与同学和好的方法

同学间相处时间久了,难免发生矛盾,出现不和。事情发生后,有的同学试图通过交谈消除隔阂,重归于好。但又往往由于话不投机,致使双方越谈越僵,只好不欢而散。因此,如何与闹别扭的同学和好,也就成了不少同学为之搔首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能解决此类难题,学生应做到:

1.选择适当时机什么时候才算抓住与对方谈话的时机呢?一般说来,要做到:

在同学情绪高涨时说。

在同学喜事临门时说。

在同学有和解愿望时说。

在第三者有效调解后说。

2.针对同学性格特点,巧妙的说

为了能与你有了意见的同学和好,还必须针对同学的具体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说。具体说来,要做到:

针对同学的兴趣,从不同角度说。

针对同学的气质,从不同侧面说。

3.尊重他人人格,有礼貌地说

人与人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出现不和,大多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要想与闹别扭的同学和好,还必须在言辞上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做到以礼待人。具体说来,要做到:

讲究“卫生”,不说脏话。

控制情绪,不说气话。

主动检讨,不说空话。

赤诚相见,不说假话。

(六)开玩笑的方法

同学之间在一起相处,自然会开玩笑。好的玩笑,据心理学家研究,至少可以给人带来四点好处:第一,开个好的玩笑,可以使人获得情绪能量的释放。第二,开个好的玩笑,可以活跃群体心理气氛。第三,开个好的玩笑,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亲近感。第四,开个好的玩笑,可以使人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增长知识,该匡正的匡正,该变通的变通,若能这样,人就会在玩笑中变得聪明一点。但是,低级庸俗的所谓“开过了头”的玩笑,则是一种恶作剧,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同学之间究竟怎样开玩笑才能有益无害呢?人际心理学家认为,应该注意以下10戒:

1.戒不看对象。

2.戒不看场合。

3.戒不看时间。

4.戒不问心境。

5.戒取笑缺陷。

6.戒搞恶作剧。

7.戒出人之丑。

8.戒不相对等。

9.戒不讲分寸。

10.戒污言秽语。

朋友间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