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责任心够强吗(名师解惑丛书)
16406800000013

第13章 对家庭负责(2)

下午,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请来了厨艺高手——姥姥。在姥姥的亲自指挥下,我才不至于忙得手忙脚乱。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听门响了,姥姥说:“灿灿,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回来了。”“别出声。”我小声对姥姥说。爸爸妈妈推开门,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姥姥在一旁唠叨着:“这是你们的宝贝女儿的点子,要为你们过生日……”只见爸爸妈妈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紧紧把我搂在怀里,不无动情地说:“灿灿,爸爸妈妈的好孩子,你真的长大了……”

读完此文,我们会乐在心里,笑在脸上。

是啊!母爱如海,父爱如山,儿女也应该涌泉相报。作为教师,有义务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二、家长是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监督者

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性,使父母们对自己的子女疼爱有加,大都依顺着子女的性子,而对意志、自理能力、协作精神及责任感的培养都存在严重不足。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

三、学生是学生养成家庭责任感的体验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包括学生)就是不可能的。”

“小小采购员”活动是家庭责任意识培养研究系列体验活动之一。布置任务后,学生在假日期间纷纷上街采购,主动做饭,自觉担负起家庭责任。活动结束,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懂得了挣钱的不容易,而且还让我们知道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活动中,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真正了解父母的苦和累、甜和乐,以后,我会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生活的小主人,成为自己的骄傲,”“锻炼了自己的自主能力。”真是体验是最好的老师。

学会感恩从孝敬父母开始

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受着他人的恩。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

人一旦有了知恩的意识,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报恩意识——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来回报所有人的恩惠,回报这个社会的恩惠,就能有自觉地、无条件地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责任感,而不大在乎自己是否吃亏,是否得不偿失。

说到报恩,我们会首先想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国古人讲求孝道,原本称得上一种传统美德,但古人往往把它绝对化、极端化,甚至传说有的晚辈做出了“哭竹”(三国时吴国孟宗的后母喜欢吃竹笋,大冬天让孟宗外出采集,孟宗到竹林后,失声恸哭,一大片竹笋便奇迹般地长出来了)、“卧冰”(晋代王祥的后母喜欢吃鱼,王祥在冬天中脱掉衣服,准备剖冰捕鱼,突然冰自动解开,两条鲤鱼跳了出来)、“尝秽”(南朝庾黔的父亲庾易生病,庾黔为了探知病情,取来父亲的粪便品尝)、“割股”(相传有古人割取自己的大腿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之类的“愚孝”,理所当然要遭到后人的反感和唾弃。

但是,如有的人现在反过来,完全不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过问父母的生活,不关心他们的健康,则又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化和绝对化。浙江湖州市南浔镇有一位母亲,生了一对有出息的双胞胎儿子,小儿子即将出国,大儿子也在国内一所大学戴上了博士帽。可就是这个大儿子,在22岁大学毕业时,仅仅因为母亲提醒他泡了三天的衣服如果再不洗就要发臭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便从此不再对母亲开口叫一声“妈”;当母亲不大同意他与其身患乙肝的对象结婚时,他固执己见结了婚不说,更从此不认亲娘了;母亲给他写的信,他全都原封不动地退回;为了避开母亲的“纠缠”,他连住址都不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心的老师把他的传呼机号码告诉了他母亲,但母亲打通电话后,他一听是母亲的声音,就“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

多么令人伤心、让人愤怒的事!它典型地反映了现在一些自诩“新潮”的年轻人,已经完全背弃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完全丧失了最起码的人之常情,蜕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父母终究是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尽管不一定全对,但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和拳拳爱心,却是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的。退一步讲,就算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和爱心显得十分有限,但他们作为老人和长辈,也完全有理由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赡养。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赡养我自己的父母,以及他人的父母,爱护、抚育我的孩子,以及他人的孩子),现在一些人连“吾之老”,都不愿“老”,更不用说“人之老”了。不知他(们)是否想过:有朝一日我年纪大了,子女也像当年我对待父母那样对待我,该如何是好?

有感恩的心,表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有报恩的心,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态度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高度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一个21岁女生刘芳艳的事迹感动着荆地,感动着宁夏山川。

大概命运对刘芳艳不公,本来母亲已双目失明,14岁那年,父亲因病撒手而去。面对家庭的突然变故,刘芳艳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怀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她克服重重困难不仅完成了高中学业,还考取了大学。在湖北求学期间,她一边勤工俭学,一边认真完成学业,为了把双目失明的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她毅然休学8个月打工,终于把母亲接到学校。我们从刘芳艳身上,看到了一种自强自立、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的坚强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品格和精神,刘芳艳才能和母亲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激励自己,感动他人。

刘芳艳不被困难所击倒,能在逆境中奋起,从“自强不息”到“自尊自爱”,从“坚守责任”到“永不放弃”,再到“笑对逆境”,那种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催人进取。对刘芳艳而言,克服困难的理由也许很简单,因为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更要对生她养育她的母亲负责,对关爱她的社会负责。尽管日子过得很苦很难,但她却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成长,得到了常人无法感受到的充实和幸福,并在生活的磨难中锻造出非凡的勇气和信心。古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刘芳艳用自己的言行实现了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

但是,在现实生活种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只知道在顺境中享受,一旦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些困难或挫折,就会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或选择逃避,轻易地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说到底,他们缺乏的,就是刘芳艳那样的品格和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面对挫折、苦难和“拦路虎”,有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才能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喉咙,从挫折和困苦中汲取成长的智慧,把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像刘芳艳一样勇敢克服困难,看到别样的风景。

“态度决定一个人成功高度”。学习刘芳艳,就要学习她自强自立、乐观向上、敢于承担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这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须知,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困苦,都不会因为人们的放弃或逃避而减少。相反,自强自立、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的坚强品格和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摸索出战胜困难、克服苦难的方法,变阻力为动力,书写出人生和事业的辉煌篇章!

格言小语

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人类社会是一小群比较坚强而又伟大的分子建筑起来的,他们的责任是不让狼心狗肺的坏蛋毁坏他们惨淡经营的事业。

——罗曼·罗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