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平衡发展你的大脑(名师解惑丛书)
16407500000013

第13章 大脑的学习潜能(2)

(3)寻求最佳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有共性也有个性,最佳结构必定因人而异。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知识根基深厚,恩格斯则对阶级斗争状况和自然科学十分精通,而他们两人在共同的理论著作和革命实践中通过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前人或他人的最佳结构可以借鉴,但绝不可以照搬照抄。在知识的构成上有一定的个性,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风格。因此,要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寻找最佳智能结构,就必须深刻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目标,使三者有机地统一,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设计。

(4)锻炼心理品质。心理品质,一般包括性格、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方面。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许多出类拔萃的名家年轻时并没有非凡的智力,后来却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一点非常相似:兴趣广泛、意志超群、无所畏惧,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人。主观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却恰恰更能够锻炼成才。

2.提高你的注意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不断对我们的感官加以刺激。这就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妨碍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影响我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清楚、深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善于调控自己的注意力,使它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而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怎样才能提高注意力呢?

(1)要明确注意的目的。要努力增强注意的目的性,通过语言这个第二信号系统给自己下达注意任务,训练自己善于把感觉和思维调遣、集中到当前目标上来的能力。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钻研哥德巴赫猜想,达到了如醉如痴、忘情忘我的程度。有一次,他自己撞在树上,还问是谁撞了他。有时疾病已折磨得他不省人事了,他却还记挂着数字和符号。这就是因为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统统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之上。明确的目标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中形成了单一的、稳定的优势兴奋中心,生活中的其他刺激在感官、神经和大脑中的反映都被抑制了、淡化了,以至于达到了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程度。

(2)要培养对注意对象的兴趣。有趣味的事物,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悠扬悦耳的音乐、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华美的衣着、姣好的容貌等,很容易吸引人们去顾盼或倾听。但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自己原本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做的事,这时,我们就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情上来。但要长时期地迫使自己注意枯燥无味的事物是很困难的,这种有意识的注意难以稳定、持续,因此,要设法唤起自己对必须注意的对象的兴趣。我们在初学某种知识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对这种知识的陌生而感到枯涩艰深,但只要坚持学下去、钻进去,我们就会逐渐品尝到发现的喜悦,体验到探求的乐趣,于是兴趣渐浓、注意力的集中就不再费劲,原来迫使自己进行的有意注意就渐渐转化为乐此不疲的无意注意。

(3)需经常进行调控注意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集中精力注意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力求在大脑中只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会提高自己调控注意的能力。毛泽东年轻时为了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常特意到闹市中去读书,要求自己做到身处闹市而不闻喧闹之声,专心致志于书本。这就是一种提高注意力的有效训练。常此练习,就会使自己的注意力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集中,又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及时地转移。

魏格纳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调控注意的能力。

学习方法训练

1.螺旋式训练

螺旋式的学习法,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每一循环都比上一个循环更高一层、更进一步。与“金字塔”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够更迅速地理解和获得知识;与“电线杆”式的学习方法相比,它能更广泛地了解所学内容的全貌。这种螺旋上升式学习,可以说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格式塔”指的是把许多现象综合为功能单元的一种系统,也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一种循环。后一循环需要以前一循环为基础,而又比前一循环更深、更高,而且后一循环的学习又使前一循环得到丰富的补充。

“金字塔”式的学习,对具有系统学习条件和充裕学习时间的人来说,这必然是有利的;“电线杆”式的学习,对于那些聪明颖慧、理解力强的人、也是可行的。那么,对于那些既无大学学习条件,又不具备超群智力的广大学习者,用勤奋和毅力,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以螺旋上升式方法学习,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2.快速学习训练

快速学习法,是指人们以高于平常所使用的方法的速度灵活、迅速地掌握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是越来越快,信息如同洪水一样不断涌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应付新知识的洪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件很难记住的事情,若是你有意识地向别人讲述几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记住或理出头绪。这是因为当你讲述的时候,为了说明它们,脑筋也紧张地活动,许多概念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强化,化为自己的知识;许多杂乱无章的“因子”在“表现”它们的时候,得到了整理,使它们更加条理化、清晰化了。

快速学习法正是根据此原理展开学习的。在用这种方法学习时,先不求完全的理解,也不去听别人的讲述,而是拿到书本后,直接根据书前的目录,开动自己所有的潜在知识,先进行一次“自我讲授”。然后打开书本,进行第一次通读。通读时不记笔记,更不问人,只是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经过这次通读,第一次“自我讲授”的不足之处、谬误所在都会跃然纸上,使你体会颇深,受益匪浅。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编制出一张精炼适用的“目录一览表”,对照着它进行第二次自我讲授。这次的讲授应比第一次更完善、更丰富,许多模糊之处也会渐渐清晰起来,印象也会大大加深。接着,又可以第二次通读教材,这次的通读所获得的感受、心得和体会便会像闪光的亮点一样永远记在心里。当你再进行第三次自我讲授时,就会更加顺利,发挥也更加开阔……这样,经过了四到五个回合的自我讲授和通读、精读后,你就能得心应手地掌握这门新学问了。

提高学习效率的秘诀

秘诀看起来好像只要掌握了就很简单,可做起来却并容易。假如你能够按照这些“秘诀”学习,并且能够坚持很长时间,直到养成习惯,你的学习、工作成绩自然就会渐渐提高。能够做到这一点,你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效率就会不断加强。

1.当场了解

听课,对于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听课时要了解所学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上课之前就必须做好预习。因为预习是达到以上目的的保证。听课时必须做到所学内容全部当时了解,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在课堂上问,直到全部弄懂为止。

2.反复练习

或许大家都清楚,即使听课时便会理解所学内容,但时间长了,也难免遗忘。想一次就记住所学的所有内容并且永不遗忘,是不太现实的。

要想记住所学的内容,而且长久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没有完全忘记之前,反复复习,并不断地重复这种记忆,这样就能使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对于有些特别难的问题,应该视情况增加复习的次数。

3.不能投机取巧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以下情况:做练习时,不好好思考,而是直接看答案或借同学的练习本抄抄就完了;考试前也不认真复习,只想碰运气。

这只是图一时的轻松的方法。如果时间长了,你的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再想迎头赶上就较困难了。

读书与学习其他任何技能一样,若不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的话,是很难达到最高境界的,有可能只到某个阶段,就寸步难行了。就像盖房子一样,如果基础不牢的话,那么即使是轻微的地震也很可能将其震垮。

4.掌握学科的学习要领

各门学课都有不同的特点,都会有学习要领。比如数学的学习要领就不适用于语文;英语的学习要领运用于化学,就会格格不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道理,而是将学习一门课的要领运用于所有的课程,这样,就难免会感到吃力、效率不高了。

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那些学习习惯,除非我们能下很大决心,要不然是很难一下子完全改变过来的。我们应该多学习其他人的学习方法和老师的学习经验,赶紧纠正以前错误的学习习惯。

5.培养读书的习惯

培养一个好习惯,能造就一个人,但一个坏习惯,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素质教育强调形成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稳定的基本条件。好习惯不会凭空形成,要反复训练。

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与坚持自学五个方面的习惯,其中以阅读的习惯训练难度大,费时多。阅读的习惯包括默读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课文要仔仔细细读的习惯和圈点批注、积累阅读材料的习惯。仔仔细细地读究竟要仔细到什么程度?我以为至少应具有悬猜想,求异思辨等多种习惯,才可能达到这“仔仔细细”的境界。这些是学生必有的阅读习惯,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反复训练。

比如,在上某门课程之前,如果你自身就对这门课特别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特别下工夫将其钻研一番,在上课的时候,你就会表现得特别认真。这样,你以前从未发现的潜在才能就会逐渐显现出来,使学习成绩日渐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