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提高你的演讲能力(名师解惑丛书)
16407700000001

第1章 演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1)

演讲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演讲是一种言语表现,但并不是所有的言语都是演讲。人们的自言自语、感叹唏嘘不是演讲;日常的寒暄聊天、一般性的个别交谈,也不是演讲。望文生义,简单地把“演讲”解释为“表演+讲话”,也未免失之偏颇。演讲是一种大众传播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这一传播系统的主要要素和环节有:演讲者、演讲词、听众。他包括演讲者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认识环节;演讲者与演讲词之间的表述环节;听众与演讲词之间的再认识环节。其中演讲者、演讲词、听众被称之为演讲三要素。

如何做好演讲前的准备呢?我们先从以下几点加以介绍:

(一)演讲前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自信是演讲时必备的心理素质。

许多人害怕当众说话,许多人又希望自己能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建立自信心的过程就是与怯场心理作斗争的过程。

我们把人们当众说话产生的恐惧心理称之为“怯场”。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学家戴尔·卡耐基在总结他毕生从事于演讲教学生涯的体会时说:“我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协助人们去除恐惧、培养勇气和信心。”所以说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演讲实践是消除怯场心理的途径之一。

(二)演讲前要准备好合适的话题

选择一个合适的演讲主题,或者为已确定的演讲主题选择演讲材料,是演讲时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我们把选择主题和材料的准备工作统称为选择话题,并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

1.选择听众喜欢的话题;

2.选择演讲者最熟悉、最热爱的话题;

3.善于从演讲现场发掘话题。

(三)演讲前主题先明确

1.演讲选题的确定

萌发了演讲动机的同时,就基本上确定了演讲的目的;根据这个最初目的,必须选择议题,确定中心。这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演讲的主题和价值,影响着演讲的成败。

所谓议题,指的就是演讲的内容。选题就是选择话题,确定谈哪方面的内容。演讲者总是通过阐述、分析、论证议题来表情达意的。那么,究竟如何选题呢?我们认为,选题的基本原则应当是:

(1)主题应体现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

(2)注重听众的要求,内容有的放矢;

(3)话题符合自己的身份,不防“驾轻就熟”;

(4)注意演讲的外在环境,考虑预定时间。

2.演讲主题思想的确定

选定了议题,就有了演讲的大方向,但仅有大方向还不行,还必须确定一条具体的途径,必须确定主题。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思想性的强弱,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影响到论证方式和主题调度。它使主题具体化明朗化。没有明确的主题,演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偶像,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会让人不知所闻,不得要领。

演讲主题思想要集中。一般来说,一篇演讲只能有一个主题,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阐述。否则就容易出现焦距模糊、旁生枝蔓的毛病。主题要求鲜明、正确、新颖、深刻。鲜明,是指主题要贯穿于全篇,能够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正确,是指其观点见解具有积极意义,能使听众受到教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新颖,是指见解独特,给人以醒目之感,对听众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能激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深刻,是指提出的主张和见解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听众受到启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在选定角度和发掘深度上下功夫,做到立意深远。庄子云:“语之所贵,意也。”元代陆辅之《词旨》指出:“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可见立意的重要。

如何把握演讲前的心理准备

演讲不是一次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交谈,而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社会沟通活动,它要求演讲的内容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要求演讲者面对几个、几十个、上百个或上千、上万人能侃侃而谈,能表情达意,而演讲的目的要能明是非,传信息,要能鼓舞人、教育人,因此,任何一位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重视演讲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演讲前准备得越充分,那么演讲获得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演讲是一种精神所特有的劳动产物,因此,一次演讲它不仅是对演讲者思想、文化、知识、表达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演讲者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演讲者获得演讲的成功,而心理素质差的演讲者也许还没有登场就败下阵来了,因此培养演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们所说的演讲心理指的就是演讲者对演讲实践这个客体的反映和感受,是演讲者在进行演讲实践时所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过程。

演讲者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有:

1.追求真理的心理素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篇演讲的真正的感动力并不在于演讲当前所针对的那个目的(个别具体事例),而在个别事例可以纳入的法律、规则、原则之类普遍规范。这些规范作为国家的法律规则,或是作为伦理的、或宗教的箴规、情操、教义等等,原已采取普遍的形式而独立存在。”黑格尔所说的“真正的感动”,并不是演讲当前针对的那个目的(个别具体事例),而是可以纳人、导致、引出“普遍规范”的一种“普遍的形式而独立存在”,这就是普遍规律的东西,亦就是真理。

在演讲过程中追求真理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演讲者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扬真理的演讲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讲,才会是名垂青史的演讲。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讲》如此,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也是如此。这一切都是演讲者追求真理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对真理追求的内在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要想产生这些名垂青史的演讲传世之作是不可能的。

所以,演讲者在演讲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面对听众无病呻吟,也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去哗众取宠,否则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2.演讲创作上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演讲创作中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体说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是联想与想象。

在演讲创作过程中演讲者的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演讲创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说明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昭示给人们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个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讲辞在文体上更像是论说文或议论文。所以形象思维在演讲创作中只是暂时的、阶段性,占主导地位的是逻辑思维。但是形象思维在演讲创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演讲创作中也起着逻辑思维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陈述、形象的描绘等等,离开了形象思维同样完不成任务。

那么,联想和想象在演讲创作过程中又有哪些作用呢?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创造性的”,丰富想象在演讲创作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想象可以为我们的思想插上一双展翅高飞的翅膀,没有了想象,我们的思想就飞不高、飞不远,我们的心灵就不会丰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多彩;而联想又帮我们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之间找到联系,让我们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头绪,在千变万化中找到根本。另外,想象和联想也让我们的演讲创作得到升华,让我们的演讲主题更深刻,让我们的思维材料更丰富,让我的演讲构思更灵活。

3.语言表达的心理素质

演讲者有了演讲的动机,进行了良好的演讲创作之后,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演讲的表达,也就是把演讲推入到最后的实施阶段。这一时期对演讲者心理素质的考验更为严峻。

演讲者在演讲时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到了演讲的表达阶段显现得更为突出。这时演讲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几种心理准备。

(1)鼓起勇气,充满自信,克服怯场。

怯场很多人都经历过,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在初登讲台时也是心口发慌,两腿发抖。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曾在一次讲演后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颇抖。”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演讲家,我们也一定会从不能到能,而且我们要知道演讲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气,勇敢登台,相信你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胜利已离你不远了。

(2)精神饱满登台演讲。

演讲者一定要在登台演讲前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情绪登台演讲。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所说的什么内容都没有。”而且,饱满的情绪也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打动听众,因此我们在登台以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给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听众对你的演讲充满信心。

(3)在演讲的过程中学会与听众沟通。

我们知道,演讲是一种双向交流,因此,演讲者在登上讲台之后,就要学会与听众交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讲才会是适时的、得体的,也才会是成功的。

演讲者千万不要骄傲的认为自己高于听众,不论你知识多么丰富,阅历如何广博,准备怎样周详,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听众中并不乏真知灼见,在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往往也是可以“讲、听相长”的。

总之,演讲者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但在演讲前,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作一些准备工作也是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演讲的朋友不妨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多下点功夫,相信这些功夫是不会白下的。

演讲前如何收集材料、选用材料

(一)如何收集演讲的材料

如果说演讲的主题是灵魂,那么演讲的材料就是血肉,为了使演讲稿丰满,我们就要在确定了演讲主题后,广泛搜集演讲时所要使用的材料。那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占有材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