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提高你的演讲能力(名师解惑丛书)
16407700000002

第2章 演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2)

总的来说,我们演讲中所使用的材料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直接材料,二是间接材料,三是创见材料。

1.演讲内容直接材料的收集

我们这里讲的直接材料就是演讲者在日常工作、劳动、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是演讲者亲身通过对社会的观察、体验、感受、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同事、亲朋小事,哪怕我们走在马路上,在商店购物都可以见到、听到一些令我们悲、令我们喜、令我们忧伤、令我们思索的事情,面对这些国事、家事、天下事,只要我们是个有心人注意观察、总结,留意记忆,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建立起一个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库,这些第一手材料较之其他材料更生动、更鲜活、更具体、更真实、更独特,也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觑直接材料的收集。直接材料是我们演讲获得成功的最宝贵的材料。

2.演讲内容间接材料的收集

这里所说的间接材料,也就是演讲者从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集到的材料,也可称为第二手材料。我们的演讲者都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中,都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因此,不可能事事、处处都亲身地体验、观察,而大量的材料则要依靠其他传播媒体的传入。间接材料的优点是范围广、内容丰富,它避免了个人经验的不足,为演讲者收集,选用材料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而且间接材料很多都是经人加工整理过的,是一些比较成型的材料,因此,他人在整理、加工时必然要有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在收集使用间接材料时就要注意作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工作。另外,间接材料因为多是在公众中传播过的材料,因此,有些就缺少独特性和新鲜感,我们在收集时就要注意考虑这一点。

间接材料的收集同样还需要每一位演讲者做一个有心人,要把从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看到的可以利用的演讲材料随时的收集起来。因此,广大的演讲爱好者,要把功夫下深一些,扎实一些,在收集材料上大下工夫,“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中甜”正是艰苦收集材料和最后的演讲效果之间的一种写照!

3.关于创见性材料的整理

这里所介绍的创见性材料就是指演讲者在大量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演讲者经过归纳、分析、研究所得的。

我们知道,由于人的许多思想火花和艺术灵感是瞬间即逝的,因此,当一个火花,一个艺术灵感在头脑中形成时,我们就要不失时机地将其记住,所以才有了著名的作家半夜睡梦中出现灵感也要起身找来笔纸记下来的佳话,也才有了著名的写手忘记了吃饭睡觉,废寝忘食地奋笔疾书,作为我们就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及时记录下来,以免过后用时又想不起来。

在收集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创见材料都要有闻必录吗?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侧重于那些对我们演讲有用的材料,一般来说,收集材料可分为广泛收集和专题收集两种:广泛收集,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将你认为以后对自己演讲可能有用的材料随时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收集没有主题,也没有范围,是一种广泛的材料储存。专题收集,是事先就想好一个题目,即确定目标、划分了范围,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比如,可以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有关热爱祖国的人和事,将我们在工作学习中见到的先进人物、事迹报道,将我们歌颂祖国及优秀的革命故事收集整理,当国庆节或建军节这样的节日来临时,你的收集就派上了用场。

演讲者在进行这些材料积累的时候,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卡片、笔记本、剪报等等形式。我们收集记录下来的材料记在卡片上、笔记本上或活页纸上,然后定期整理归类,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材料库,需要时随时从中取用,非常方便。

(二)怎样选用演讲所需要的材料

演讲者收集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用,那么,在演讲中我们应选用一些什么样的材料呢?

1.选择能说明主题思想的材料

演讲者有了丰富的材料库,并不是材料库里的所有材料都要用到演讲中去,我们要到材料库中去选,选取材料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材料要能体现说明主题。

在选择演讲材料时,一定要从主题思想出发,既不要滥竽充数,也不能不忍割爱。有些人在写演讲稿时,从兴趣出发,不管材料能不能说明主题,都用到讲稿中去,结果不仅不利于说明主题,反而妨碍了主题的表达。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手中的材料很好,不用太可惜,硬把它塞到演讲稿中,结果是牵强附会,也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我们在写演讲稿时,一定要避免上面两种毛病,有用则用,无用则弃,只有如此,你的演讲稿才会是一篇好的演讲稿,你的演讲才是成功的演讲。

2.选择适合主题思想,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

我们所说的典型意义的材料就是指有规律性、普遍性,能说明主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用到演讲中去,不要选择那些个别的、特殊的材料,那样的材料不起支撑作用,相反会给人偏颇极端的印象。

所选择的典型材料不一定是大事、名人、伟人的事迹,相反,那些细小的普通人的事迹往往更能说服人,也更具有典型意义。

3.一定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写演讲稿不是进行文学创作,演讲稿中所使用的事迹也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来不得半点杜撰,而且也不允许利用联想或想象去丰富本来就不存在的细节。因此,演讲的材料不允许虚构,它是真实可信的,是经得起论证推敲的,是不怕事实、时间检验的,尤其是事迹演讲更是如此。

我们要求演讲中的事迹必须确有其事,演讲中的人物必须真有其人,千万不要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写进演讲稿中,否则产生的恶劣后果不堪设想。

4.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

我们所收集的材料是有新旧之分,距发生时间越久远的材料就越陈旧,相反距发生时间越近的材料也就越新鲜。材料越新,时代感也就越强,离听众的现实也就越近,也就越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选择演讲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新鲜的材料。例如,我们要讲“刻苦学习”的主题,材料比比皆是,但如果你选择某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事迹做材料,也就比讲古人好得多,因此,选择新鲜的材料也是我们写演讲稿选用的一个衡量标准。

5.选择适合听众心理的材料

演讲者在演讲之前,首先要明白面对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听众?这些听众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他们关心什么?只有了解听众,我们的演讲才是有的放矢,我们选用材料才能符合听众的心理,才是听众爱听的喜欢听的。比如,我们要讲“今天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歌颂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如果面对的是工厂的工人,那么我就可以选用工作环境的变化作材料;如果面对的是街头巷尾的老人、妇女,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作材料;如果面对的是党政干部,那我们就不妨拿数据作材料……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材料,听众才能喜欢听,否则演讲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6.根据演讲不同的类型选择的不同的材料

演讲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仅从功能上就可以把演讲划分为“使人知”、“使人信”、“使人激”、“使人动”、“使人乐”的演讲。这里,我们也可以将它们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说理为主的说理性演讲,一类是以抒情为主的抒情性演讲。当然,说理性演讲并不完全排斥感情的抒发,而抒情性演讲也不完全拒绝理论的升华。

这两类演讲在选用材料上是不一样的。说理性演讲更注重说明问题,因此它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更为清晰,它使用的材料一定要真实、严密、逻辑性强,而且演讲创作要对材料进行量性的分析、升华,使之更利于说明问题;而抒情性演讲使用的材料,则要求更具体、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唯有如此你的演讲才能声情并茂。

格言小语

1.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3.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口才的力量

古往今来,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就有了战斗的号角,就有了胜利的曙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古有战国苏秦数国游说不辱使命,三国孔明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近有革命领袖宣传爱国救亡图存演讲规起云涌,不战屈人之兵,谋划临阵倒戈,战前的动员,士气的鼓舞,人文的凝聚,乾坤的扭转……这一切都要通过口才表现出来。口才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推动了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口才,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演讲在车间,流汗只等闲;演讲在军营,热血在沸腾。在课堂,在舞台,在社交场所,在谈判桌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就需要对话,就需要高超的讲话能力。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慷慨陈词,掷地有声,讲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口才的威力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国务委员吴仪在中国加入WTO谈判桌前,语出惊人,智慧胜人。口才体现了“说得出的能力,做得到的成就”。

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人讲话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他的生活层次,一个企业员工的整体讲话水平,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公民的整体讲话水平则反映着这个国家的兴衰和国际竞争的成败。大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求职、晋升、谋发展,哪一种离得了口才呢?其实,你有一千个理由羡慕别人的口才,你更有一万个理由成为具备高超讲话能力的人。找到路,则不怕路长,不善讲话不要紧,关键的是要认识口才的重要,加强学习,因为讲话能力可以通过日常训练百炼成钢。日日行,千里不在话下;天天读,万卷亦非难事;时时练,讲话能力就会日益增强。到那时,你就会口吐莲花,笑傲江湖;妙语连珠,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