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名著之旅——幻想之旅
16409300000008

第8章 海底两万里(1)

科幻小说的典范之作

背景搜索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2.8~190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毕业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为此不仅受到父亲的严厉训斥,并失去了父亲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他十分欣赏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继续创作的过程中,凡尔纳感到文学创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发现当时文坛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试图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进戏剧。比如大仲马是将历史学融进文学,而巴尔扎克则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这时凡尔纳发现,只剩下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

于是凡尔纳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试验,创作出《冰川上面过冬》等作品,但未发表。

1856年凡尔纳乘火车来到北部城市亚眠,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一见终情并求婚,继而结婚。接着凡尔纳搬家过去,从此开始认真创作。其时29岁。

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赏识此书的编辑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与之结下终身友谊。黑格尔与凡尔纳签订合同,一年为其出版两本科幻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试验多种写法,朝多种方向进行探索,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出版两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开始成熟,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创作出《80天环绕地球》《太阳系历险记》(中译《大木筏》)《两年假期》等优秀作品。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长。

凡尔纳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创作减少并进入衰弱期,其《卡尔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传性,表现了生活中隐秘的侧面。

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4日失去知觉,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殡,全世界纷纷电唁,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尔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有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觉变得能够触摸的本领,其感觉是全方位的,从平淡的文学中传达出某种人类的热情。但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的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从其作品人物性别单一化上还可看出他对女人的偏见,隐隐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态。此外凡尔纳的作品中充满了明显的社会倾向,是一个爱国者(法国人最好)、民族解放主义者(支持被压迫民族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从某些作品中表现出无秩序者),最后还是一个银河帝国主义者(有缔造宇宙帝国的欲望)。

凡尔纳的作品里充满了知识,但他本人却是一名宇宙神秘主义者,对世界有一种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说中,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刻,主题也常常重复。

但总的来说,凡尔纳的尝试仍然是伟大的。他写的虽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读后仍使我们激动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作品快读

一八六六年,一个巨大的怪物突然在大海中出现了。这个怪物的身体为纺锤形,身上不时发出磷光,其体积之大和速度之快使鲸鱼都望尘莫及。人们对这一怪物的出现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海蛇,也有人认为是海麒麟,但都不能加以肯定。每当争论告一段落时,便有一只船被怪物钻破船底而沉没,于是一轮新的讨论又开始了。大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怀疑这一怪物是一只巨大的独角鲸。于是,美国为此专门派出了一支追踪船队。

“独角鲸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巴黎博物馆一名教授及其助手,因此他们受追踪船队的邀请,登上了装备有捕获大鲸鱼所有器械的驱逐舰,为捕捉这一怪物踏上了征途。

船队为了寻找这只独角鲸,漫无目标地在大海里航行了三个多月,但独角鲸却毫无踪影。正当他们考虑停止追踪时,独角鲸终于被发现了。捕鲸飞叉能手刚要抡起飞叉猛刺过去,不料反遭独角鲸的攻击,教授、助手和飞叉能手三人一下被抛进大海,多亏三人紧紧抓住怪物的后背不放才得以脱险。教授翻身站起来,爬上这个怪物的最高处,仔细观察四周的情形。现在他可以确定,这是一个非常坚硬、难以穿透的人造物体,完全没有海洋哺乳动物身体的柔软度。教授判断这是一艘钢板制的巨大潜艇。

这艘潜艇被命名为“鹦鹉螺”号,它的主人是尼摩船长。尼摩船长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英语和拉丁语,他一心想与世隔绝,修身从事航海生活。三人的到来使他大为光火,为了让三人替他保密,在三人保证永远不再返回陆地的前提下,他才允许三人进入潜艇。

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只吃取白海洋中的食物,他们用的餐巾用某种贝类的足丝织成,睡觉的床铺用最柔软的甘藻制成,房间里的芳香剂用好几种海草蒸馏而成。“鹦鹉螺”号的动力是电力,电源则是海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钠。它是当前世界上第一艘能够潜入万米深海底的潜艇。此外,“鹦鹉螺”号里还收藏有一万两千册图书和无数的海洋标本。墙上约有三十幅著名画家的绘画,包括拉斐尔的《玛利亚》、达?芬奇的《圣女》等。还有一些闪闪发光的古代盔甲和著名雕刻作品的大理石复制品,足以算得上是一个高水准的小型博物馆了。墙上除了这些名画外,还挂着很多机械仪器,有温度计、气压计、温度计、暴风警报器,乃至罗盘、利用太阳高度来确定纬度的六分仪、日夜都能使用的望远镜等,有的仪器连教授也感到很陌生。此外,“鹦鹉螺”号最快时速可达五十海里,能随心所欲地浮在海面上,它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正是尼摩船长本人。

尼摩船长计划从日本海出发,打算航行海底世界一周。于是,教授等三人随同尼摩船长开始了对奇异的海底世界的游览。

“鹦鹉螺”号首先潜行于太平洋,随后又进入印度洋。在此期间,教授三人和尼摩船长一起穿过了无数的岛屿,他们身着先进的潜水衣,潜入海底,欣赏了美丽的珊瑚礁和形形色色的鱼类,进入到一片海底森林,森林的地面起伏不定,还夹杂着小岩石,令人举步维艰。教授发现在海底,动物和植物很难分辨。另外,他们还参观了渔民捕捞珍珠的技术。而当“鹦鹉螺”号通过波斯湾和红海时,尼摩船长突然宣布要让“鹦鹉螺”号驶向地中海。正当教授三人感到惊奇时,“鹦鹉螺”号转眼之间便穿过苏伊士运河并经被尼摩船长命名为“阿拉伯隧道”的海中峡谷进入了地中海。在参观完海底火山后,“鹦鹉螺”号驶出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