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帝红颜Ⅲ:朕只要你做皇后
1641000000094

第94章

翌日,黎明的安静之中,街道上隐约响起车队马蹄行进之声。这是前往玉州的钦差卫队,并护送着百万赈灾款。

玉州与金城,一南一北,相距甚远,即使卫队日夜兼程,也要半个月才能赶到。

出了城门,官道宽阔平坦,车队行进很快。按照商议好的计划,周靖与一位大人带领十人的御前侍卫队快马兼程先赶往玉州详细了解灾情及玉州采取的措施,交割赈灾各项事宜并主持赈灾的前序工作。周桓与另一位大人带领钦差卫队,负责护送赈灾银款,紧随其后。

没有银车的拖累,周靖八天后便到达了玉州下属县城。

一进入玉州地界,放眼望去庄田尽毁,到处都是大水肆意后的痕迹。道路坑坑洼洼,不是积水便是淤泥,还有动物或鱼虾的尸体,腐烂发臭。路两旁间或一段就能看到流离失所的难民,携老搀幼,满面凄苦无助。

大灾之后,极易发生疫情。

“大人,救救我们吧!大人!”因御前侍卫穿戴明显的宫廷标致,忽有难民猜测出来,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围拢在路旁不住磕头哀求。

“停车!”

周靖从车上下来,环视眼前聚拢的难民,约有百人。看他们行走的方向,似乎是离开玉州城,他觉得事情蹊跷。他并不急着问话,而是命侍卫们将随行携带的所有吃食全数取出,优先分散给老人和孩子。

这些人连道谢都没有,抓着东西就狼吞虎咽。

“王爷,他们似乎是几天没吃过东西了,看来玉州的情形很不好啊。”随行的监察使高海望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忧郁的感叹。

周靖走到一对祖孙跟前,蹲下身:“老人家,你们这是要去哪里?为什么不到城里去?”

老人一面看着五岁的小孙子吃东西,一面摇头叹气:“谁知道上哪儿啊,哪里能活命就去哪儿,这玉州城是活不下去了。”说着老人将他仔细的打量一番,又看向他身后的一身官服的高海,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噗通一声跪下,并让自己的小孙子也紧跟着磕头:“你们一定是朝廷派来的大官,救救我们玉州百姓吧!这大洪过后,地没了,房子也没了,儿子媳妇儿都被大水冲走了,剩下这么个小孙子,却连口吃的也没有,可怎么活啊!大人啊,你快救救我们吧!”

“爷爷……”一旁的小孙子哭起来。

“大人,救救我们吧!我们给你磕头了!”其他难民闻声也齐齐跪倒,干涸憔悴的脸上燃起希望。

“都起来,起来!”周靖也是初次遇到这种场面,只觉得胸腔中翻滚着什么,难以抑制。少顷,他问道:“衙门不是开仓赈粮了吗,你们怎么还要远走他乡?”

提到开仓赈粮,所有人情绪都激动起来:

“什么开仓赈粮!官府修了那么大的粮仓,只放了一天粮食就说粮仓空了,让我们等朝廷拨下来的赈灾粮。从金城到咱们玉州,山遥路远,饿着肚子我们等得起吗?”

“官府说粮食放光了,哪里是放光的,他们是偷偷的把粮食转运到商号里,跟商家相互勾结,高价出售,谋取暴利!他们哪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

“朝廷究竟管不管我们玉州的百姓?”

眼看着有人情绪失控,终究是老人站起来压场:“乡亲们,咱们先别埋怨,朝廷这不是派大官儿来了吗?肯定是救咱们的来的。”

有人质疑:“就这几个人?没钱没粮的,不过摆摆样子,几天后就走了,那时我们还不是饿死……”

周靖闻声朝那人望去,天生的威仪与内敛的慑力,使得对方不由自主的噤声。他环视众人,说:“乡亲们放心,朝廷不会放弃玉州。我是四王爷周靖,皇上赐封的玉州赈灾钦差,身边这位黄海大人是监察使,我等奉旨前来玉州,就是主持赈灾之事。请乡亲们相信朝廷,朝廷不会让玉州的百姓背井离乡。朝廷拨下的赈灾粮三天后就将抵达,此外还将发放赈灾银,可以保证乡亲们有衣有食。你们也不用担心土地农种,朝廷承诺免除玉州受灾区三年的赋税徭役,并免费发放秋种。”

话音一落,众人吃惊的短暂沉默,随后纷纷议论以来:

“是位王爷,那就是皇上的儿子,还是钦差大臣呢!”

“朝廷如果真发钱又发粮,咱们就不用逃难了!”

“钦差大臣,钦差大臣……”老人激动的直念叨,仿佛生活突然见了希望,有些不真实。

周靖随后又与老人做了交谈,得知,这里的百来号人都是同村村民,因村子天地被毁,衙门又不发粮,无奈之下正准备逃难他乡。他看出老人辈分高,有一定的威望,于是让老人带着村民返回,承诺为他们解决口粮问题。

待难民散去,周靖却拧着眉久久沉思。

“王爷?”

“黄大人,看来要赈灾,先得整肃吏治。我们去会会玉州知府!”周靖心内盘算着,对于还未入城就遭遇的挑战踌躇满志。

黄海知道他怀疑什么,说:“王爷,我们对玉州尚不了解,而受灾后,这里形势也很复杂。依下官看,我们不宜过早打草惊蛇,否则取证不利。”

周靖自然明白,他向来也不是急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