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帝红颜Ⅲ:朕只要你做皇后
1641000000096

第96章

话音一落,所有人都愣着。

终究是随行的监察使反应快,十分感激的说道:“多谢李大公子慷慨。王爷,下官愿意领命,即刻前去征粮!”

“嗯,黄大人辛苦。”周靖又说:“知府大人费心为本王接风,实在不好扫兴。李大公子,你是商会之首,本王还要你与多喝几杯,征粮之事就交代给下面的人去做吧。”

“……好。”李耀虽心中万分不快,但脸上没有流露半分,转身与随行的管事吩咐,让管事与监察使同去。

周靖又说:“知府大人,还要请你布些兵力,粮食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是,下官明白。”高杰这时才有些紧张。

黄海也有些精明,出了鸳鸯楼就与李家管事直接去最大的一家米铺,管事的不敢得罪,一路陪笑。待来至铺中,黄海即刻命店中伙计挂出停售的牌子,而后要求盘点。

“管事,这是……”店中伙计见突然来了个生面孔的官儿,有些迷惑。

管事的斥道:“少罗嗦!这位是随钦差大人前来赈灾的黄海黄大人,咱们家大公子将米粮借与朝廷赈灾,赶紧去清点还有多少。”

“……是、是!”伙计一愣,赶紧去清查。

黄海也不坐,跟着伙计前往铺内,将每处地方都看过,对于数量大致心中有数。果然是大米商,居然囤积着如此多的米粮。可以想见,若是将李家米面铺的粮食全部征集,顺利度过三天完全不成问题,只怕……

待衙门的兵赶到,黄海命他们驻守米铺,为防意外,特地留下两名侍卫。

而后,又前往李家其他的米粮铺。

然而,依次看下来黄海觉得不对劲。定是走漏了风声,店内米面所剩很少,还留有仓促整理的痕迹。虽然心里有断定,却无法质问。最后,他吩咐将所有米面都集中于最大的米粮铺,准备好一切,派人通知王爷。

此时鸳鸯楼的酒席进行到一半。

周靖听了侍卫回报,放下酒杯:“诸位,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多谢诸位美意,今天的酒宴本王不能继续了。知府大人,还要辛苦你与本王走一趟,赈灾的诸多事宜要向你讨教。”

高杰立刻站起来:“王爷言重,下官何德何能。但有需要,王爷尽管吩咐。”

周靖满意点头,起身离席,出了鸳鸯楼。

玉州的官员们不敢擅离,跟着前往。李耀是米铺主人,自然也随行。而剩下的那些大商户们出于对自己利益的担忧,对李家损失的好奇,都派了下人前去打探情况。

到了米铺,周靖查看了所有米粮,较为满意。毕竟对方是商家,若逼的太狠,恐狗急跳墙,往后就难以在玉州开展赈灾诸事。

“黄大人,命开启城门,快马出城口头发榜,让受难的百姓们连夜进城,说城中免费放粮。”

“是!下官亲自去办!”黄海率领一队官兵离去。

周靖突然望向门外站立的官员,问道:“玉州受灾的百姓共计有多少人?”

沉默了片刻,一名官员出列,回道:“回王爷,玉州附近共有六个县遭受水灾,其中最严重的有两个县,房屋尽毁,良田全无,死亡人数初步估计已有百人。其他地方的百姓还可勉强搭棚居住,而这两个县因地处低洼,如今洪水未退,他们只能流离在外,约莫……有近两三千人流离失所。”

周靖听出了话外之音。

即便是真如话中所述,灾情也很严重,更何况……两个最严重的县城,百姓失去所有,连勉强的栖身之地都找不到,更何谈其他。而其他几个县的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再回头看店内的这点粮食,的确是杯水车薪。

这时,人群里突然走出一人:“王爷,草民有事禀报。”

周靖闻声去看,对方着精致的圆领丝织长衣,年龄不过二十五六,温文儒雅。这样的穿戴,似乎在鸳鸯楼时见过。

对方说:“玉州灾情严重,朝廷的粮食恐怕会延迟到达,百姓们等不起。草民愿效李大公子,为玉州赈灾献出绵薄之力。草民家中是做豆品生意,愿意无偿献出十车大豆,八车黄豆,三车绿豆。虽力量微薄,希望能助朝廷解一方急难。”

闻言,周靖不由得又将对方细细审视:“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草民许瑞明。”

此时,李耀突然插言道:“王爷,许公子如此义举,令草民惭愧。这些米粮也作为草民无偿捐献,愿为玉州百姓出份力量。”

周靖点头,满是赞许的望向知府高杰:“高大人治下竟有如此多的侠心义士,可见高大人治理有方,堪称父母官之表率。本王回朝后,定当如实奏报皇上,为大人请功。”

“王爷言重,这是下官该做的。”高杰谦虚的低头,既觉得荣耀,又隐隐不踏实。事情和预先设想的不一样,许瑞明怎么会冒出来?李耀怎么突然就改变主意捐粮了呢?这王爷……到底是想做什么?

很快,许家的粮车到达。

周靖吩咐负责发粮的伙计,将米面豆类混搭,按每人三天的口粮分配。

小半个时辰之后,安静的街道突然人群拥挤,无数拿着破碗惨袋的百姓蜂拥而至。在官兵的维持秩序下,将他们排成几个小队,依次领取粮食。

人群里突然有人喊:“看呐!是钦差大人,快磕头啊,是钦差大人给我们发的粮啊!”

“乡亲们快请起,都起来吧!”周靖从中看到了来时路上遇到的老人,心间略感放松。

然而很快他就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这些人住在哪里?若不能归地于民,安置住处,他们靠什么生活?仅凭领取朝廷救济,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