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项羽已经突围到乌江边上,过了乌江就是自己的根据地了,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里,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在汉军的围追堵截下,项羽最终失败了,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他的英雄豪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本可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的,但作为英雄的他不齿于这种行为,最终自杀。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赞美项羽的这股英雄气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羽
性格决定命运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一直是历代民间崇祀的对象,有着很高的威望,被认为是“义”的化身。
关羽武功高强、有恩必报、讲义气、豪气云天、有勇有谋,这些自身的优点为他长期赢得后人的尊重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关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命运,败走麦城不是偶然,他高傲的性格已经昭示了这个结局。
武功盖世 所向无敌
关羽一生杀人无数,凭借手中那口青龙偃月刀,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创下了自己名号。位居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因为其盖世的武功,被后人尊为“武圣人”。
在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的战斗中,关羽只用了十多回合就杀败夏侯(含有诱敌成分),然后他面对徐晃和许褚两名上将的围攻,虽然比较费力,但关羽还是杀败徐、许二将,关羽和这三将轮流厮杀直至傍晚,这和马超单挑许褚那么累、那么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马超的武艺在那个时代已属顶尖级的了,那么关羽的武艺就可想而知了。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是袁绍最为倚重的力量。而这二人都命丧关羽之手不是偶然,除了关羽武艺超强外没有其他的解释。斩颜良虽有偷袭之嫌,但诛文丑则货真价实,和赵云大战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的文丑和关羽交手数合,就心怵败走,被关羽追斩之。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战长沙时,第一次和黄忠交手前,关羽已经斩了一将,再和黄忠大战一百回合,韩玄率先鸣金,足见黄忠不敌关羽。后来关羽本想用拖刀计斩黄忠,因其马失前蹄而义释之,如果不是马失前蹄,黄忠已成了关羽的刀下之鬼。所以关羽在听说黄忠也被封为五虎将时那种不屑“与老卒为伍”的霸气也是事出有因。
单刀会时,东吴有大将甘宁等准备伏击关羽。关羽单刀赴会江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正是来源于对自己武功的自信,根本没把东吴一帮鼠辈放在眼里。正是有着超强的武艺做保障,关羽才敢如此小觑东吴诸将。
高超的武艺是关羽为将的资本,有了这一资本,他就可以屡战屡胜、所向披靡,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也让他的忠义有了展现的可能。如果不是由于他过人的武艺,曹操如何会对他倍加厚爱;没有曹操的厚爱,又怎能体现他对刘备的“义”;如果在华容道曹操有一员战将可以击败关羽的话,曹操又何必厚着脸皮求关羽放自己一马,正是曹操求了,关羽的“义”也就得到了展现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来说关羽的“忠义”。
忠义化身 名垂千古
关羽被后世誉为忠义的化身,这源于他对义气的看重和对恩情的报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羽对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的“义”一生都没有变。
建安五年(200年)元月,曹操先破徐州,逼走了刘备,又破下邳,使张辽劝得关羽归降。关羽投降后,带着两个嫂子到了许昌。到许昌后,关羽受到了曹操特殊的礼遇。而此时的刘备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而在关羽降曹之前,为了不辜负刘备与自己的结拜之义,他专门向曹操提出了三个誓言,以保全自己的忠义,第一,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第二,是对刘备的妻室要按刘备的俸禄供养;第三,是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即刻离开许都,曹操不许阻拦。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关羽降曹后,曹操引关公朝见献帝,汉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曹操首先在官职上拉拢关羽。关公自到许昌,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十人给关羽。以求得到关羽的真心归附,而关羽在官职和美色面前并没有忘记与刘备的结拜之义,一心侍奉二位嫂嫂,没有贪恋曹操的赏赐。
一天,曹操看到关羽所穿的绿锦战袍已旧,当即度其身品,取异锦做战袍一领相赠。关羽接受了曹操的好意,把衣服穿在身上,却把先前穿着的旧衣服又套在了外面。
曹操笑着说:“云长何必这么节俭呢?”关羽说:“我并非节俭,只因旧袍是大哥刘备所赠,我穿上这件衣服就像见着大哥的面一样,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所以穿在身上。”
又有一天,曹操请关羽吃饭。吃完饭,曹操把关羽送出府门的时候,看到关羽的坐骑十分的瘦弱,于是就问:“将军的战马怎么如此瘦弱啊?”关羽答道:“我的身子颇重,这匹马用尽全身力气驮我,所以时间长了就瘦了。”曹操听后让下人牵过了一匹马,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
曹操问关羽:“你可认识此马?”关羽答道:“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曹操点头称是。遂并鞍辔送与关羽。关羽出乎曹操意料地拜谢曹操。曹操不高兴地说:“我曾经送你那么多美女金帛你都不曾拜谢过我,今天为什么因为一匹马而拜谢呢?”关羽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曹操愕然而悔。
后来关羽在战场上得知了刘备的下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刘备,可见其忠义。而曹操在许都对关羽的厚爱,关羽也没有忘记,虽说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自认为已经报答了曹操的厚爱之情,但在华容道上,关羽还是出于义气放走了曹操。
性格缺陷注定悲剧
关羽武功盖世,忠义化身奠定了他在后人心中的崇高地位,但这么一位盖世英雄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造成的。关羽性格上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最好的例证就是刘备自封汉中王之后,派费诗捧诰命到荆州,关羽与费诗的一段对话。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同,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后来还是在费诗的开导劝说下才拜受印绶。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关羽是个非常高傲之人,虽然自己在各个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否有点太傲慢了呢?在上面的那段对话中,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即便是张、赵、马那也是因为或为其弟、或身出名门,要不然,也是不能与其同列的,更何况老卒黄忠呢?正是由于关羽的这种恃才傲物,才有了要说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没有大局观。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自立汉中王,关羽理应识大体、顾大局,积极辅佐刘备。但关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比如:关羽据守荆州之后,曾经有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共抗曹操的大好局面。当时孙权派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求亲,欲使孙、关两家结为亲家,但关羽听后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表面上看关羽的表现还是狂傲,根本没把孙权放在眼里,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孙权即便是实力不济,没什么用处,你也大可不必出言不逊、污其人格吧?还可以好言谢绝便是,但关羽却逞口舌之快把事情给做绝了。更何况那时的孙权兵强马壮,雄踞江东。
在他的意识里,我只要守住荆州,不出差错、不出问题也就行了,至于什么战略之类的问题由大哥和军师去考虑,把自己放在了被动的角色,这对于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来说,将是致命的。同时由于他缺乏长远的战略思想,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刘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不能不说是关羽人格上的缺陷和大局观的淡漠!
第三,原则性不强。对于这一问题,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这个故事体现了关羽的重情重义,但从政治这一层面上来说,关羽的原则性就不强了。曹操兵败赤壁,在回逃的时候,经由华容道,关羽设伏于此。两人会面后,曹操求关羽放条生路给他,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可见,关羽还是很明辨是非的,但是就是因为关羽的原则性不强,经不起曹操的苦苦哀求,终于放弃了立场,放虎归山。这正是关羽性格上的又一大缺陷,在处理个人恩怨和公私的矛盾问题上,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原则立场,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刘备集团的不负责任。
可以说,在关羽的性格中高傲是他最大的缺点,由此而引出了没有大局观。而原则性不强完全是由于对曹操的情意所致,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这也正是关羽受人尊敬的地方。所以说高傲是关羽最后悲剧的罪魁祸首。
岳飞
生不逢时的叹息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抗金英雄、军事家。多次击退金军对南宋的侵略。岳飞20岁投军抗金。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秦桧以“莫须有”(或许有)的罪名将岳飞治罪,杀害于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乾道五年(1169年),宋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建庙于鄂,赐岳飞庙曰忠烈。淳熙六年(1179年),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岳飞追封为鄂王,后人编撰了《岳忠武王文集》。岳飞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忠勇爱国的象征。
坚决抗击金军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北归。五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继位,史称南宋。当时的南宋朝廷里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两大政治集团。南宋朝廷也在战与和间左右摇摆,而由于宋高宗暧昧的态度,主和派在这场争论中略占上风。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金到底。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即位,岳飞上疏,大意为:“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宋高宗并未采纳岳飞的建议,并以越职为由将岳飞罢官。
之后,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岳飞曾投入宗泽帐下,宗泽死后,杜充代之,岳飞继续效力军中。建炎三年(1129年),杜充将还建康,岳飞进言:“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杜充不听,岳飞也只能随军而归。
杜充守建康,金军与叛贼李成在乌江会合,杜充闭门不出。岳飞泣谏请视师,杜充不出。金军遂由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飞等迎战,诸将皆溃,独岳飞力战。后杜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唯岳家军秋毫无所犯。兀准备进攻杭州,岳飞在广德境内阻击,六战皆捷,擒敌将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人。岳飞劝服王权,使之为己所用。岳家军驻扎在钟村,军中缺粮,将士们宁愿挨饿,也绝不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汉)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疏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宰相秦桧出谋划策、居心不良的投降活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下令大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后高宗对他好言相劝,岳飞方受。此后岳飞上表,“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高宗没有采纳。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撕毁绍兴和议,兀等分四道来攻。由于没有防备,宋军节节败退,城池相继失陷。随后高宗派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出师迎击。很快,在东、西两线均取得对金大胜,失地相继收复。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进行了锐不可当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收复中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和“拐子马”,把金兀打得大败。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金军以排山倒海似的进攻力度,也不能把岳家军的阵地攻占。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上下军心动摇,金兀准备连夜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性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的抗金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由于岳飞坚决主张抗金,对投降派唾弃鄙视,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最终被投降派冤杀于风波亭中。
岳家军的管理之道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鼓舞,“举手加额,感慕至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