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为将之道——世界名将的成名之路和领导艺术
16411100000023

第23章 英雄——豪气冲天 命运与历史的冲突和变(3)

自古以来,百姓的兵灾,除了外族侵略,就是溃散的逃兵。大战过后,兵溃为匪,百姓因此遭殃。北宋末年的情况就是如此,三大将之一的张俊部经常纵兵抢劫,被称为“自在军”。岳飞对官兵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严酷的军纪约束官兵,杜绝扰民行为的发生;二是用官兵平等的公正态度来感化士兵,培养官兵发自内心的爱憎品德。

历史记载,岳飞治军最严于护民的军纪。岳飞曾因一个士兵擅自取用百姓一束麻来捆柴草而将其斩首,但这决不是武人的苛刻和鲁莽。岳家军士兵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岳飞在各地平叛过程中收服的土匪。岳飞为维护军纪,“每屯数万众,而市不见一卒。尝阅世振旅,则人始幸观之”。每到一地,岳飞必“自从十数骑周遭巡历”,检查军纪的执行情况。岳家军规定:“有践民稼,伤农功,市物售值不如民欲之类,其死不贷”、“取人一钱者,必斩”。曾有人在市场上要给一个岳家军士兵降价售物,该士兵说不敢,“我岂敢为二文钱而易吾首领矣”。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慰;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岳飞的大儿媳和二儿媳之父,都是战死沙场的烈士。

岳飞经常与最下等的士兵共餐,酒肉一定要均分,如果酒太少,就掺水共饮。行军的时候,如果士卒露宿,自己就不入房中。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对待将士要求十分严格,又关心爱护。兵士伤病则亲自慰问,甚至亲手调药;出征前,让妻子遍访将士家属,嘘寒问暖。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是在那个人命如蚁、道德沦丧的战乱时代里,岳家军士兵的崇高准则。在个人生命受到生存威胁的时候,即便自己有能力采用不法手段获得生存,也不违背自己作为军人的高贵品德。堪与饱学诗书的士人“不受嗟来之食”相媲美。历史记载,在岳飞首次率军北伐的时候,在大营留守的士卒就有因缺少军粮而被饿死的。

岳飞不光在军纪上下工夫,对于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格外地重视。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

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朝廷给他的官职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岳飞不光对士兵要求严格,他对自己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为将能力,使自己成为岳家军的表率,精华里的精华。

岳飞精擅各种兵器,年少时枪术就“一县无敌”,还可挽弓三百斤。可谓“勇冠三军”。

作为宋朝方面的统帅,岳飞的战略战术更是高明。战略上,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下,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他提出了结连河朔的方针,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战术运用灵活,如灵活运用步、骑特点,击破李成优势兵力;如针对杨么军不得人心的特点,以困、抚相结合,结果让宋军屡攻屡败的杨么水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国内部矛盾,以反间计使刘豫丢官,沉重打击伪齐政权……

岳飞每次征战必定奋勇杀敌,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部队死守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受数十创,岳家军战死无数;直到生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他还亲率铁骑突到阵前,副将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锋陷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拥有优秀的主帅和严格制度下训练出来的士兵,岳家军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支受百姓爱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之师。

让人尊敬的忘我精神

一心要挺进中原,雪靖康之耻的岳飞,为了国家的事业舍弃了自己的许多个人利益,这也正是岳飞的伟大之处。

一般人难以割舍自家财产,岳飞皆能舍之,舍家产为国财。在南宋当时贪污盛行的社会里,能“钱不私藏”,公私分明已属不易,岳飞却能“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岳飞身为大将之后财产很多,经常拿出自己的家产资助军队的建设。有一次,岳飞让家人将自家“宅库”里的所有物品,除了“宣赐金器”外,全部变卖,交付军匠,造良弓两千张。岳飞遇难后,秦桧派人抄家,除了江州的田地房产外,其家仅存金玉犀带数条,还有钱一百余贯,书籍数千卷,却另藏有布绢三千匹,米和麦五千余斛,这大量的布帛和粮食都是为了补贴军用的。

一般人难以割舍儿女私情,岳飞皆能舍之,举私情报国恩。岳飞为了使自己的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采用严格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措施。他让岳云和岳雷从小都要种地,刻苦而勤奋地学习武功。一次,岳云在练习披重铠骑马冲下陡坡的时候,由于跌落马鞍而被岳飞严厉地责罚一百鞭。历史记载岳云十二岁就在张宪部下参加作战,十六岁就勇冠三军,能运用重达几十斤的两杆铁椎,多次率先登城破敌,而军功则被岳飞多次隐瞒。在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大战前,岳飞命令自己的儿子岳云作为先锋率先出击,以“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矣”的严厉军纪来促之死战,而岳云则“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浑身百余伤”为国奋战。

在平定曹成叛军的作战中,岳飞的亲弟岳翻被杨再兴所杀,可当俘获杨再兴后,为了国家获得一员猛将,岳飞可以放下私仇而接纳杨再兴的归顺,言“汝是好汉,吾不杀汝,当以忠义报国家”。

上阵忘身,是军人天职,岳飞躬身行之,不计个人安危。岳飞少年从军时候就十分勇敢,每次上阵,多为前锋。纵观岳飞的历史,每次军功的获得,每次职务的升迁,都是他在战斗中舍命作战以死破敌的结果。在战斗的时候,岳飞只是简单地要求士兵,“手执得枪住,口有唾得咽,则已是勇也”,而自己常常“甘为旗头,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摧精击锐,不破不止”。即便为正一品的少保后,在郾城战役的最关键时刻,岳飞都亲率四十名骑兵的突击队在一线冲锋格斗,受他所感,连幕僚文人都一起冲锋陷阵立有战功。中国自古以来正一品大员率部进行白刃格斗实属罕见!

对于英雄豪杰难以割舍的荣誉,岳飞亦能舍之。在宋高宗赵构推行投降政策的时候,岳飞毫不犹豫地提出辞职,表达自己对昏君的反抗。正是由于多次以辞职对宋高宗的投降进行反抗,岳飞才招致杀身之祸。岳飞手握重兵、武功盖世、朝野敬服,如果有一念私心,宋朝将以再次上演“黄袍加身”的历史剧而结束。万俟曾想策动岳飞称霸,遭到岳飞的断然拒绝而怀恨在心,在功败垂成的北伐撤军途中,忠勇的副帅张宪暗示岳飞自立,岳飞也不为所动。

岳飞的“忘我”不仅是战场上的勇武过人,更可贵的是为了天下生灵免遭涂炭而甘心选择一条“被皇权践踏的人生之路”,为国家稳定的大局,牺牲个人的生命和名誉,从而维护了宋朝江山,维护了“当时中华民族最广泛的国家标志”,成为后人景仰的民族脊梁。

戚继光

抗击倭寇的功勋

戚继光(1528年—1587年)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在浙江任职期间,浙江倭患严重,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工,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二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使明朝东南沿海复归安宁。

倭寇闻之变色的戚家军

戚家军成军于对倭寇的战争中。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和百战百胜的战绩。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3 000人,主力是义乌农民和矿工。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这样的军队在封建时代是十分少见的。

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3 000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编练车步骑营30 000人。隆庆二年(1568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30 000铁骑入侵,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 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击败朵颜30 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1575年),长秃率兀良哈50 000铁骑入侵,戚继光又率8 000铳骑出塞包抄,击溃50 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榜样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最初也是由两万浙兵构成。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同时代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支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师神机营。

戚家军的绝技——鸳鸯阵

1557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明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斗争。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官骄兵惰、纪律松弛、兵不习战的状况,于是请求组建新的军队。

1559年,他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三千新兵,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利于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鸳鸯阵阵形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杈,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一名为负责伙食的火头兵。“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或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小三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横队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队长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短兵于居后。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1561年5月10日,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骚扰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排出“鸳鸯阵”法,在鸟铳、弓、弩、火箭的配合下,一举杀敌三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继光又以1 500人在山林中伏击倭寇2 000多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戚家军又列出“鸳鸯阵”,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顿时全线崩溃,被斩首或坠崖摔死者不计其数。这一年,戚继光依靠“鸳鸯阵”,大破倭寇于浙江沿海,九战九捷,使浙江的倭患得到平息。

横屿之战彰显指挥艺术

戚继光打击倭寇最为经典的一战就是在宁德横屿岛对倭寇的中秋夜歼灭战。这一战充分展示了戚继光指挥战争的艺术。

戚继光来到宁德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地形,横屿岛在宁德的东北二十里左右,涨潮的时候水位很高,退潮的时候,又是一片沼泽,用兵步行的话又登不上岛,用战船的话又容易搁浅,明军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横屿岛成了倭寇老窝的最佳选择。戚继光观察完地形后,作的第一个决策就是孤立倭寇,把他们困在小岛上,倭寇当时逼迫很多老百姓往返陆地和横屿来为他们运送物资,戚继光先把这些人全解救出来,这样既孤立了倭寇又得到了大量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