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16413500000010

第10章 万里长城永不倒(1)

——历经磨难不屈不挠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饱经了内忧外患、刀剑风霜。然而,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时局如何动荡,中华民族总能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力排众难。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在灾难中历经磨炼,不屈不挠,铸起了一道永不倒的爱国主义长城。

激昂的民族足音

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繁衍生息的炎黄子孙,具有勤劳、勇敢、疾恶如仇、坚忍不屈的优良品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华儿女没有退缩,他们同仇敌忾,拿起手中的武器,齐御外侮,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以拳拳报国之心奏响了民族的最强音。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蚕食和瓜分中国的领土,把中国由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从此丧失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陷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之中,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的每个角落,给中国人民套上了道道有形的、无形的锁链。帝国主义国家以征服者的姿态骑在中国人民身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至今仍在向人们控诉着英法联军的野蛮残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那些带着弹孔刀痕的累累白骨,记载着日寇的惨绝人寰;日本731部队,公然拿中国人做活体细菌试验,令人发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从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待,旧中国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竖立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租界路牌;外国人的汽车在中国马路上横冲直撞,轧死了中国人,只当轧死一条牲畜赔钱了事;美、日军在中国各地为非作歹、光天化日之下任意侮辱中国妇女,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中国人民被剥夺了最起码的人权和尊严,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

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在鸦片战争中,涌现出许多为了民族生存而不惜肝脑涂地的爱国将领。如率人血战虎门防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英勇杀敌、吴淞献身的老将陈化成等。最令人敬仰的是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民族的利益而坚决主张禁烟的林则徐。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清末高举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他为了捍卫国家的主权,毅然主持了1839年6月3日到25日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革命意志和决心,也是对英美帝国主义者的沉重打击。当英国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他敢于同人民群众一道坚决同侵略者作毫不调和的斗争,以自己的爱国行动实践了他的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不仅是近代中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者,而且是“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为了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谋求祖国的独立富强,敢于揭露并要求改革弊政,保障和支持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民的愿望。

在民族危亡、祖国主权受到侵害的时候,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不屈的反抗精神。“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敌摧”。这首诗歌颂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27日,英侵略军在掠夺了广州之后,来到三元里一带烧杀、抢劫、奸淫、掳掠。这些暴行,使三元里人民怒火燃烧,决心狠狠打击侵略者的反动气焰。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同英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屈服的民族!

鸦片战争最后以腐朽无能的清王朝向英国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卖国条约而宣告结束。但是,鸦片战争的实践也证明: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武力来征服中国人民不可能的。从此之后,一曲曲用热血谱写的悲壮英雄战歌在中华大地上奏响:1884年的中法战争,老将冯子材英勇奋战的爱国壮举,震惊敌胆。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889年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更体现了中国农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坚决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对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概不承认,并英勇抗击了西方侵略者在华的一切侵略活动,他们曾打死洋枪队的头子华尔,打得“洋人敛兵不动”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义和团本来是活动在山东、直隶一带的秘密反清组织,但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日趋加深,他们便把矛盾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明确推出了“扶清灭洋”的反帝口号,以实际行动抗击八国联军,用鲜血证明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同时,中国人民还为捍卫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不断地同妄图分裂祖国的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西藏、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在我国近代史上,当国内外反动势力不断破坏这种统一局面的时候,理所当然地遭到人民大众的反对。1903年8月,英帝国主义派遣侵略军进犯西藏,企图完全控制西藏地区,遭到了西藏军民的痛击。当英、俄在我国西部支持阿古柏匪帮,制造民族分裂时,以左宗棠为首的一部分爱国官员力主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为了使祖国不遭分裂,1875年,左宗棠不顾68岁高龄,怀着中国的疆土“尺寸不能让人”的决心,不畏千里戈壁,不畏炎夏酷暑,克服重重困难,率军西进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消灭了阿古柏匪帮,收回祖国六分之一的领土,保证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在西部各族人民力挫妄图分裂祖国的反动势力时,东南沿海的中国人民也进行了艰苦的爱国斗争。1895年4月,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中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呼天无路”,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反对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强烈抗议清政府的卖国罪行。他们在爱国将领刘永福的带领下,自发组织起来,共同对敌。不畏强暴的台湾人民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刘永福领导的反割台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一幕壮剧,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反帝的同时,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封建运动,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6年解放战争前夕,外国帝国主义者灭亡中国的野心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其中,打了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是我国现代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全民族反侵略斗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公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突袭沈阳,把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的野心付之于行动,且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对日作战通电和抗日救国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一致行动起来进行抗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中华民族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人们团结起来,结成了爱国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同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抗日救国英雄人物。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的爱国出版家邹韬奋,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危急关头,坚定而鲜明地向人们喊出“爱我们的祖国”的口号,并积极地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斗争。他为东北抗日部队捐款,为“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受伤的抗日官兵创办“生活伤兵医院”,并出版抗战书刊,为抗日救国大造舆论,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日夜奔忙。临终时仍“心怀祖国,眷念祖国”。邹韬奋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三十多年如一日,奋斗不息,其精神长存人间,其著作永垂不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为收复被日本占领的国土,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抱着“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我杀贼,即贼杀我。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投国”的决心,毅然率军到抗日前线,痛击日伪军。他的部队驰骋于长城内外,屡创敌寇。后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牺牲时他悲愤地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绝命诗,表达了这位矢志抗日救国的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爱国之心。为了民族的利益,祖国许多的优秀儿女殉国于抗日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