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树立坚固的爱国意识(插图)
16413500000008

第8章 中华儿女竞风流(1)

——杰出人物震古烁今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间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又有许多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为了祖国母亲的尊严,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在民族的生死关头和事关国家荣辱兴衰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表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和高尚的节操。

他们是祖国的脊梁和骄傲。

民族气概光照日月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数不清的民族英雄,他们的民族气概可歌可泣,光照日月。

岳飞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从小家境清贫,长期参加劳动,使他受到锻炼,劳作之暇,他刻苦读书、习武。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腐朽荒淫的皇帝,当他正纵情享受时,北部的金国大举入侵,直逼汴京。宋徽宗急忙宣布退位,传位给钦宗。金兵攻下汴京掠去徽、钦二帝,这一年岳飞20岁。这个饱读兵书、娴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决心投身疆场杀敌立功,为国雪耻。岳飞应募后,母亲为激励儿子为国效力,在他背上刺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怀着杀敌报国的决心,英勇奋战。他率“岳家军”

大破敌军“拐子马”,直捣朱仙镇,收复襄阳等六个州郡。正当他准备乘胜一举歼灭敌军之时,朝内秦桧一伙“议和派”左右皇帝,下12道金牌,将岳飞调离前线,后又遭投降派诬告入狱。当大理寺执行官最后一次提审岳飞,逼他在供上画押时,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不久,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岳飞的一生,是英勇抗击外族侵略的一生。他的坚决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值得人们永远纪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末坚持抗元斗争的文天祥写的诗句,诗中所体现的崇高的人生价值,一直是人们砥砺民族气节的座右铭。文天祥是南宋时代的一位文学家,后任朝廷大臣。南宋末年,北方蒙古族不断南下攻打宋朝。

当时,南宋政治腐败,许多朝臣都主张妥协投降,文天祥坚决反对,并且组织军队英勇抵抗,但因兵力太弱,1278年在广东被元军俘虏。在被押解经过珠江口零丁洋的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叫《过零丁洋》的诗,表明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后来他被解到大都。不管敌人怎样威胁利诱,他始终不投降。元朝皇帝忽必烈亲自劝降,并以元朝的丞相高官相许,文天祥仍昂首挺立,毫不动摇,大义凛然地回答:“一死之外,别无所求!”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

历代年少志高、英勇不屈的少年英雄,层出不穷。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更令人钦佩。夏完淳就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夏完淳在明朝末年,从小跟着父母读书,九岁就写出一本叫《代乳集》的诗集。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推翻了明朝以后,夏完淳跟着父亲参加了抗清的队伍,不久当上了一支水上抗清军的参谋。有一次,清兵来进攻,他建议抗清军扎了许多草人。清兵拼命向草人射箭。箭快射完了,抗清军开始反击,杀得清兵大败。后来,夏完淳不幸被捕,清兵把他解到南京。审问他的是明朝降臣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有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办法引诱他投降。结果被夏完淳指着鼻子痛斥一顿。1647年10月16日,敌人把夏完淳杀害了。在刑场上,他坚决不肯下跪,昂首挺立,从容就义。这时候他才16岁。

民族精神万古传,在中国历史上,沈括据理争国界、陆游终生思救国、辛弃疾临终呼“杀贼”、顾炎武爱国不贪禄……无不表现出壮怀激烈、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的民族所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正是中华民族英勇气概的真实写照。

璀璨群星光华万丈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异人才,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层出不穷。他们犹如历史长河中耀眼的群星,熠熠生辉,光华万丈。

中国人很早就热衷于哲理的探索,试图解答有关宇宙、社会和人生诸多问题,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丰富的著述,是中国文化宝藏中的重要财富。不少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教育家,他们拥有许多弟子,以自己的思想学说影响了一代人或几代人。有些思想家、哲学家的影响甚至越出了国界,在友邻国家中拥有许多信徒。他们是世界的文化名人。

中国历史上探讨哲理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儒、道、墨、法、名、农、杂、纵横、阴阳、小说等诸子百家,对天人关系、社会变革等问题做出了各自的解释,并且相互辩难,于是产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一家。孔子小时候生活得很清苦。他成年后,当过管仓库的小吏和牧人的头目,做得都很称职。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学习很勤奋、刻苦。有一次他进了鲁国的宗庙,每看到一件东西,都要问个究竟。他就是靠这种“每事问”

的精神,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至17岁时,他就以懂得“礼”而闻名。周朝人说的“礼”,范围很广,举凡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礼仪规矩等,都包括在内。孔子认为要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最要紧的是实行仁政,就是统治阶级要克制自己,减轻对平民的压迫剥削,以求上下相安无事。孔子对整理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他整理的《尚书》、《诗经》,由他编写或审定的《春秋》、《周易》、《礼》、《乐》等,被后人尊奉为经典,号称“六经”

。孔子的言论,后来由他的弟子编成《论语》一书,也一向受到尊奉,这里面的一整套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是私人讲学的创始者,他有弟子三千,其中学习优秀的有72人。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要不耻下问,勤于思考,温故才能知新,不愧为中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中国的历史记载很早就已产生,有人说儒家崇奉的“六经”都是历史。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尚书》中确实记有不少历史事实,《春秋》则纯粹是历史记载。不过,从出现历史记载到历史成为一门学问,中间还有一个发展过程。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著的《史记》问世,中国才真正有了系统完备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位划时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共有130篇,用纪传体写成。纪传体是指一部史书包括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等几个部分。“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载公侯贵族和其他特别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是历史人物的传记;“表”是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以后,后来的许多史学家沿用这种体裁来撰写史书。《史记》是上古到西汉前期的通史。后人沿用这种体裁写的史书则多是断代史,一个朝代写一部,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最主要的并由封建朝廷认可的纪传体史书有二十四部,叫“二十四史”,又号称“正史”。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这三句话比较通俗的理解是:司马迁想从天人关系和古往今来发生过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寻找出一些道理来,并予以合理的解释。司马迁站在进步的立场上来看待历史,例如,他认为秦朝被推翻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功绩。对于汉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汉朝和匈奴的关系等等,司马迁也都看得比较准确。他说过“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和“述往事,思来者”的话,说明他编纂《史记》的目的是想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服务。

中国的文学比起哲学和史学来,更加丰富多彩。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比什么著作都要多。著名的文学家,如夏夜晴空的繁星,个个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又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他的作品反映了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变革中的楚国的情况,表露了诗人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屈原出身贵族,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博闻强记,口才好,青年时就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任职左徒期间,常与怀王一起商议国事。屈原一心想使楚国富强起来,进而统一中国,他提出对内实行举贤而援能,修明法度,限制贵族特权,对外联齐抗秦等有利于楚国富国强兵的主张,却遭到贵族权势中守旧派、亲秦派的反对、妒忌和排斥。不久后发生的秦楚之战,楚国失败,再加上楚襄王无比昏庸,他听信奸臣的计谋,打击、排斥屈原,楚国更加败落。屈原对此忧心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再三劝说襄王举贤援能,鼓气振国,但却受到诽谤和迫害,被削职放逐江南。为表示自己高洁的志向和誓不同流合污的决心,他在诗中表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心为此态也。”他又形象地比喻:“鸷鸟之不群兮,目前世而固然。何方圆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就是说:雄鹰不与凡鸟同群,自古就是这样。屈原在被放逐过程中,走遍了许多乡野,了解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写出了许多抒发理想和忧国忧民的不朽诗篇。《招魂》中他叫楚怀王的灵魂不要到东西南北四方去,不要到天上和地下去,而要回到祖国来;在《橘颂》中他倾诉了对祖国无限的爱和坚贞的情;在《离骚》中他鞭策了误国误民的小人败类,展露了自己要拯救垂亡祖国的赤胆忠心和为了富强楚国、统一中国竭诚尽职,至死不移的凌云壮志。秦军破楚都后,屈原誓死不当亡国奴,在声泪俱下中他写下了《哀郢》篇,抒发了失去祖国的悲痛之情。他既无力挽救祖国的灭亡,又深悲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写下了为国舍身的绝唱:“划方以为圆兮,常度为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表示他不放弃爱国志节的坚强决心,坚持“知死不可让,愿以爱兮”的爱国志向。同年5月5日(农历)他奋身投汨罗江殉国,保持了爱国全节。这一天后来就成为人们纪念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那永远震荡着炎黄子孙心灵的爱国主义壮歌,时刻激励着后人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平民毕昇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他的办法是用胶泥刻成一个个的字,用火烧硬。印书的时候,预备一块铁板,四周围上一个框,在框内铺上松香、蜡、纸灰等物。然后按照书稿检字,把胶泥字一个个按顺序排列起来,排满一板就是一页书。把这排好字的铁板放到火上去烤,使松香和蜡熔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压平,就可刷墨印刷。如果用两块铁板,一块印着,一块排着字,交替使用,效率更可大大提高。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是印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从此,印刷书籍传播文化就比以前方便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