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16413900000002

第2章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2)

学习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四个阶段,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这种排列顺序是比较典型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灵活运用,不要机械地当作死板公式去照搬照套。有两点还必须强调和说明:第一,学习过程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其中理解阶段是中间环节。理解虽然是从感知开始的,但感知教材也有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因素;理解与巩固的关系更为密切,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加深知识的巩固,知识巩固了,就为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奠定了基础,运用知识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巩固,这就是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辩证关系。那么为什么说理解教材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呢?这是因为理解知识标志着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这是学生学习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展学习智力和培养道德品质的基础。第二,学习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既担负着传授知识技能、技巧的任务,又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任务。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发展的。同时每一个阶段对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又有所侧重,如感知阶段对观察力发展有着特别的作用;理解阶段对于学生思维力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巩固阶段对记忆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阶段对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作用,特别是对综合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根据学习过程的原理,我们得出结论:

第一,根据学习过程理论,教师和学生要互为对象,搞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

第二,根据学习理论,不难看出中小学学习过程的特点。

那么,结合中小学实际和学习过程理论我们不难看出:

小学的学习特点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们课堂接受传授的知识,学习是单一的“讲”与“听”的过程,即学生由“间接感知”到“理解阶段”的基本学习过程。

初中的学习特点除了以上学习特点外还包括知识“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的过程,即初步的自学学习过程。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既有“间接感知”到“理解阶段”的学习,又有“巩固阶段”和“运用阶段”的学习,即充分完善的自学学习过程。

另外,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男女学生学习也不相同,不同时期的不同学科中的学习也有各自的特点。

首先,谈一谈中小学男女生同学的不同学习特点。中小学女生的学习,与中小学男生比较有哪些主要特点呢?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和一些中小学教师、学生较普遍的看法是:①女生由于发育较早,特别是女孩子的讲话不仅开始得早,而且其言语能力的领先一直保持到青春前期,所以女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比男孩子好,但升入初中后,就逐步退步,到高中,又更差了。因此,考上高等学校的女生总比男生少得多。②由于基因遗传、性激素和女子的脑重量与左右脑功能专门的发展情况不同,女学生的空间想象、数学能力和视觉功能等,逊色于男生,可是年轻女子左脑半球的发展却优于年轻的男子,所以一般说,男学生比较兴趣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喜欢各种科学书报,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因理科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更适合男孩子的特点。而女孩较喜欢语文、外语、音乐等学科,多数对小说、电影、戏剧、舞蹈等更感兴趣。因文科的描述性和形象性更适合女孩子的特点。③因男孩子性格较开朗,较勇敢刚强,平时好动好问,所以学习兴趣较广泛,知识面较宽阔,较能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女孩子则较文静胆小,活动范围较狭窄,情感较脆弱,不大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学习兴趣和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但女学生多数较遵守纪律,较听教师、家长的话,学习较勤奋和细心,作业较认真,记忆力较好。这些看法是否符合实际

而在农村的小学里,男女生的总成绩全都不如城市的学生,女生的成绩又普遍不如男生。如龙头路2002-2004年三届小学男女毕业生考试中,语数两科都及格者:02届,男生72人(共148人),女生才7人(共110人);03届,男生54人(共143人),女生才6人(共112人);04届,男生32人(共140人),女生4人(共132人)。

因此,既不能笼统地说,小学阶段或小学考初中时,女生的成绩优于男生,女生的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差;更不能成文或不成文地规定,重点中学录取新生时,女生的录取分数要比男生高出几分。否则,将很不利于女性人才的培养。

从高考的情况看,女生的总成绩是比男生差。如三十中03届高中毕业班,女生的升学率为12.95%,男生29.33%。04届女生的升学率为35.33%,男生为47.53%。其中考上理工科的女生又比考上文科的女生少。如04届的女生学理工科的占32.89%,学文科的是44.48%。由此可见,高中女生的学习,特别是数理化方面的成绩,是较逊色的,但是只要教育引导得好,加上个人的努力,其成绩也不一定比男生差。所以,我们的高中时期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千万不要自卑,女生并不是天生比男生笨,古今中外大量女性成才的例子非常多。从我们以上的调查看似乎是女生学习稍逊色点,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期的传统意识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的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等等。所以,现代青少年,尤其女同学要自强自立,男同学能达到的女同学经过努力也能达到。同时,通过对以上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些学习上的“尖子生”无论各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学习,都有以下的共同点:

学习目的性较明确,学习时专心致志;

重视扎扎实实地打好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不偏科,不死记硬背。遇到问题总是仔细分析,深刻理解;

注意扩大知识面,从小坚持课外阅读。阅读的范围较广,从文学名著到科普作品、报刊杂志都多看。

最后,必须再强调的是,从上面调查的材料看来,中小学男女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特别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整体看,虽然女生的理科成绩和对理科的兴趣有点不如男生,但这方面的差距,远没有城乡学生的差别大。就是在高中阶段,有些女生的理科成绩还超过或等于男生。由此可见,男女的性别差异对学习并无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家长中,千万不要有女孩子的学习和才能不如男孩子的想法和舆论,以免增加女学生的自卑感和对理科的恐惧心理,从而真正影响女性人才的成长。

二、中小学生面对竞争环境现状分析

中小学生面对竞争的环境,他们积极思考,努力学习。很多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教育引导,能够树立为四化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现实感。他们知道竞争社会的时代要求,也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实促进了学习。但如同竞争促进了学习一样,竞争给中小学也带来了在学习上的不利因素,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一)学习效率不高

首先,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没有很好地按照完整的学习过程来学习,因而学习效率低。前面我们探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阶段。根据这一学习过程的理论,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国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了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其分为“接受、加工、运用”三个阶段。

1.知识接受阶段。学生以各种感官接受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有贮存和传输两种最基本的状态。一种形式是教师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实验等方式,把书本上贮存状态的信息变成传输状态的信息,要使接受知识信息收到最佳效果,必须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讲解要全心全意,教法得当,学生听讲要一心一意,听课得法。另一种形式是课前预习。预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教师讲课,主动获得知识。通过调查得知,越是好学生越对预习感兴趣,越到高年级,预习的作用越大。

2.知识加工阶段。这个阶段是能否把接收来的知识真正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关键。一般说来,这一阶段包含以下几个程序:

一是看书消化。学生听课后,知识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深浅不同,一定要当天看书消化,使痕迹深的进一步巩固,痕迹浅的进一步加深,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达到最佳效果。

二是理解记忆。这是在看书消化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记忆,是掌握知识的最重要一步。

三是归纳强化。在上述基础上,如果再经过归纳,就会使“散装”的知识更加系统,特别是一章(课)或一个单元结束后,尤为重要。

3.知识运用阶段。要想真正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必须经过运用阶段。

一是巩固练习。课堂上教师组织练习,课后有必要让学生再认真练习,这会比课堂练习更主动、更自觉,收效也会更大。

二是灵活练习。这是为把学到的知识真正搞透,灵活运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此,要注意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或易混易错等不同形式的灵活练习题。

三是专项练习,这是对某一知识的薄弱部分进行专项训练,目的在于解决知识上的弱点。

四是综合练习。为了培养综合能力,必须进行综合练习。

知识的接受、加工阶段,可称为“学”,运用阶段可称为“习”。接受、加工、运用这三个阶段,既各自独立又紧紧相连,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知识接受是打基础;知识加工是转化过程,是关键;知识运用是成果验证,是目的所在。

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完善的,只是围绕“听课、作业、考试”转,在知识加工阶段十分薄弱,往往是知识接受后,看看书就做练习。由于对知识没有认真的加工,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常常处于一知半解,含混不清,似是而非的朦胧状态。因此越学越费劲,越被动。必须引导学生改变这种低效率的学习方法,遵循这个比较完整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