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16413900000003

第3章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3)

(二)学习有压力

其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面对竞争的学习环境存在的压力问题。这种压力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压力主要是竞争社会时代特点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还有学校老师的督促要求。这种督促要求一方面是教学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片面强调升学率导致的各地市区之间、学校之间、级部之间、各班之间、学生之间的各层次的学习竞争。特别是重点中学表现更为突出。重点学校学生一般来自于各地区的“尖子生”,这些“尖子生”有较强的角色认可意识,但在“尖子生”聚集的地区,其“角色认可”受到极大冲击,特别有的学生在考入重点之前曾一贯名列前茅,但考入重点后,名次逐渐下降,面对竞争的学习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因素,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导致他们的“尖子角色”不能如愿。于是,同学中出现了许多的心理生理障碍。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分析外,还有自身心理素质差,不能调整好竞争的学习生活,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等。此种现象在普通中学也较普遍。另外在高中学习中,竞争意识更为强烈,各方面的压力更为突出。

当代中小学生大多具有优越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较多,特别是来自祖辈、父辈双倍呵护,客观上容易产生的问题较多:

一是对父母、家庭和环境的过分依赖,排斥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不能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二是为显示独立性而产生的反抗性,排斥了与他人交往的和谐与协调,造成不能适应竞争的不健康心理。

三是家长过分溺爱而形成的利己性,排斥了社会性和利他性。头脑中缺乏竞争的意识。

四是主观上形成的孤独性,妨碍了对集体生活正常参与,削弱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倾向。

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不能适应竞争社会的时代需要。

对现代中小学生来说,压力是一个普遍的名词,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压力,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中考、高考临近,这种压力也愈来愈大,而随着压力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困扰学生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都有相同的感受。而后者承受的压力要更大一些。如前所述,这种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学校的,也有家庭的。下面进一步具体分析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

1.关于中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外在因素:

(1)大量繁重的作业,学习负担重导致的学业方面的压力。学生上中学后,由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负担进一步加重,有的同学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速度,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每天开夜车,学习效果却收效甚微……长期超负荷压力,引起学生产生过度疲劳,出现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影响学习。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中学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例如:山东一位教育工作者收到同学来信中,就有这方面的述说。一位男同学说:“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个星期才放一天假,而且往往还是用于学习。有时,我忙得喘不过气来。我真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可向谁诉说呢?同学之间漠不关心,父母他们只说一定要考取重点之类的话,心里有苦没法诉说。”

(2)来自考试的压力。学生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学习成绩稳定,但是一遇到重要考试就非常紧张,考前吃不好睡不着,经常生病,考试时更加紧张,拿到试卷便思维迟钝,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目,一下子答不出来,甚至一片空白。考试是评定学生成绩的标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关系到终身前途。因此大大小小的考试对学生产生督促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压力,考试前和考试中,每个人都感到紧张,个别人出现过度焦虑现象,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差。

(3)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某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总名列前茅,但是他却十分担心别的同学超过他,于是整天一分一秒也不放松学习。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时时害怕别人超越,焦虑过度。渐渐地,思想不能集中,不能正常思维,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久而久之,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发展到无法坚持正常学习。

这是一种来自同学的竞争压力。压力过大时就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来自家长的压力。学生在心理咨询中说到,我的家庭环境十分优越,我有自己的房间,爸爸妈妈为我买来了各种参考书,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家务劳动从来不让我动手,因为怕影响我学习,爸爸妈妈很少看电视,平时说话的声音压得低低的,很少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可哪里知道,在这可怕的宁静中,我背负了多少的心理压力,我害怕考试,我怕自己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个人因素:

学业、考试等方面固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同样的压力,个人所感受到压力程度却不同,这与个人的个性特质有关。

(1)个人成就目标要求过高。在正常情况下,成就目标是配合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来制订的,有达成的机会。但自我成就要求高的人,常常不切实际,而且对事情的得失成败很在乎,得失心重,因此,觉得压力很大。

(2)自我概念差。自我概念差的人,自我肯定不足,因为他的自我全靠别人来肯定,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损,喜欢和别人比,遇到挫折常常自责,这样的人生活得非常痛苦,容易有挫折感。

2.关于舒缓压力的策略研究。

(1)客观冷静分析。遇到压力之后,应该对压力的情境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压力来源的分析。仔细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压力,是外在因素,抑或是个人的因素。了解压力来源,既可采取对策,也可缓解情绪方面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压力后果的分析,即它主要将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如感到家长的做法对自己造成了压力,就可以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讲,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理解。

(2)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有时感到压力大往往是由于没有把时间安排好,做好时间的管理是一件降低压力的好办法。要先制订一个计划。计划可大可小,大到整个学期,每个学科;小到每星期,每单元,这样便于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讲究用脑卫生,注重劳逸结合。另外,每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及时掌握,及时巩固。每一天预习新课;当天回顾所学内容;一周小结复习。这样从预习到考试,一遍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就不会感到压力太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

(3)克服考试紧张心理。首先,要正确地对待考试。考前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会自我暗示,经常提醒自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形成正确的应考心态。进入考场后,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或闭目养神,转移大脑的兴奋性。试卷发下来后,万一出现一片空白的现象,一定不要过于紧张,合上试卷做几次深呼吸,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

前面章节,涉及了中小学面对竞争社会存在的现状及学习特点分析。那么,中小学如何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呢?

一、树立远大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远大的目标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学生应当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学习的远大目标,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而学习的正确学习目的,把远大理想与自己的学习目的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以适应竞争社会的时代需要。

二、重视发展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近几年,中小学学生越来越重视对自己智能的培养,然而却忽视了对自己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就是说,成功,离不开两种因素的存在,在智力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特别是在竞争社会里,发展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适应竞争的学习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能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他们进行种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内驱力”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把学习与研究某门学科作为主攻方向,孜孜以求,长期不变,甚至终身不移。非智力因素的维持作用表现于,在整个学习中,学生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表现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一张一弛,井然有序。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表现于,当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松懈、疲沓、情绪低落等妨碍学习的心理状态时,就需要非智力因素来加以克服和调整。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也为实践所证明。如大发明家爱迪生针对个人的经历曾讲,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的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血汗。这“血汗”是属于非智力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具有重大作用,不论对学习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不论对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因此,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阶段可塑性强,专家认为这个阶段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时期的培养,终身受益,否则影响一辈子。

三、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前面已谈到,学习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阶段。根据这一原理,学生要做到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所谓“专心听讲”是指学习的“感知”阶段,认真听好教师的课堂讲授知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所谓“勤于思考”是指学生学习的“理解”阶段,学生必须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作准备。所谓“认真完成作业”是指学习的“巩固—运用”阶段,即在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习题作业,对知识达到消化吸收,这是学习的最终阶段,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学到知识充分巩固运用到各学科各方面。

谁说女子不如男

山东某市第三十中学2003届初中(四)班毕业考时,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六科,总分最高达547.5分者是女生。总分第二达538.5分者,还是位女生,总分第三538分,才是男生。总分达535分者,男女各一人。总分达530分以上者,男女生也都是4人。而总分在525分以上者,男生4人,女生3人。六科都不及格,总分最低,只有191分者是男生。女生总分最低者209分,五科不及格。女生六科总分高于男生的现象,在这班的三年级上学期时也存在。三年级上学期时,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总分最高者达553分,也是女生。总分在530分以上者4人,都是女生。男生的最高总分是528.5分。这些具体材料表明,城市中学部分初中女生并不是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其学习成绩就一定差。

城乡学生差别

农村中学情况和农村小学基本一样,其男女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总成绩,一般都不如城市的学生。女生的成绩有时优于男生,有时则各科都比男生差。如山东某市第四十一中学2003、2004两届毕业生的情况是如此。

农村初中生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由于生理条件,男女性别的不同,而是由于学校条件的悬殊,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的不同。

以上是从考试成绩来分析男女生学习上的差别。

操作中,读者也可就某项技能测试城乡同学,或男女同学,或单亲家庭子女,或住校同学。

选用比较内容可为阅读的课外书目,或乐器,或美术,或家务活,或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