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16414000000013

第13章 珍惜年轻的生命(2)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一个人在成长的摇篮,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家长首先要学会充分理解自己的子女,要和他们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若以成人的想法去看待他们、要求他们,容易违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很多青少年,由于他们的独立意识,表面上似乎不愿与父母多讲,但碰到重要的事情还是愿意与父母一起商量的。当子女有烦恼时,家长应抱着理解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父母教育子女,必须反对粗暴的方法。发火、训斥甚至于恶意相讥,往往导致恶果。特别是“你这样的废物,不如死了算了”“你这种东西,不如死了干净”等等带刺激性的语言,更是对孩子进行死的诱惑。生活中不乏这种惨痛的实例。

此外,父母的言行要成为子女热爱人生的榜样,要从小培养孩子珍惜生命的严肃感情,同时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应付挫折的耐受力,提高心理素质。

二、学校方面

除了家庭以外,青少年主要的生活场所便是学校。学校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理解,要教育方法,特别注意在对学习落后的或违规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切忌简单粗暴,应采取深入细致的方法,防止他们在心灵受到严重的挫折时产生意外。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热爱人生、尊重生命的教育,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他们热爱人生。

通常,最了解学生的首先是老师,他们具备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情况的敏感性。老师要掌握学校及周围环境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居住环境的特点,对学生的各种基本情况如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都应有所了解。学校和家庭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教师对一些表现反常、带有自杀危险倾向的学生要进行早期帮助。发现已经有自杀倾向的学生,要迅速与家长联系进行个别指导,通过反复的教育,细心地劝说,切断学生的自杀念头。

对自杀未遂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学校和家庭协力恢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双方共同商量,定出妥善的处置方法。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这样的同学,培养同情心,避免好奇地说长道短或其他伤害行为。全体教师都要严肃冷静地吸取教训,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引以为戒。

三、社会方面

个人的自杀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个人和环境是不可分离的。由此,特别是身心均不成熟、处于发展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杀绝不仅是他个人的事,社会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和矫正。

从根本上来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减少和遏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措施,这是社会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基本措施。

社会必须提倡爱心。生活中自杀的事实表明,青少年在缺乏爱的情况下易发生自杀。一个非常需要爱的青少年却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时,会产生完全被遗弃或被遗忘了的感觉,悲剧往往会由此产生。各行业、各阶层的社会大众要真正充满对青少年的爱心。许多面临自杀的少男少女,就是在警察、巡警、过路的热心人等等的爱心感染下,及时回头,走向新生的。

社会还应限制有关自杀的媒介传播,特别是夸大的、耸人听闻的报道是有害的。青少年在缺乏指导下去了解自杀的事实和过程,易产生不良反应。此外,社会要建立自杀预防机构,处理潜在自杀事件。如通过热线电话使寻求援助的人得到帮助,直至打消自杀念来。

四、青少年自身方面

作为青少年自身而言,应增强“免疫力”,提高对付人生各种挫折的耐受力,通过有效的心理调适来消除自杀心理。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不量力、目标过高者,容易受挫折。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志向,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这样容易获得良好情绪体验。

其次,要学会大度达观,保持心理平衡。努力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以及应付挫折的心理耐受力。有意让自己经受一些磨炼,而不是任何事情都由父母、老师来遮风挡雨。“为人处事要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钻得进、出得来,收得扰、放得开”,不为同学间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不为别人的议论评价而寝食不安,任何事都要坦然处之。

第三,要善于积极转移、变通进取,努力寻求美好的一面。古罗马哲学家塞乃卡认为,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的,逆境和顺境可以相互转化。东边不亮西边亮,旱路不通走水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条条大道通罗马。往往当你从绝望中寻找到生命的阳光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也很可爱。

第四,要挖掘内在潜力,积聚强大的心理代偿能力。视觉失明,听觉代偿;听觉失聪,感觉代偿;两手致残,双足代偿;生活艰辛,事业代偿;功败垂成,信心代偿……百折不挠,愈挫愈强。正如心理学上的“拿破仑情愫”或“矮人综合症”一样。通过自我补偿机制,发展成为能力卓越、事业兴盛的,大有人在。

第五,敞开心扉,广交朋友。性格内向的人,往往自我封闭心扉,备感孤独。应当广泛地结交朋友,向他们倾吐你内心积压的苦闷和痛苦,缓冲自己的压力。朋友的鼓励和真挚的友情带来的欢乐会让人鼓起生活的风帆。

第六,融入到集体之中,不要孤立自己。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集体做贡献,从而寻回自身的价值。

不要让生命的花过早凋谢

李××,13岁,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女生。

小李的家庭环境闭锁,父亲重男轻女,教育方法粗暴,父女间缺乏交流沟通。本人属于抑郁的气质类型,敏感、孤僻、娇气,自高自大。加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难以适应,使她整日处在紧张的恐怖的心理状态之中。该生入学后不到两月,一天在教室里大哭大闹,手中挥动两把小刀,扬言要自杀,被同学强行制住。

该生的老师在多方了解情况、分析该生的具体状况后,决定采取综合性矫治。在以后半年多时间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专程家访,邀其家长来校商议,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加强青春期指导,并改进家教方法,注意与女儿的情感联系。

第二,做好周围同学的工作,注意改善她在学校的生活环境。

第三,注意观察该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并适时对之进行疏导工作。

第四,通过教育逐步提高她的思想境界,使她胸怀宽阔,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五,创造一定的条件,让该生宣泄内心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

第六,多关心,多体谅,并适时地、恰当地给她一定的批评,逐渐增强她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经过各方面的配合和关心,这位女学生不但情绪逐渐稳定,学习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而且能积极关心班集体,迫切要求进步。她被中队委员会评为光荣的“金星”队员后,又积极要求入团。可以说,她已完全从自杀的心理中摆脱出来,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有关自杀防范的思考

1.影响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3.如何从家庭的角度预防青少年自杀?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

4.学校教育应当如何考虑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发现学生有自杀倾向时应如何处理?

5.青少年处于严重的心理危机时可以向社会上哪些机构(或人)寻求帮助?

6.青少年应当学会哪些自我调节,从而预防自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