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16414000000008

第8章 让你的个性闪光(1)

——个性发展中的挫折及应对

中国有句成语,叫“人心如面”,说的是人的思想、品质、行为和习惯如人的面孔一样,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体现个体心理的特点称为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人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也称人格。

谈到个性的作用,我们便不禁会想起一些伟人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伟大人格的楷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工作中,他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立场坚定、气贯长虹。

他非凡的才能、运筹帷幄的外交家的英姿、平易近人的品质、人民公仆的风范,都是他伟大人格的内涵。是啊,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朋友,谁又不希望自己有健全而美好的个性呢?然而,老天似乎偏偏爱捉弄人,在人成长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一不留神便全身是刺,疼痛不已。许多青少年朋友在个性的发展中遇到挫折,增添了烦恼,造成了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上的矛盾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难以自拔。本章将介绍一些现代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的基本知识,包括人的性格、气质等的分类,然后分析青少年朋友在个性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并和大家一起探讨战胜挫折的对策。在本章的末尾将综合给出一些自测题,以供读者朋友在实际操练中参考。

青少年个性发展中的挫折及应对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不免有时处于顺境,有时遇到逆境,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青少年朋友正处于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时期,经历世间的风雨,难免会遇到挫折。有的人面临重担、挑战便自认为无能为力而甘愿失败,对前途失去信心,心灰意懒;有的人不敢在大众场合发表意见,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还有的人,做事毛毛躁躁,缺乏耐心,一事无成……其实呢,这些都是少年朋友在个性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麻烦。然而,这些“拦路虎”真的不可战胜吗?

一、羞怯及其改变方法

羞怯在青少年朋友中并不少见,如见到陌生人便手足无措,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回答,或低首沉默,或面红耳赤,或一言不发。一般而言,害羞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过分害羞,会阻碍他人与你接触,并且在如今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害羞会影响一个人正常地发挥才能,使自己难以表现自我,这样一来,很多机会就会丧失了。

怕羞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神经活动过于敏感。怕羞的人往往对安全感过分追求,这导致他们的神经活动特别敏感。那些怕羞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总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注意、被人评论、被人监督,总感到自己与人接触不自然,拘谨得很。

这种怕羞的形成,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后天形成的,而以后者居多。像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四枚金牌获得者、被人誉为“田径之王”的卡尔·刘易斯,都坦率地承认自己过去曾是一个十分害羞的人。但后来,他们俩一位成了视演说为常事的政治活动家,一位则是使千万体育迷在他面前感到心跳的大明星。

有意识的调节可以克服害羞心理,下面介绍几种办法。

第一,要有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战胜害羞的基础。黑格尔有句名言:“人应尊重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任何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常想自己的长处,就会信心倍增。有位中学生有些口吃,同陌生人不敢讲话——怕羞,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全校有名的小演讲家。“愈注意自己的缺点,就愈无法改善。”要培养自信心,不自卑,不气馁。只要肯干,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第二,充分准备,抓住每一个锻炼机会。开始时,可以找容易的做。例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下认真预习、复习。课文、定义可在家里自己多背几遍或让家人充当老师考考自己。有了进步之后争取到陌生人多的各种场合去锻炼自己,多参加集体活动,争取为班级、同学多服务,抢着在班上回答问题。经常参加这些锻炼,都可以取得好成绩,战胜怕羞心理。

第三,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议论。有些中学生羞于同陌生人打交道,羞于在众人面前说话,往往就是怕被人否定。结果愈怕愈不敢说,愈不敢说愈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也就愈发地害羞了。俗话说:“众口铄金”,是说人多口杂,金子也会融化。被人评论是很正常的事,不必过分看重。把别人的评论当作促使自己前进的动力,又何尝不好呢?

第四,学会意念控制。就是施行自我暗示,时刻提醒自己要镇静。每当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自感有可能紧张、羞怯时,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镇静下来,怕羞心理有可能得到抑制。要知道,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勇敢地说出第一句话,后面便不成问题了。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首相田中角荣学生时代是一个严重的口吃患者,经常遭到他人取笑。他发现自己越是在众人面前说话越口吃。于是,他索性参加了学校的话剧团,迫使自己背台词,并要背得烂熟,否则无法登台演出。就这样,他百折不挠地锻炼,终于战胜了口吃,不但话剧演得很成功,后来还参加竞选演讲,出任一届日本首相。由此看来,青少年朋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的。

二、急躁及其改变方法

很多青少年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太急躁,却又无能为力。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做事缺乏充分准备,往往没准备好就盲目行动,急于达到目的;干什么都缺乏耐心、细心、恒心,在生活中经常会忙中生乱,祸及自己与他人;在学习上呢,则常常什么都想学,而且想短时间内学会,生怕比别人落后,但实际上却常常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从而泄气,发怒,一则影响自己的健康和效率,二则得罪了朋友、遭人白眼。

怎样才能克服急躁的缺点呢?下面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凡事先思而后行。要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尽量避免与人发生矛盾以至激化。要把精力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凡事想明白了再行动。

第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要学会细心、认真地行事,需从一些日常生活行为着手,如:吃饭时细嚼慢咽;说话时注意控制语速,想好了再说,不随意打断他人谈话;看书时要一字一句细读,边读边想;走路骑车时有意不超过别人;制订学习计划,规定短期内目标,一步步地实现,有条不紊地干。

第三,控制发怒,转移兴奋点。应把制怒格言“能忍则自安”,“退一步海阔天空”等铭记在心,时时提醒自己遇事冷静。当怒火已在胸中燃烧时,应努力把注意力转移,如听听歌曲,到室外去看看天空等等。度过了“危险期”,愤怒也就烟消云散了。

第四,松弛疗法。坚持静养训练,在学习之余,常听轻松、幽雅、恬静的音乐,或观赏花木,练练书画,或自己做一些保健操,使肌肉、神经都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三、猜疑及其改变方法

猜疑是青少年朋友个性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障碍。对自身猜疑,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泥潭;因别人猜疑,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冷漠,失去朋友。一般而言,猜疑在青少年朋友身上的表现,同成人相比,具有易生性、易变性和剧烈性。

由于青少年生活阅历浅,对周围事物缺乏判断力,在成人看来也许根本不值得挂心的事,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心腹大患”。因此,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性格,包括猜疑在内。但是,正因为阅历浅,城府便不像成人那样深,猜疑心理较易消除,往往家长、老师、同学的一席话,就使猜疑烟消云散。再说剧烈性,青少年情绪不太稳定,一旦猜疑的阴影笼罩到他们心上,他们会吃不香、睡不着,愁眉不展,正常的学习、生活全被打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