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掌握挫折应对的方法
16414000000009

第9章 让你的个性闪光(2)

另外,青少年自己往往不会“解心宽怀”。虽然旁人的几句劝慰就能消除他们的猜疑心理,但旁人毕竟是旁人,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深入到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去探求。况且,未必会有人注意某人已陷在猜疑中。因而,克服猜疑,关键在于个人,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第一,要培养自信心。个别青少年猜疑自身能力,担心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担心同学看不起自己,时刻处于各种猜疑之中。其实,这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克服的办法是认真而客观地看待自己,不能自傲,但更不能自卑,要发挥自身优势,确立信心。

第二,加强沟通。猜疑常常是由于误会或他人搬弄口舌引起的,因此碰到这种情况应主动地和被猜疑者沟通交流,这样有助于消除误会,改善、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第三,坦荡做人。“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就无畏,和同学朋友坦诚相处,别人如何看自己,不必过分在意。要相信“日久见人心”。

第四,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强健的身体,合理的学习和娱乐安排,会使人精神愉快,性格也会变得开朗。因此广大青少年朋友除上好体育课外,还要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注意用脑卫生,保证劳逸结合。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多疑的心病逐渐消失了。

四、悲观及其克服方法

本来,青少年是人生的花季,活泼好动,天性中充满了快乐的因子。然而,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青少年中悲观者也大有人在。他们常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总把眼睛盯着伤心、弱点和困难的方面,或认为失败无法改变,成天心灰意懒,没精打采。这实际上是用“悲观”来对待挫折,在已有的失败感中又增添新的失败感,就像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这种悲观心理的发展,会使人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甚至厌世轻生。

悲观心理是一种很严重的不健康的心理,对人身心的危害极大。怎样才能改变悲观、走出情绪低谷、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广大青少年朋友不妨试一试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其一,笑对人生。遇到不顺心、不愉快的事要多向好的方面想,保持乐观的情怀。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遇到多大的困难,你也要去发现有利的条件。不久,你就会发现,你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自信心自然也就增加了。

其二,积极进取。踢足球的人有句口头禅:“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此话同样适用于克服悲观。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远大理想,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其三,广交朋友。具有悲观心理的青少年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了解了这一点,就要有意识地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在闲暇时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让他们的情绪感染自己。这样,通过与人交往,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其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极大地丰富自己,分散悲观情绪的影响,并且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人摆脱悲观的纠缠。

其五,课余时间多看幽默剧、相声,翻翻笑话书。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塑造和培养健全的个性

一、个性的可塑性

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似乎人的性格和气质是天生的,难以更改。

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主观努力和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可以改变个性中一些不好的方面,塑造更美好、更健全的个性的。

个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个性的发展经历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总的发展趋向是不断走向成熟。个性的改变是完全可能的。从个性的内涵来看,人的心理素质、道理素质、社会化程度主要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助于青少年朋友个性的健康发展。从个性的发展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实践的参与,个性将不断走向成熟。而青春期是一个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它将为个性的定型和继续发展准备有利的条件。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必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的个性层次不断提高。

二、健全个性的塑造

任何优良的个性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克服不良方面的干扰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而言,如何塑造健全的个性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择优汰劣,优化个性。

个性塑造是为了实现个性优化,以达到个性健全。个性优化包括个性品质和个性结构的优化。择优即选择某些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自信、开朗、勇敢、热情、勤奋、坚毅、诚恳、善良、正直等;汰劣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如:自卑、胆怯、冷漠、懒散、任性、急躁等。

第二,丰富知识,奠定基础。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这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个性缺陷源于知识贫乏。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可见知识的积累与个性的完善是同步的。广大青少年朋友除学好自己的课本知识外,要广泛阅读书籍,多方汲取知识,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第三,小事做起,身边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性优化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个性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个性。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细致、开朗等优良的个性特征其实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是每一个青少年朋友努力的起点。

第四,融入集体,调整自我。

集体是个性塑造的土壤,也是个性表现的舞台。个性发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个性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

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的欢悦,及时调整个性发展的方向。

第五,把握适度,完善自我。

把握个性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具体地说,应该是: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豪放而不粗鲁,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稳重而不寡断,谨慎而不胆怯,忠厚而不愚蠢,老练而不世故,谦让而不软弱,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自珍而不自娇,自爱而不自恋。把握个性优化的“度”还体现在个性优化的目标要立足于自己已有的个性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立合理的、切合实际的个性发展目标。

“有志者,事竟成!”年轻的朋友们,当你了解了自己的性格、气质,掌握了应对个性发展中的挫折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塑造自我良好个性的方法后,你是否不再苦恼,已为塑造更为健全的个性而跃跃欲试呢?让你的个性闪光吧,让青春的光彩更加耀眼吧!

阳光下的阴影

朱某,男,18岁,某中学高三学生。

朱某是独生子,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子高级工程师,母亲是中学副校长。父母关心其成长,对其要求严厉,经常体罚他。错误的教育方法,使朱某的精神受到伤害,导致朱某烦躁、抑郁、敏感、躁狂,虚荣心强,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无兴趣。有时躁狂难以控制,在球场上骂人、踢人,还想打人。

朱某的情况被校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后,通过老师的帮助,朱某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调整自我。

1.在朋友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正确看待与评价他人,为形成平稳的情绪打下了基础。

2.制订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发挥自身的长处(如接受力强,学习基础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朱某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信心大增。

3.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调节。如“守窍”练习(静坐,全神贯注地数数)、心理放松调节、自我暗示等。

4.主动与父母沟通,父母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改变了态度,双方加强了理解与交流。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

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朱某的心理有了较大转变,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信心大增,与同学关系融洽,并能较好地与父母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