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求知文库-流动的湖光树影
16415200000009

第9章 全球行动保护淡水资源(2)

在管好用好水资源的过程中,埃及还重视调整农业政策。水稻是埃及的主要农作物,但耗水多,每年仅灌溉用水就多达100亿立方米。针对这一情况,埃及政府于90年代中提出了水稻种植改种和减种计划,将它作为节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实施。

如今,埃及各地农村都成立了用水委员会,统筹安排农作物的用水分配。埃及还计划逐步实现水利部门的私有化,对水资源进行市场管理。

韩国:“爱水就是爱国”

根据联合国统计,韩国年平均降水量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而人均拥有降水量却是相当低的,属于水资源不足国家,所以,韩国越来越重视管理和保护本国的水资源,提出“爱水就是爱国”的口号,并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韩国政府除通过建设水库增加可利用的资源、开源节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措施外,还对水库附近的环境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动员全社会进行植树造林,禁止可能污染水质的建筑工程和生产活动。

“爱水就是爱国”,在韩国以节水为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韩国从1990年就已经把每年最容易发生水灾的7月1日定为“水日”。在这一天,聘请专家、学者讲解有关水的知识和在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有效办法,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清理水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人们了解水问题的严重性,让他们知道爱水就是爱国。1995年,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建议,韩国把“水日”改到了3月22日。

在开展节水教育的同时,韩国还通过舆论曝光等方式监督破坏环境和污染水源的行为。富贵人家在风景秀丽的湖边修建别墅的消息一经曝光,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些部门在水源上游掩埋工业垃圾的事一旦被揭露出来,各大报纸和电台、电视台就会在醒目的栏目进行报道。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韩国城乡的饮用水一直比较卫生,所以人们还保持着饮用生水的习惯。

联合国在行动

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联合国最新公布的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及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发展中国家居民80%的疾病源于不卫生的水和不清洁的环境。妇女和女孩由于缺乏卫生设施往往受害最重。正是认识到淡水在未来的极端重要性,全球100多个国家同意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

四招缓解水危机

全球100多个国家同意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这是引起世界对水资源重视、重新审视水资源利用的一次机遇。

专家提出,解决淡水不足的办法有4条:寻找新水源,重新分配淡水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循环利用。

寻找新水源海洋

廉价地大量提取淡水是人们长期的梦想。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问题,进入20世纪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的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匮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产业化。

目前,无论是中东的产油国还是西方的发达国家都建有相当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然而,目前利用海水脱盐技术提取的淡水占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淡水资源还不到02%。

重新分配淡水资源

如果能够找到廉价运输淡水的方法,改善水资源不平均的状况,也可以缓解淡水不足。在陆地上,淡水可以通过管道以较低成本运输。科学家正在考虑用拖船运载由塑料或编织材料制作的盛水容器,以解决海上运水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用水是保护淡水资源的关键,节水的效果是令人惊讶的。比方说,在加拿大,一个中等家庭每天需要使用的水量是350升,而在非洲,一个中等家庭每天平均使用的水量仅为20升。西式马桶每冲一次就要用去发展中国家每人平均一整天用于清洗、饮用、清洁和烹饪的全部用水量。

今天,农业用水占淡水总需求量的69%。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甚至达到80%。因此,如果科学地改变播种、灌溉和收获的方式,就会出现较大差别。据估计,由于灌溉系统的缺陷造成的浪费,有时可占消费水的60%。

循环利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的水需求在上个世纪增加了5倍,比人口增速快两倍,因此循环利用是必由之路。

向大海要水喝

海水中有大量的盐。能不能从浩瀚的海洋中去除盐分,提取出淡水呢?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早在世界大航海的时代,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时至今日,海水淡化的方法虽然有了数百种之多,生产出的淡水也风味各异,但以经济合算的标准衡量,仍然不尽如人意。

在新兴的反渗透法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古老的蒸馏法也改弦易辙,重新焕发了青春。常识告诉我们,水在常温常压下要加热到100℃才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传统的蒸馏法只考虑了通过升高温度获得水蒸气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将气压降下来,把经过适当加温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馏室中,海水中的淡水会在瞬间急速蒸发,全部变成水蒸气。许多这样的真空蒸馏室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厂。如果海水淡化工厂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给海水加温,成本就更低了。

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在西亚盛产石油的国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却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贵的现实,使海水淡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亚的海岸线上。1983年,西亚第一大国沙特阿拉伯在吉达港修建了日产淡水3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在另一个西亚国家科威特,现在每天可以生产淡水100万吨。波斯湾沿岸地区,有的国家的淡化海水已经占到了本国淡水使用量的80%-90%。

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大多采用新的蒸馏法。在西亚盛产石油的国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却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贵的现实,使海水淡化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西亚的海岸线上。1983年,西亚第一大国沙特阿拉伯在吉达港修建了日产淡水3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在另一个西亚国家科威特,现在每天可以生产淡水100万吨。波斯湾沿岸地区,有的国家的淡化海水已经占到了本国淡水使用量的80%-90%。

极地淡水资源

南极洲面积有1400万平方公里,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一巨大而厚实的冰盖,它的平均厚度达2450米,冰雪总量约270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雪总量的90%以上,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有人估算,这一淡水量可供全人类用7500年。因此,南极洲是人类最大的淡水资源库,而且其冰盖是在一千万年前形成的,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水质极好。如果用南极冰盖的冰制成饮料,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上特等的纯净饮料。1986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第八届南极矿产资源会议时,好客的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所长松田达郎先生就曾用南极冰招待贵宾。客人们,包括各国外交官饮后,全都赞不绝口。因为,南极冰不仅清纯甘洌,而且它在杯内溶解时,冰晶体中的气泡溢出会发出清脆的响声,美妙悦耳。

除了南极大陆的冰盖以外,南极大陆四周的海冰数量也相当可观。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料报道,在南极隆冬季节,海冰面积可达2000万平方公里,在夏季,虽然海冰面积大量向南退缩,也可达500万平方公里。南极冰盖由于受重力作用和大陆地形坡度的影响,不断从大陆内部向沿海流动,最后崩裂,坠入大海的冰层,成为漂浮的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大陆崩裂入海的冰山和冰块量达14000多亿吨,体积约1200立方公里。即使把这些冰山的10%拖运到干旱地区,也足以浇灌1000万公顷的农田,或者供5亿人口的用水。所以,南极的海冰和冰山也是相当可观的淡水资源。

保护湿地资源

“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我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丰富的湿地资源是自然界赋予中华民族的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好我国的湿地资源。

湿地关系国家生态安全

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如果不把水稻田湿地包括在内,我国的湿地面积达3848万公顷。我国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全国共有湿地高等植物220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700多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的重要功能突出地表现在保护淡水资源上。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湿地是地球上淡水的主要蓄积地。我国淡水资源总量28,124亿立方米,其中,占淡水资源96%的地表水主要依靠湿地来维持和保存。

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30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区总面积达5542万公顷,使40%的天然湿地和33种国家重点珍稀水禽得到了有效保护。

但是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湿地污染、破坏和被侵占的情形相当严重。我国的湖泊、河流等大型湿地水质差、水量下降,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饮用、养鱼、灌溉都不行,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湿地的多种功能无法发挥。同时,各地在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中大量存在侵占湿地的现象。

湿地减少和功能下降,不仅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我国水资源供给安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如果湿地继续受到破坏或消失,不仅可利用的地表水将更加匮乏,而且还会影响对地下蓄水层的供水,使地下水资源减少,造成淡水资源全面紧张,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