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平凡的陆地和神秘的海洋(科学新知丛书)
16415900000017

第17章 几种奇异的海洋现象(2)

湾流由大西洋中的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越过赤道的北分支汇合而成。湾流流轴的平均位置比较稳定,无显著的季节变化。湾流的表层宽度达100~150千米,湾流的流速相当大,它的强流通常仅限于75千米宽的一个窄带里,其表层最大流速可高达2.5米每秒。湾流的厚度一般约700~800米,而在其主体段,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深层大洋中也发现有湾流的踪迹。湾流的流量是沿程递增的,在佛罗里达海峡中,流量约为3000万立方米每秒;至哈特勒斯角附近,流量增加1倍;再往下游1000千米处,流量竟高达约1.5亿立方米每秒,相当于全世界河流流量总和的120倍,这是何等的“海洋中的大河”呀!有人还估算过,湾流每年向西北欧每千米海岸线输送的热量,约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炭所放出的热量。

事实上,在湾流及其延续体——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海区,其气温和水汽含量较周围海区高得多,从而对形成西北欧暖湿的海洋性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难怪在西北欧大陆上生长着苍翠的混交林和针叶林,而同纬度的格陵兰岛上却终年严寒,是被冰层覆盖的冰原区。如此看来,不仅应将湾流比喻为“世界大洋中的大河”,而且还应将它视为世界级的输送热水的“热力管线”。

黑潮

黑潮是指北太平洋亚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潮”即水流,因为黑潮的水色呈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黑潮也是世界大洋中强流之一,是仅次于湾流的世界第二大暖流,它具有流速快、流量大、流幅窄、延伸深、高温、高盐等特点。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的东北方向北转弯形成的,它越过台湾岛与琉球群岛的西南端进入东海,继而沿东海大陆架前缘北上,经琉球群岛与九州岛之间的吐噶喇海峡流出东海,再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

人们通常将从台湾岛东南至北纬35度处的这一段洋流称为“黑潮”。在北纬35度附近,黑潮离岸东流,成为黑潮续流。再往东,即大约自东经160度以东,黑潮成为北太平洋暖流。

黑潮在台湾岛东侧,宽度约为150千米,最大流速达0.95米每秒,厚度为400~500米;在琉球群岛以西,流速增快至1米每秒,宽度约为80千米,厚度为600米;在四国岛以东的纪伊半岛外海,表面流速达1.5~20米每秒。黑潮及其三个分支——对马暖流、台湾暖流和黄海暖流给东海带来高温、高盐的大洋水,对东海的海水更新及海水运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黑潮是中国人早在公元前4世纪发现的,那时中国人曾航行到日本沿岸并发现那里有一支强大的表面海流,海流造成了明显的水温差异,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黑潮的海流及其水文特征。

海洋中的“聚宝盆”

当人们谈起某种或某些宝贵矿产集中在一地时,常用“聚宝盆”这个词来形容。海洋矿产资源有非固体矿产资源和固体矿产资源之分,前者包括石油、天然气,后者则主要指多金属结核、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壳三种矿产资源类型。

海洋石油、天然气

海底基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的科学家认为,全世界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海洋盆地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约与陆地上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相当。目前,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然而在水深较大的大陆坡和大陆隆也拥有良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近20年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现了1600余个海洋油气田,其中70多个是大型油气田。现已开发的近海油气田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尔河三角洲、马拉开波湖、北海、东南亚等。中国近海具有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即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湾盆地、珠江口盆地、莺哥海盆地、北部湾盆地。据计算,世界海洋石油的资源量为1350亿吨,约占世界石油资源总量的45%;海洋天然气的资源量为14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50%以上。截至1992年底,世界海洋石油探明的储量为375亿吨,世界海洋天然气探明的储量为25.6万亿立方米。

多金属结核

多金属结核即锰结核,或称锰团块、铁锰结核。它是一种粒径为1~15厘米、一般赋存于水深4000~5000米洋底沉积物表面、黑褐色、马铃薯状的结核体。多金属结核主要由锰和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含锰、铜、镍、钴等40余种金属元素。因其储量巨大,并在继续增长,因而成为一种巨大的潜在金属资源,其在世界各大洋中以太平洋的储量最大、金属含量最高。

有人估计仅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储量达到了1.7万亿吨,其中含锰4000亿吨、铜88亿吨、镍164亿吨和钴58亿吨。按目前世界年消耗量估算,这些金属可供全世界用上千年或数万年,而且洋底的多金属结核现在仍以每年约1万亿吨的速度生长,所以它实为取之不竭的“活聚宝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其相关附件,并经过多次考察和联合国批准,中国已在太平洋获得一块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

多金属软泥

多金属软泥是呈泥状的海底热液矿床,它主要分布在红海中央裂谷处水深1.9~2千米的海底盆地中,常与高温、高盐的卤水伴生。目前在红海已发现18个含金属软泥的盆地,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一个盆地长14千米、宽5千米,软泥中含铁29%、锌3.4%、铜1.3%、铅0.1%、银54×10-6、金0.5×10-6。整个盆地金属总量为0.8亿吨,仅盆地上部10米厚的软泥中就含铁2340万吨、锌290万吨、铜106万吨、银4500吨、金45吨,现已进行商业开采。

多金属结壳

多金属结壳是海底基岩风化表面形成的富含锰、铁、钴、镍、铅、金、铂等多种金属元素的外壳。多金属结壳一般厚约1~3厘米,有时可达5厘米,其表面呈鲡状或肾状。多金属结壳大都分布于海山、海台,赋存于水下1.53千米之间。多金属结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铁锰氧化物,含有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多金属结壳的成因与基岩风化、海底火山活动和热液喷溢作用有密切关系,喷出的高温热液与冷海水接触后温度降低,其中溶解的金属便沉淀到海底堆积成矿。这些矿床有的呈烟筒状,有的呈土堆状,有的则呈地毯状。由于多金属结壳富含铅、金、铂等重要金属元素,已成为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海底矿产资源。

在结束海洋部分的介绍之前,应强调一下海洋世纪与海洋意识。

21世纪是海洋学家们心目中的“海洋世纪”,这到底是为何缘由呢?原来,人类在长期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就已深深体会和认识到,海洋拥有各种丰富的宝贵资源和广阔的活动空间,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伴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转变、全球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出现,海洋形势变得严峻了,从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发展成对海洋全面的争夺和控制,由超级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对具有海洋战略地位海域的争夺,转变为众多沿海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都纷纷参与争取海洋权益和经济利益。在这种严峻的海洋形势下,人们更加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于是21世纪被誉为“海洋世纪”。

人们的海洋意识必须随着海洋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所谓海洋意识,说到底就是对海洋的总体认识,而认识海洋又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的。诚然,人类对海洋的早期认识无论是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处于初级阶段。如今,在开发海洋的新时期,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海洋意识,而增强海洋意识主要是提高对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防卫意识和海洋环境意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