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6417100000003

第3章 心理教育概述(3)

13.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

非指示原则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心理辅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其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在弄清来访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教师不宜主观地指示学生一定要怎样做或一定不怎样做,而是与来访者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但究竟采取哪一种方案去解决问题,则应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教师不应代替。

为什么在心理教育中要遵循非指示原则呢?首先,非指示原则既体现了心理教育者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信任,又体现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调动自我的力量,发挥自我指导的作用,解决自己的发展与调节问题,这才是长远之计。教师和父母都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替他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学会如何自己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能自立、自助。其次,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处境往往只是一种间接的了解,其判断的全面性、客观性受到一定的局限。鉴于此种情况,教育者充当参谋的角色,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更为合乎情理。

非指示性原则并不能说明教师的作用无足轻重或可有可无,事实上教师帮助学生时双方磋商和讨论过程中所提出的见解和设想的行动方案,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所谓非指示性,只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教育中非指示原则比起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

14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它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当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后,学生可能谈出自己未向任何人泄露过的内心隐秘,这表明了他对心理工作者的信任,同时也是真正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开始。保密性原则要求保守咨询对象谈话内容的秘密,不得对外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咨询对象情况的调查,尊重咨询对象的合理要求。替咨询对象保守秘密是咨询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一切热情、诚恳、耐心都要以尊重咨询对象的秘密为前提,否则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失密,对咨询人员来说,就是失职,对咨询部门来说,也就是威信和名誉扫地。替咨询对象严守秘密也是伦理道德的要求。在咨询过程中,经常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咨询对象的缺陷或其他人的隐私,会涉及单位、部门、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了解这些目的在于弄清咨询对象心理障碍的根源,给咨询对象提出治疗建议和方法。除此以外,咨询部门没有也不应该有其他的责任和权利。所以,对咨询人员来说,咨询对象所谈内容只应由当事人一个人知道,就是咨询人员之间一般也不应相互交流。

保密既是双方建立和维系信赖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名声信誉的大问题。试想,一位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对求询者的隐私或缺陷不予尊重,随意泄露,甚至作为笑话到处乱讲,这样,还有哪个求询者再敢向咨询人员倾吐心声、请求帮助呢?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常常遇到一些求询者叮嘱,千万不要把他们的事情宣扬出去,更不要披露他们的真实姓名。有的学生和家长在来信中也要求:“如果你们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和尊敬的师长,请不要把我们的痛苦见诸报端,拜托你们了!”从这些求询者的担心和请求中,足以看出替求询者保守秘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然,替咨询者保守秘密并不是说咨询过程中的一切都不能公开,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不受限制:一是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为免于使别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如果因为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需要而不得不引用某些案例加以说明时,最好能事先征得案例主人的同意,或者对案例内容做技术性处理,略去案主的真实姓名以及其他可能暴露案主身份的内容。

15坚持性原则

坚持性原则是指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解决心理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这样才有利于心理教育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进行心理教育,做学生的心理工作,需要时间,常有反复。因为:其一,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因而其化解或克服也同样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其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直线的,其间有反复、有波折,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对求询者心理问题的认识,也同样如此。其三,人的心理活动是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的,当个体心理活动的某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或障碍时,心理活动其他方面的品质对问题的解决亦有影响。例如,解决情绪失调问题,就必须同时考虑意志品质的提高和性格特征的磨炼问题,这无形中就给咨询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得咨询的周期相应拉长。其四,人们所处的环境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地作用于学生,其中既可能有积极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有消极因素的干扰。一旦消极因素的干扰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就会抵消咨询工作的效果,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再生和反复。因此,学生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教师不要指望谈一两次话就解决问题,要注意克服急躁和厌烦情绪,持续不断。即使情况有所改善,仍然要随时关注追踪,毫不松懈,直至问题真正解决。

16.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适应个别差异原则是指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表现和一般规律,遵循心理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个性差异等,因人而异,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

教师应懂得他所面对的既是一群学生,又是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社会背景,具有不同能力、不同需要、不同兴趣、不同经验、不同价值观的个体。所以,他不可能期待以同样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心理教育方面同样需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

二、心理教育的方法

心理教育的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下面分开来讨论。

1.心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心理教育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心理调查阶段。在本阶段,首先采用问卷法收集学生的个案资料,一般可让学生(家长、教师)分别填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大致包括:

①身份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校名、年级、班级、政治面貌、家庭住址等。

②个人情况。个人健康状况:曾患过哪些严重疾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颅脑外伤、昏迷抽搐等,弄清这些疾病的过程、性质及病后有何改变;母亲妊娠期的营养状况、情绪状况、健康状况,还要了解母亲妊娠期间服用过哪些药品及有未照射过X射线;分娩情况:了解系第几胎,第几产,妊娠足月或不足月,顺产或难产,有无胎盘异常或脐带绕颈,曾否动过手术,有无头部外伤史,产程长短,有无窒息史等;哺养情况:母乳或人工喂养;发育情况:运动机能和言语机能的发育情况是判断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需了解学生何时能哭、抬头、认人、坐、爬、站立、走路及说话等,以及大小便自控情况;学习情况:入学年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等;个性情况:兴趣、爱好、理想、特长、气质、性格、习惯等;人际关系情况:了解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等的关系情况。

③家庭情况。了解父母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情况:家庭居住条件;经济收入;家庭人际关系情况;父母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养方式;邻居关系情况;家族中有无意外遭遇及重大挫折,对学生的影响情况;父母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系三代中有无明显的心理疾病,其症状表现和转归情况,家族中如有两人以上患有心理疾病者应用家谱系图标记。

④学校情况。学校性质;学校环境及设施情况;校风、班风情况;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和方法;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压力情况等。

⑤性发育情况。性生理发育情况,了解学生发育年龄,月经初潮出现或遗精年龄等;性心理发展情况,性障碍情况等。

⑥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有无学习障碍、行为障碍、不良习惯、特种障碍、品行障碍等。

在学生、家长和教师分别填写好调查表后,心理教育工作者就应当使用测验法继续收集学生的个案资料。一般说来,主要进行以下几种心理测验:

①智力测验。主要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以及《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等量表进行测验。

②人格测验。主要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及卡特尔个性量表(HSPQ、16PF)等进行测验。

③心理健康测验。主要是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验。

在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可疑者再通过特殊心理测验(如焦虑测验、抑郁测验等)检查或复查随访观察,以了解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并纠正和补充量表测定的不足和偏差。

除了上述资料外,在心理调查阶段,还应注意搜集以下资料:①入学时学生的登记表格;②入学时自他处转来的个人资料;③入校后个人健康和学业资料;④家访记录;⑤轶事记录;⑥自传体资料(自传体作文、检查、周记等)。对学生个案资料的搜集原则有三条:①客观。即就事论事记录,不可加入主观臆测成分。②连续。搜集资料应连续不断,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是对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的个案资料,只有连续搜集,才能看出问题。③多样。个案资料应广泛搜集,方法上不限于一种,时间上不限于一时,空间上不限于一处。

在充分搜集学生个案资料的基础上,心理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实践表明,如何把这些零星点滴、分散杂乱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结构,用以解释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这需要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门的训练。这不但需要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观察和洞察心理、行为的能力。有些心理测验本身包含对心理和行为的评估,但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应懂得各种测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既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也正是这一原因,必须强调将上述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综合分析后,要作出系统记录。个案记录要求内容丰富、描写细致、叙述准确、重点突出、文字精炼、符合逻辑。要以传记方式并避免使用专门术语。该记录一方面可作为学生的心理档案,另一方面也可为第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训练,以及第二阶段的心理教育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2)心理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心理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心理教育大纲,使用心理教育教材为学生开设包括前述内容在内的心理教育课程;要通过示范、讨论、布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诸如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注意能力的智力训练,应试技能训练,创造性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还要通过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咨询,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帮助,并对学生的有关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进行诊断和矫治。

(3)心理教育评估阶段。心理教育评估和其他教育评估一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确定学习个体变化的数量或程度。”为此,须重复第一阶段的心理调查项目。并通过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互相讲评等形式,评估心理教育效果。

2.心理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于心理教育的具体方法问题,近年来,有的学校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上海市风华中学对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已作出了初步的概括,即:(1)教师为主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练式。这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对学生心理行为提出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开始从被动接受训练到逐渐自觉地改变、纠正不良心理状态,养成良好心理习惯。(2)教师如亲人,循循善诱,启发训练——母爱式。即对学生抱以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态度,给以启发、同情、理解,对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伤害的学生,通过心理安慰、心理引导和心理咨询给以安抚和解脱。(3)自我要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朋友式。即引导学生经常提出自我要求,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知心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迪和安慰,达到相互促进和相互帮助。又如,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的做法是:“我们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普遍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入手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初一,从情感入手,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初二,从自我教育入手,培养意志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三,从自我发现入手,培养成就动机,形成职业理想”,等等。显然,欲想穷尽林林总总的心理教育方法是不可能的。这里,仅将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教育方法介绍如下。

(1)传授知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