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成为教学骨干
16417800000013

第13章 骨干教师的修炼秘诀(1)

骨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它需要长期、扎实的实践,需要顽强、自觉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的思考,需要充满个性的创新,还需要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本章将分七节从实践、学习、思考、创新、知识结构、心理品质和综合素养等七个方面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谈谈骨干教师的修炼秘诀。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骨干教师要立足长远,勤于实践,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做到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

一、“老鼠方案”要不得

有一则名为《老鼠给猫挂铃铛》的寓言故事这样写道:

有一只真抓实干的黑猫,每天都捉老鼠10只以上。老鼠吃尽苦头,都知道黑猫的厉害。它们也想反抗,于是召开研讨会共商对付黑猫的办法。

老鼠精英云集。有的提议培养黑猫的食性,有的建议加紧研制毒猫药,有的说干脆一齐扑上去把黑猫咬死。最后,还是一只老奸巨猾的母老鼠提出了个不错的想法:推举一名勇士出来,偷偷地在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猫一动,就有响声,大家可以事先得到警报,躲藏起来。

众老鼠公认这只母老鼠为智多星。但如此好的想法,用什么办法去执行呢?高额奖金、颁发荣誉证书等办法一个又一个地提出来,但讨论来讨论去,老鼠群中都没法找到一个敢于执行这一决策的勇士。

至今,老鼠们还在自己的各种媒体上争辩不休,也经常举行多种多样的研讨会、论证会或者什么公选会议等。

老鼠给猫挂铃铛的确是个“好主意”,却没有人去执行。“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这种纸上谈兵的“老鼠方案”对于骨干教师的成长毫无帮助。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能做“老鼠”,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的是认认真真的实践。

二、实践排斥“倦怠感”

让我们再看看《三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这说明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但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感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认真地去完成,就像小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实践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的思维惰性。

三、实践相信“持久战”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要实践就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歌德写《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时间,数易其稿;李时珍编修《本草纲目》,行程逾万里,前后3次修改,历30年。

业绩卓著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实践亲近“实干家”

实践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教学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弄花架子,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眼,要实实在在,做到作风朴实,办事踏实,探索扎实。

二顽强自觉的学习

骨干教师必须顽强而自觉地坚持学习,视学习为一种生活方式,视学习为一种生命状态,视学习为人生的必然选择,视学习为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习伴随自己终身,让自己的生命因学习变得美丽而精彩。

一、骨干教师为什么要坚持学习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有人说:“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等于死亡!”!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骨干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如果不学习,我们甚至无法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当前,信息社会资讯发达,交流频繁,思想活跃,各种新词不断出现。如:克隆羊、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试管婴儿、肝脏移植、太空旅行、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网络学院、信息高速公路等,一时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也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

二、骨干教师应该怎样学习

(一)与书本为友

骨干教师要浑身是书卷气,满屋是书香气,书房要有书桌和书柜,让书本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买书。要多逛书市,常泡书摊,勤跑书店。当你关上手机,隔断了与外界的联系,犹如挣脱了绳索,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精神的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觉一定特别美妙。

二是借书。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并大量抄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书价太贵,读书人往往买不起书,我们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或找别人去借,做到资源共享,以书会友,增进友谊。

三是读书。“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可以改变教师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增长职业智慧。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教师,讲起课来,有“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读书还可以提升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百年思索》中说:“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中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读书,并能品出书味来,让自己的心随书中的崇高形象而感奋,被灵秀的诗意所浸透,被哲理的文字所折服,接受真善美的洗礼。读书首先要读名家名作。如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活动家,帕夫雷什中学校长,著有41部专著和小册子,写有600多篇论文和1200篇文艺作品,他提出了“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自我教育”、“教育思想的领导”等观点,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还有陶行知——中国现代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推广“小先生制”,主张“六大解放”。同时要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增广贤文》、《围炉夜话》、《菜根谭》、《朱子家训》、《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文化书籍,读莎士比亚,读鲁迅,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我们的步子才能迈得稳健,才能走得更远。

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思念亲人的时候,你就会经常打探他的消息,甚至走在人群中你都会四处搜寻,希望能看到他的身影。读书也一样,当你的心中有了疑惑的时候,你就会经常地思考它,甚至看书的时候,你都希望书中有你想要的答案。我就是这样的。

年幼时,心怀很多的梦想,却懵懂无知,喜欢玩耍,到底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是从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等儿童故事中悟出了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靠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年少时,学习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家境的拮据让人心事重重,正当内心摇摆不定的时候,是从读《苦难的意义》、《孟子告天下》等描写从逆境中求生存的文章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同时也坚定了我求学的决心;年轻时,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面对家长的殷切希望,干劲十足,却又常常力不从心,如何把这些孩子教育成材,成了我最想求解的一道难题,也是从读众多的教育期刊、教育专著中,我逐渐悟出了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确实,只要心有所求,读就会有所悟。

依稀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大声地告诉他们想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优秀的人,他们听了非常高兴,还夸我是个有理想的好孩子。可我呢?还是一头雾水,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心中完全没有概念,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脑海中完全没有方向。后来当我读到汉朝的孙敬、秦朝的苏秦,为了读书时不打瞌睡,竟然将自己的辫子系在梁上,竟然坐在锥子上;当我读到汉朝的匡衡,因为家里贫穷,没钱买油点灯,为了晚上能多读点书,竟然将自己和邻居家的墙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灯光看书学习。故事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勤奋刻苦、追求梦想的崇高精神,他们深受人景仰,值得人学习,这时,我慢慢地感觉到,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用的人,是优秀的人,同时,我也认识到,他们是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争取的成功,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这样,肯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伴随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每当看到辍学的伙伴们东跑西窜,悠闲自在,想到自己在学校没日没夜地读书、写作业,就觉得凭什么别人可以玩而我不能玩呢?自己为啥要过得这么累呢?每当考试成绩揭晓时,总免不了要拿自己的成绩和同学们比一比,和自己的目标比一比,还不停地问自己,平时总是起早贪黑,为什么成绩就是没有某某好呢?这样的成绩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吗?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吗?每当看到正值中年而却累得苍老的父亲,忍着腰疼却坚持在田间弯腰驼背劳作的母亲,心里不免隐隐作痛,惭愧不已,这书还能忍心读下去吗?内心十分彷徨,就拿起书卷,希望它能给我指点迷津。看到余秋雨称中国文化极其夺目的一部分是“贬官文化”,许多传世之作都是出自贬官之手。柳宗元就两次被贬,先永州,后柳州,一度蓬头垢面衣食无着,苦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社会相悟,与自我对话,留下《永州八记》等传世之作。还有司马迁遭宫刑,屈原被流放,陶渊明因贫乞食,杜甫因战乱流离,他们都有伟大的作品传世。就是那本《红楼梦》也是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境中完成的。我就想,这些伟人面对如此大的困难,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还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更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心愿。相比而言,我的困难算得了什么,我也要克服困难,发奋读书,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今,年轻力壮,干劲十足,总希望自己教鞭下的孩子都能乖巧懂事,自己红笔底下的作业都能整洁正确,更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全部掏给学生,让他们博学多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一篇文章启发了我。它就是《中国最美女记者的缺憾》,文中的女记者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她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女孩最终没醒过来。看着女孩的尸体,曹爱文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流泪的照片一经上网,很多网友和媒体都称她是当今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在面对“新闻第一,还是生命第一”的选择时,曹爱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命”,内心确实善良。但这位最美丽的女记者有着致命的缺憾:急救常识缺乏。看到这里,我的心也为之一震,是的,要做好一件事,不仅仅是有一份美好的愿望就行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相应的技能、本领。

这些年,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是它给一个无知但又憧憬未来的儿童指引了方向;是它让一个内心彷徨的少年坚定了信念;也是它为一个工作迷茫的青年指点了迷津。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疑惑、不同的追求,翻开书卷,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你也会从中悟出人生的意义。

(二)以报刊为师

报刊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优点。订阅报刊能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位,从中获得信息,增长知识才干;还可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增添生活情趣和欢乐。对于自己的报刊,看过了可以分门别类剪贴;对于有用的资料可以分类做成卡片;对于有关专题的资料,可以制成索引,这样,查找起来非常快捷;对于感兴趣的文章,可以完整地复印备查;为了加深印象,可以摘抄相关段落。特别要收好报刊每年最后一期的总目录,以方便查寻。

(三)和电脑为伴

现在,电脑已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了我们的好朋友,好伴侣。电脑可以帮助我们打字、画画、做课件、制表格、搜集信息,与网友交流可激活自己的思维。骨干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整合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授课的科技含量。搜狐、新浪、雅虎是非常好的网站,查找资料方便快捷;Google、百度、搜狗是一些极好的搜索工具,功能强大。我们要会运用教育网站和搜索工具帮助自己学习。

教师专业成长时下是个热点话题。因为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在更新,如果做教师的只一味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那么势必会被时代淘汰。教师的专业必须得到更高更深发展!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心之官则思。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会思考,我们要练就一个灵敏而聪慧的脑子,做到不人云亦云,不随风倒,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一、各呈灼见话“思考”

西方哲人说:“我思故我在。”东方圣人讲:“学而不思则罔。”信然!有思想能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体现一个人独立存在的价值。

英国凯恩斯在《成功的潜质》中说:“我看见水壶的水烧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看见水壶的水烧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它形象地告诉我们,凡人和伟人的重要区别在于一个不善于思考,一个则长于思考。思考使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思考使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

《报刊文摘》摘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勤奋遭到了斥责》,说的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卢瑟福,一天深夜,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实验,便问:“上午干什么去了?”学生说:“做实验。”卢瑟福又问:“下午呢?”学生说:“做实验。”卢瑟福再问:“晚上呢?”学生还是回答:“做实验。”卢瑟福斥责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在思考?”学生哑口无言。一个如此勤奋的学生竟然遭到了卢瑟福的斥责,真是耐人寻味。可见,卢瑟福对思考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