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16418100000019

第19章 优秀教学模式举隅(8)

②抓重点段落和词句,教给捕捉主题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如我在教《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因为从解题中学生就能马上说出这一课是记事为主的记叙文,“飞夺”是文章的中心线索,并能划出飞夺泸定桥和敌人抢时间和飞越泸定桥这一重点段落,所以我便采取中间切入式的导练法,直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这一重点段(课文的主体部分),启发学生弄清抢时间和攻天险的因果关系,从红军为什么能完成抢时间任务和攻天险任务找原因——都是因为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点明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接着又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要写开头和结尾二个段?”引导学生阅读开头和结尾两段课文,使学生对全文有个完整的认识。最后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根据表现主题思想的需要,选哪些材料来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引导,就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材料;把重点段写得具体和细致。

当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几种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时,我便出示作文题目,如《敬爱的老师》,指导学生在明确文章中心的基础上,选择各种表现主题的方法。有不少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来写同一题目,来表现同一主题的几篇作文。如班里中等程度学生小黄写了几篇作文,有写“金凤树下长方窗,窗前灯光分外明,呕心沥血为咱们,多少夜晚迎黎明。这是我对无比敬爱的年过半百的班主任老师的赞扬……”作开篇点题;有写“老师,敬爱的老师,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你为了我赶上队花了多少心血!您比我的亲爹娘还要亲哩!”作结篇点题;电有在记叙老师牙痛坚持上课的习作中边叙述边抒发感情:“……老师,痛了你的牙,正刺痛了我们的心,请您休息吧!您祈望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建设学好本领,我们学习您坚强的毅力,定能自学好的,请您放心。”作篇中点题等等。

捕捉文章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能力,两者是相互对应的。在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种对应关系,教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捕捉文章主题思想的方法,在作文时懂得围绕主题思想选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文章主题和表现文章主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①提早起步,搭桥过渡。教学大纲要求四年级读写训练以篇章为重点,但不能理解为从四年级才进行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训练。从我教过的历届三年级升上四年级的学生的读写的实际能力来看,除了少数学生能用“三段法”(开头、中间、结尾)给简短的记叙文分段、写较有条理的一段话外,大部分学生看书都有囫囵吞枣的毛病,作文语言紊乱,前后脱节。因此,试验班从三年级起,我就提前布置了一些划分段落的练习,概括段意的过渡性作业。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四年级,主要打好两方面的基础:a.加强“段”的训练。三年级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段的结构就是一篇文章骨架的缩影,照着它的格式扩展开去。就可以写成一篇得体的文章。我有目的地精选范段,指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b.加强文章“三段法”的训练。文章一般都有开头、中间、结尾三个组成部分,我从三年级开始,就教学生用“三段法”理解课文,划分段落。

③教给方法。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小标题的方法上。分段的主要方法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分段、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分段、按内容性质分类分段。学生常觉得划分段落较易,概括段落大意较难。我就教给学生概括段意的方法:一是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联系;二是重视概括自然段意和结构段意的方法指导。小标题的含义要明确,用词要简练。既可以引用原文加标题,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加小标题。

③读写结合,指导运用。我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给一段话拟层次提纲,给一篇短文按“三段法”拟段落提纲,要求高年级学生能给文章中间部分拟层次提纲,列出重点段,拟详细提纲。每学期根据拟写作提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范文,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定小标题的基础上,进行仿拟作文提纲的训练。要使学生能独立拟写作提纲,多靠教师给学生自拟自改的机会,具体做法是:a.在阅读课中练;b.在班、队活动和学生生活中练;c.在考试中练。另外,还采取一些独特的做法:对课文中的插图,也让学生看图想像,拟一拟提纲;在作文考题中,要求学生先给作文拟提纲而后作文。

(4)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我还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①激发自改兴趣。

第一,选用故事和学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给学生讲唐代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确定“绿”字的经过,讲鲁迅先生写文章百改不厌的范例等等,让学生知道好的文章都是在反复修改中来的,并要求学生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来鞭策自己。同时,还重视运用学生的典型事例去教育他们。第二,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班里设“小红花”及“文章医院”专栏,结合组文教学,开展品评优秀习作和“小医院会诊”活动。每学段定期举办“习作修改前后”展览,看谁勤修改,进步快。b.让学生自己命题作文。c.采取一题多作和一文多改的办法,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了,教师才给予评分。

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肯改或不会改,要求自改的作文本发下去了,收起来仍然原封不动;开展作文集体互评互改活动,场面常常是冷冷清清。我认为,小学生有着明显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个特点一旦发挥出来,就能变成奋发求知的上进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提高他们对自改作文意义的认识和激发他们自改作文的兴趣。

②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指点自改

第一,修改同讲读相结合。教师把学生习作中的通病带进阅读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范文,借鉴范文。悟出“为什么要改”和“怎样改”的道理。学生习作的毛病,一类是属内容贫乏或不具体的问题,另一类是属于文字表达的问题,如文章的中心跟标题不统一,中心不突出或多中心,文路紊乱,结构残缺,用词造句不当等等。对于前一类毛病,教师常常在课前就直接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习作的实际,提出修改的意见,让学生在课外再观察,或阅读有关范文。再修改。对于后一类毛病,教师就要在导读范文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辅助性作业。帮助学生懂得改正。

第二,自改同互改相结合,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他们的作文程度虽然有高低,但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往往自以为写好了,自己很难再修改。而对别人作文中的问题却比较敏感。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指导学生互评互改开始,先让学生修改教师挑选出来的错误比较典型的文章,然后、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根据写作要求展开互评。每人都看别人的三篇习作,并写修改的意见。在互相评论中,如果有某些问题见解不一,可以争论,最后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在学生有了互评能力的基础上,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教师先让学生评讲优秀习作或较差的典型习作(不指出姓名),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分析和找出自己习作的长处和短处,进行修改。修改后在班上或小组上交流。这样的指导,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愿自改的心理障碍,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和发挥,养成爱写乐改的习惯,使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第三,全体指导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改作文,我除了对全体学生指导外,还注意分类指导。比如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先看较差学生的习作,接着看其他的,然后分类,分析其发展情况。选择评讲的习作,既要选择优秀生的习作,又要选择有点滴进步的差生的习作;在评讲习作时,设计的启发提纲有难有易,总是让较差生先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在修改习作的要求上对优等生严一点,对差等生宽一点。在指导修改的方法上,对优等生只给予指点,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参考文章,去观察、去修改;对差等生就采取面批的方式,供给具体参考的文章或段落,具体指导他们再观察,具体指导他们修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心理学所强调的“结果的知识”对人们行为的调节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教师的批改,二是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自我检查。通过这种检查,不仅有精益求精之功,更有提高作文能力之效。由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所以自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七、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模式的学法指导

我的学法指导有三个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

例如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先怎样?后怎样?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展开,最后达到理解的?我要求学生对于这个过程的操作步骤认知得明明白白,有一个自我意识。因为学生有效地掌握任何知识成果,必定要经过特定的、合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两者同样重要。学习成果可以验证并促进学习过程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只有合理的学习过程,才有可能带来正确的学习成果。而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掌握学习方法密切相关。因为学习过程是学习方法、学习程序和智力活动方法的总称。任何学习方法,必定体现为特定的程序,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因此,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总结,可以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灵活地和合理地把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1)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边学边思的习惯

引导学生认知学习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智力活动的自我探索、反省和体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应该怎样学习,而且养成了边学习、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伴随着由于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获得最大学习效果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自信心、自尊心加强等),是可以转化为今后智力发展的内部动力的;而学生对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则又可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学习过程的自我总结,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因此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优化学习过程

这样一种自我认识活动,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已经经历过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教训,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趋于优化。所以,在前苏联赞可夫“小学实验教学新体系”中,有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即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只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怎样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怎样解题,步骤如何?还要自我检验、自我校正。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智慧的认识过程。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正确的结论,而忽视让学生认识自己合理的学习过程,以至于学生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更谈不上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陷了。

2.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

请先看我对小学语文第六册复习“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教学设计:

(1)提出复习要求、安排复习步骤

要求运用已学的分段和归纳段意的几种方法,给《一定要争气》、《海底世界》、《第一次跳伞》、《参观人民大会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步骤是:①先看懂课题,然后分析课文内容;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③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分段。

(2)归纳整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在小组或班上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然后引导他们归纳整理分段的几种方法。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如《第一次跳伞》是按照“到机场一飞机起飞一跳伞一着陆”的顺序,写了作者第一次跳伞的过程。②按时间顺序分段。如《一定要争气》开头写童第周童年时的穷苦生活,再写他上中学时怎样勤奋学习,最后写他到比利时去留学,如何为中国人争气。由此看出这篇课文是按童第周“童年”“上中学”“去留学”三个时期分段的,应特别注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和句子。③按空间(或地点)转换顺序分段。《参观人民大会堂》就是按作者参观各部分建筑物的顺序记叙的。可通过板书:“看见正门一进了中央大厅一步人大礼堂一上楼到宴会厅”,让学生懂得抓住表示地点概念的词语或句子分段。④按事物性质分段。通过《海底世界》的复习,让学生掌握这种分段法。⑤按叙述方式分段。《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此方式设计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懂得这种分段法。

(3)师生共同小结

可提出两个问题:①给文章分段有哪几种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归纳分段的一般方法。)②怎样给文章分段?(师生共同小结分段的步骤:初读课文、从题入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思考顺序,试划段落;再学课文,检验分段,找出依据。)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分段的规律和复习的方法,又能发挥他们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