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构建教学模式
16418100000022

第22章 优秀教学模式举隅(11)

生:课文虽然都写他们的不同动作,但都表现他们急着要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表现他们对周总理无限爱戴和多么悲痛的一样的心情。

师:说得好。课文具体写的这三种人物都是普通群众,他们代表着全国人民,他们的心情正是亿万人民当时的心情。你们看了有关图片可以知道,回家访问长辈,你们也可知道当时全国人民悼念周总理的心情。

(要求全班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二段。

(1)要求学生各自轻声地朗读课文,再全班轻声朗读课文。(着重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情况)(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运用上段阅读的方法:①给课文断层,理解层次;②给重点词语评注、理解意思;③提出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们念一念这段课文,谁来念?

生:(差、中、优三名学生各念一次)

师:大家听了刚才三位同学的朗读,觉得怎样?

生:三位同学都读得清楚、流利,特别是小许(班里的差等生)朗读进步更快。不过我认为都未能把课文中“就在……”、“然而今天……”的真实感情读出来。

师:说得好,三位同学朗读课文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小许进步更快。要把课文的感情如实地读出来,一定要深入理解课文。希望同学们看看课文图画,进一步理解课文。现在大家先来说一说这一段课文的描写顺序,看谁来说?

生:这段是写夜幕开始降下来的时候,先写灵车怎样开来,灵车什么样子,接着写人们怎样向灵车致敬、哭泣,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这段课文的描述跟上段课文不同。这段课文不但写了人们的表情动作而且写了人们的心情。

师:(肯定地,赞扬地)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段课文不同的表现方法,说明读书能力有了提高。

夜幕开始降下来,灵车是怎样开来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生:(学生读“几辆……缓缓地开来了”)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中的插图,说说灵车是什么样子,结合有关课文讲。

生:(略)

师:长安街上的人们表现怎样?读一读有关课文。

生:(一名学生读“人们心情沉痛……腮边的泪水”)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的?说出有关的重点词语。

生:突出的词语有“不约而同地”、“站直”、“摘下”、“眼睁睁地望着”、“顾不得擦……”

生:写动作的,有“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师:“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理解?

生:意思是说人们的一切行动不是有谁约定的,而是出自对总理的热爱和沉痛的怀念。

师:课文写人们望着灵车,都是“眼睁睁”,腮边的泪水“顾不得擦去”,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人民群众恐怕见不到总理最后一面。

师:这一句写得多么逼真!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表情地背诵)

师:触景生情,引起了人们什么联想?读一读有关句子。

生:(一优等生含着眼泪读着“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和我们永别了”,课堂上师生感情共鸣。有关课文让学生分组自由表情朗读,效果较好。)师:课文从描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沉痛怀念中,引起对往事欢乐情景的联想,反衬今天和周总理永别的悲痛情景,更加使人感到沉痛。

2.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三段。

师:总理和我们永别了,灵车渐渐地远去了,人们是怎样的呢?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课文中“牵动”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中“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是什么意思?

生:这样写真实吗?

师:“牵动”是说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随着灵车的移动而动。这么说,你们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意思是说人们不忍总理离去。

师:车子能停下来吗?时间能停下来吗?

生:都不能停下来。

师:既然都不可以停下来,希望停下来显然是不合实际的。但课文为什么写人们多么希望停下来?这里表达了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心情?

生:课文这样写更真实,更能表达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强烈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意愿:让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进一步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看谁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后,让差、中、优三名学生在班上分别重点朗读课文第二段。他们都能做到有表情地背诵)(2)指导学生品评课文。

师: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感动,为什么呢?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课文写得很真实,很具体,这样才能感动人。

生:我认为主要是作者对周总理有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和能仔细观察,才能写得真实、具体、感人。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略)

(4)要求学生修改有关习作,或仿课文一、二段,用“先总述后具体分述”或“先具体记叙后抒发感情”的写法写一两个片断,为做基础训练8第六项习作作准备。

4.读写提示导练教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真情实感与恰如其分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写文章一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要说假话、空话;二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辞藻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准确、实在、恰如其分。要从小培养好的文风,并在今后写作中努力做到这一点。

2.要求学生较自觉地掌握学习读写提示的自学步骤和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步骤:

一学提示,在本组课文学习之前进行(不另设课)。自学提示:这篇提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要求我们写文章时应该怎样做?本组各类型课文怎样围绕这个中心问题?(使学生明确本组课文的训练中心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学提示,随重点课文《穷人》进行教学(不另设课)。自学提示:这篇提示为什么以《穷人》这一课作为例文?(使学生加深对《穷人》这一课的理解及写作特点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参阅文章的能力和习惯。)三学提示,在学完本组课文(各类课文)之后,专设一个课时进行指导。重点放在提示中例文《穷人》这部分课文。通过分析,从具体理解上升到理性的概括,并指导学生对照例文的要求,联系作文的实际谈体会,并指导实践。

指导学生第三次学习这篇提示的步骤。

预习要求:

1.《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篇读写提示:(1)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你从哪里了解到的?(2)它分哪几层有条理地来说明?它要求我们写作时应该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把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找出来用曲线表明。

2.复习《穷人》一文,思考:这篇课文为什么那样感人?

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认真细看提示中对《穷人》一文的分析。

课堂指导:

1.板书课题。

2.朗读课文。(分部分指名朗读)

3.回答问题:

(1)这篇提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你从哪里了解到?

(2)它分哪几层有条理地来说明中心问题?这篇提示跟学过的提示在文章的结构上相同吗?

(3)它要求我们写作时应该怎样,你从哪里找到?请讲出有关的句子来。

(教师点明学习提示,了解文章的中心和文章的基本结构的方法是:看懂课题明中心,根据中心分层次:揭题—例文—要求:关键句子可以从文章首尾找。)4.分析例文。

教师:这篇提示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要求我们写文章要做到:真情实感、恰如其分。为什么?怎么写?同学们已通过本组课文和自选的很多文章的阅读,有了初步的理解,现在要重点联系例文《穷人》一课的分析,加深认识这个问题。

(1)我们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为什么会觉得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

(2)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揭示》中三段文字。)课文中描写渔夫的家,这段文字的描写为什么我们读了感到真实可信?怎么不用上“贫苦”“清贫”这类词语进行描写?

课文描写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后的思想矛盾。课文用平平常常两句话描写,有什么好处?如果这样描写:“她心惊肉跳。怕没有征求丈夫的同意,会挨骂挨打。可是要不把孩子抱回家,孩子死定了,穷人得有无产阶级深厚的感情呀。于是她决定得把孩子抱回家。”你觉得怎样?

(3)课文最后对渔夫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挑比较优秀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段课文后:这段课文为什么能把渔夫的形象和当时的矛盾心理如此生动而真切地写出来?如果换成这样的描写:“渔夫听了桑娜关于西蒙死了的诉说心里很矛盾,他想应该把孩子抱过来,又怕会增加经济负担,后来决定把孩子抱过来时,孩子已经被桑娜抱在床上了。”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4)从《穷人》这篇课文中上面三处的分析和比较,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提示的最后部分,教师小结:我们写文章: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③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华丽的辞藻或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准确、实在、恰如其分。)5.联系自己谈体会。

(挑选在学提示中自学修改作文的同学介绍修改前后的作文和体会,以作典型带动。)小赖写《记学校“龙舞”比赛》一文,其中一段原文是这样写的:“广场上歌如潮,旗如画,万龙奔腾,同学们个个心花怒放”(不实,空洞)自学《穷人》一文后,修改的作文是这样写着:“……歌声起,广场上,长龙短龙齐涌现,龙头歌唱龙尾摆,有时小龙变大龙,有时大龙变小龙。看那边,两条龙舞闹得欢呀!一会儿一条跃起一条伏,一条旋来一条转;一会儿一条逃了一条追,一条回头一条跑:一会儿两条龙又相遇,亲亲热热地伴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并肩齐跃进,博得了张张笑脸,赢得了阵阵笑声。”(逼真)(接着学生分组谈体会)6.教师小结提要求。

同学们通过三次学习这篇提示,又能够对照自己,知道哪些写得有真情实感,哪些写得恰如其分,很有收获。下课后。大家可以根据提示的要求,再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做好基础训练2第五项的作文训练(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注意写出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并互相推荐一些写得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文章学习、参考。

5.活动课设计(结合第一册第四单元看图学习“四素句”)课题:看谁说得好(竞赛型)活动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四素句,组织一次有趣的游戏活动,加深对四素句的认识,提高说句能力。

2.提高同学们动脑、动口、动手协调学习的能力。

活动内容:

1.游戏:四素安家。

2,串词成四素句。

3.词语整队成四素句比赛。

4,看谁说的句子好又多。

活动准备:

16朵花朵分4份,每份花瓣上可以填词,四套词语卡片(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包括标点符号)四幅图片,四块幻灯片(图片制成幻灯片),看谁红花多的红花栏,黑色水彩笔8支,红花等。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1.游戏:四素安家。(5分钟)

老师把全班分成四队(红、黄、绿、蓝队),四队各领到四朵花(一朵填时间,一朵填人物,一朵填地点,一朵填事情)。四个队的同学把供给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词语选填在相应的花瓣里,正确迅速的为胜,第一、二名的各奖红花一朵。

下列词语提供活动参考用:

早上、爸爸、白天、一天、姐姐、公园、地里、今天、放学了、老师、学校、弟弟、种田、炒菜、妈妈、家里、吃草、做工、河边、读书2.串词成四素句。(开火车形式挑战)(10分钟)(1)组织形式:

以小队为单位,把全班分成四队(红、黄、蓝、绿),各队选一名同学当队长,各队可向别队挑战。如:红队向蓝队挑战,当红队队长说出一字后,蓝队开始“开火车”串词说句。反之蓝队用同样方法向黄队挑战。句子说得越具体,得到的红花就越多。

(2)活动规则:开火车时,要从字到词再说句子。

如:地扫地早上我在家里扫地

教师可根据本班同学的组词说句能力,在对方队长说一字后,让小队的同学先互相讨论作准备,然后再按上述比赛要求进行。

3.词语整队成四素句比赛。

(1)活动组织形式:

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4队,指名让一位同学当主持人。比赛可分两组,每组两队同时进行。当其中一队作“词语整队”时,另一队可配合主持人作裁判。然后两队调换位置,轮换进行。

(2)活动规则:

比赛之前,老师把四套准备好的词语卡片交给主持人,主持人按比赛需要把卡片分别发给两队。看那个队能最快排列成四素句的句子。(如果拿到不能排成四素句的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卡片的同学就不用排队。)(3)评判方法:

①先排好句子(加上标点)的一队可得一朵大红花,后排好句子的一队得一朵浅红色的红花,如果句子排错的就扣红花一朵。

②当裁判的队能指出对方的错误,并说明道理,提出正确调整意见的可加红花一朵。

(4)比赛时的注意事项:

①先选出小队长组织本队参赛。

②排好队后,队长根据卡片的词语,调整位置,使句子完整通顺。(注意时间后边要加逗号,事情后边要加句号。)如:同学们认真地上课了,在教室里听讲课老师。应整理为: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4.看谁说的句子好又多。(15分钟)

(1)活动组织形式:

老师把全班分成四队(红、黄、蓝、绿),各队选一名同学当队长,选一名同学当主持人,老师当裁判。

(2)活动规则及内容:

①先由各队队长到主持人那里抽签(共有四张签,从一号到四号)。然后根据抽到的号数到老师那里取走图片,各队根据所取到的图片进行讨论,说一句完整的句子。(时间规定为3分钟)②时间一到,立即停止讨论,领到一号图片的那一队先由队长指名回答,如答得不好,同队队员可进行补充,其余各队以此类推。

(3)评奖方法:

凡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就能奖红花一朵,如能说成四素句的就加奖红花一朵。

5.教师总结:

(1)这节活动课通过“四索安家、串词成四素句、词语整队、看谁说的句子好又多”等游戏活动,使我们加深了对四素句的认识,锻炼了同学们说句能力,希望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多活用四素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放《运动员进行曲》进行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