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持续农业初探
16418400000012

第12章 不同类型国家持续农业发展比较(6)

2.墨西哥持续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20世纪80年代中期,持续农业思潮在墨西哥也引起了反响。一方面,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纷纷对这一新的农业发展思想和战略开展研究;另一方面,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政府部门在官方文件中也强调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对有关问题作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和生产力低下是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得不到保护的重要原因。因此,实现持续农业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墨西哥《1989~1994年全国发展计划》首次把环境保护和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该《计划》指出:“保护、扩大和合理使用国家有限的再生和非再生资源是现代化必要的条件。因此,必须强调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森林、土地、水、石油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紧迫性。”《1990~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计划》指出,“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采取有力措施使资源开发合理化,引导投资和经济增长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应该爱惜我们的资源,使其不仅为当代人,而且为子孙后代造福。”为了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墨西哥政府颁布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总法》,这是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各项政策法规的汇总。

1990年,政府又发布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总法实施条例》,具体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有关法规。同时,政府还颁布了《国家水法》《森林法》,并协调农业部和水利资源部监督土地、森林和热带雨林的开发进程,保证森林的恢复和再生。为加强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管理,这届政府专门增设了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部,同时也加强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权限和义务。

为了争取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墨西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1.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设立和扩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保护珍贵的生物资源,墨西哥设立了6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这些自然保护区分布在温带、湿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和岛屿四类地区,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作为自然保护区的补充形式,农业和水利资源部和有关州政府还将800万公顷土地划为59个保护区,用于封山育林和水土保持。目前,全国属于保护区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过去,由于经费不足和保护区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等状况,自然保护区往往管理不善。近年来,国家增加了拨款,加强了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大大改善。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质污染。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1992年9月1日众议院水利事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国家水法》,并责成农业和水利资源部负责监督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适应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的新形势,国家将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同时,政府将允许私人和社会团体参与水利工程和其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弥补公共投资的不足。为保持水质清洁,全国建立了304个由环保部管理的水质监测系统,744个由农业和水利资源部管辖的水质监测站。

(3)合理规划农田、防止土壤侵蚀。为改变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政府研究制定了国土整治规划,增加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了大型水土保持工程。为弥补公共投资不足,政府已修改有关法令,允许私人和集体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壤改良工程。由法律保护其投资和所有权不受侵犯。为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已不再盲目鼓励农民垦荒,在一些山区,动员农民修建梯田,实行轮种间种,以改善生态环境。

2.加快农村改革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农业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考虑农业发展的持续性时,除了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外,还必须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水平的重要性。政府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

(1)改革现有土地制度,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较好的投资环境。其中心内容是修改宪法第二十七条,改革已不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村社土地所有制。村社在历史上作为土地改革的产物曾有其进步意义,它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按法律规定,村社土地属集体所有,分给社员个人使用,但社员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转让和出租的权利。由于农民占地面积太小,这种制度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综合利用,因而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修改后的宪法,允许社员出租和出售土地,允许社员和私人小土地所有者合伙经营和开发利用土地,或将土地用于其他生产活动,允许工商界对土地进行投资,包括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外国资本可以通过与墨西哥农民合营获得农业用地,但外资比例不得超过49%。这些措施为墨西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2)在重申粮食自主这一战略目标的同时,鼓励发展出口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多年来,墨西哥政府为了保持城乡食品供应的稳定,一方面强调粮食自给,动员农民多种粮食,另一方面将粮食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保证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利益,结果农民因无利可图,缺乏生产积极性,生活也越来越贫困。20世纪90年代,政府根据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出口农业,扩大蔬菜、水果、水产品的出口,用农产品出口所得外汇适当增加粮食进口,以减轻粮食生产的压力。为使农民尽快富起来,政府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旅游业,依靠个人、集体、国家三方面投资,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3)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为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需求,政府一方面增加对农业的拨款,改革农业信贷体制,区别不同情况为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贷款;另一方面,鼓励私人部门增加对农业投入,包括中长期投资。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政府允许农业机械免税进口。

(4)改革农产品贸易体制,逐步放开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过去,十种主要农产品都由国家规定保证价格,并由国营人民生活必需品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经过改革,除玉米和菜豆两种最主要的粮食由国家控制价格以外,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一律随行就市。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墨西哥农产品进出口逐步取消许可证制度。但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对粮食进口仍然保持较高关税。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政府允许生产者拥有更多的外贸经营自主权。

3.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探索科技兴农新模式。绿色革命作为一场深刻的农业技术革命在墨西哥掀起了科技兴农的高潮。但是,如前所述,绿色革命未能解决农业发展的持续性问题。为了达到既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又能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双重目标,必须研究和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传统农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重点研究农业生态学和民族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农业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变化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中生态技术的发展方向;民族生态学主要研究传统农业中农民靠本身的经验长期积累起来的、使人和自然界保持和谐关系的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许多墨西哥农学家认为,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传统农业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农业知识和耕作技术。

(1)湿润和半湿润热带地区的复种、轮种制度。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农村普遍采用玉米、菜豆和南瓜三种作物套种的制度。菜豆比玉米矮,需要的光照比玉米少,两种作物套种可提高日照的效益。豆子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南瓜的蔓藤和叶子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温度。据阿马尔多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卡德纳斯村的调查,每公顷土地的产量,玉米、菜豆、南瓜三种作物套种比单一种植玉米要高50%。

(2)热带庭园农业。在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州的庭园农业,平均规模07公顷。庭园内树木处于最高层,约占庭园面积的307%,芒果树是当地庭园必有的树种。比树木略低的是多年生灌木、苗圃和葡萄架,再下面是草本植物,包括玉米、菜豆、南瓜、番木瓜、香蕉、木薯等当地人的主要食品和各种花卉观赏植物和药材。一般单个庭园种植的植物品种平均达55种之多,每个家庭庭园还养几头猪、山羊和豚鼠,牲畜的粪肥是种植业主要的肥料。

(3)传统湿地生态农业体系。在墨西哥中部布埃勃拉盆地,当地农民根据该地区地势低洼和多水的特点,将耕地修整成一块块“垄地”或台地,每块宽15~30米,长150~300米,两边修筑水渠。垄上混合种植各种作物玉米、菜豆、南瓜、蔬菜、苜蓿等,主要采用绿肥和粪肥。水渠起到灌水和排水的作用,以防止土壤渍水和盐碱化,渠中浮生植物和杂草是很好的肥料。这种传统湿地生态农业系统能有效保持土壤肥力和系统的良性循环。

(4)热带雨林生态农业体系。墨西哥南部恰巴斯州农民以传统方式利用热带雨林,既生产必要的食品,又保持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农民靠在林间种植玉米、块茎作物和蔬菜的同时,还种植可可、萼梨、香蕉、番木瓜等农产品。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导致人口激剧增加,国内粮食短缺。自1973年起,政府改变了人口政策,开始提倡计划生育。80年代,墨西哥政府给予人口问题以更大的重视,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农村人口的增长仍未得到应有的控制。为了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政府制定了1990~1994年全国计划生育规划,强调今后要特别加强对农村落后地区人口的控制。

三、巴西持续农业的发展

1.巴西战后经济和农业发展战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30多年里,巴西经济发展很快,在这一时期,巴西各届政府均采取替代进口式的内向、保护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对巴西整个经济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巴西农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特点一是外向型,二是以扩大“农业边疆”为主。

由于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强调农产品出口和扩大“农业边疆”,忽视了粮食生产,特别是忽视了城乡贫困阶层的基本需求,因此每年要花费10亿~20亿美元进口粮食。强调“农业边疆”开发,忽视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巴西战后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缺陷。

这种发展战略,决定了巴西持续农业发展的重点,是满足国内粮食和纤维的基本需求,防止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尽管1979年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德尔劳·内托任经济部长时开始强调农业发展,强调粮食生产与出口作物并重,对粮食生产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优惠,但由于土地分配、价格等诸方面的原因,粮食生产始终不稳定,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食问题仍然未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