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话说中国——民间艺术
16419600000011

第11章 扇子

我国的扇子现在出产于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人们更加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且习惯于收藏各种各样的扇子。扇子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

扇子是怎样发展的?

商周时代,人们喜欢用雄雉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扇子,这就是“雉扇”。唐朝的时候,雉扇逐渐减少,出现了著名的孔雀毛。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出现了,它被人们称为“毛扇”。在汉代,丝织业得到了发展,“纨扇”于是出现了。汉代制作扇子的材料除了绢外,还有绫、罗、纱等丝织品,扇子当时的形状都是圆形的,所以人们称其为“团扇”。在宋朝的时候,现在常见的折扇出现了,当时被称为“折叠扇”。

折扇书画指的是什么?

明代永乐年间,有人开始在折扇上绘画题诗,扇面书画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式出现。扇面书画为后人留下丰富多彩的墨宝和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扇面画常用的题材有仕女、山水、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普通的扇子经名家题诗作画,就会变得身价百倍。扇面书画使扇子精湛的工艺和传统书画完美结合起来,两者相得益彰,真是妙趣横生,令人爱不释手。

大开眼界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当时享有盛誉,很多士人都以获得他的墨迹为荣。有一次,王羲之看见一位卖扇子的老太太生意非常冷清,就在每个扇子上写了几个字。老太太看见王羲之在自己的扇子上写字,非常生气地说:“你把我的扇子弄脏了,现在还怎么卖呢?”王羲之微笑着对老太太说:“如果有人来买扇子,你就说是王右军弄脏的!”老太太果然照他说的做了,结果大家听了老太太的话后,出高价把这些扇子抢完了。老太太非常高兴,想去报答那位帮助自己的王右军,可是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