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我知道-Why太空
16430100000035

第35章 “黑洞”和“白洞”是怎么回事?

“黑洞”这个名称,人们已经不很陌生了。有人甚至还给它起了不光彩的外号:“太空中最自私的怪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黑洞”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是“黑”,这表明它决不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或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绝对无法看见它。“黑洞”的第二个字是“洞”,意思是说: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别想再溜出来了,所以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那么,要是用一盏威力极大的探照灯去照亮黑洞,它不就会原形毕露了吗?这也不行。射向黑洞的光无论有多强,都会被黑洞全部“吃掉”,不会有一点反射,这个“洞”还是黑的。问题是,黑洞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特性呢?

我们还是先从宇宙飞船说起吧。宇宙飞船要飞出地球,进入行星际空间,至少要达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否则就摆脱不了地球引力的束缚。这个速度,是一个物体从地球引力场中“逃”出去所需要的最低速度,所以称为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阳的引力比地球强得多,因此太阳的逃逸速度也大得多;等于每秒618千米。而如果一个天体的逃逸速度达到或超过了光的速度,那么就连光线也不可能逃出去了。这样的天体正是我们所说的黑洞。在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的运动速度比光更快了。既然连光都逃不出黑洞,那么其他任何东西当然也更不可能跑出去了。

你现在知道“白洞”是什么了吗?

今天,关于黑洞的更正确的说法是这样的:“黑洞是根据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期创立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称为黑洞的视界;外界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视界内的东西却不能跑到外面去。”正因为黑洞像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所以才有人说它是“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不过,这多少也有点冤枉了它,因为有时候黑洞还是怪大方的呢!这和“白洞”有着密切的关系。

“白洞”和“黑洞”一样,也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推测的一种特殊天体。白洞的基本性质正好和黑洞相反:白洞内部的物质可以流出边界,外界的物质却不能通过它的边界跑进去。所以,白洞可以向外界提供物质和能量,却不吸收外部的任何物质和辐射。若说黑洞是“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那么白洞就该是“宇宙中最慷慨的天体”了。

38.黑洞和白洞是怎样形成的?

(1)黑洞

黑洞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有好几种可能性。

例如,如果越来越多的物质往一块儿聚集,而它们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那么这一堆物质的引力就会随着质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强,到头来,它的引力总会强到连光都逃不出去的。例如,倘若把质量像1.4亿个太阳那么多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大水滴”,那么它就会成为一个黑洞。这个水滴黑洞的直径大约有8亿千米呢!

再如,假若一颗恒星的质量固定不变,但是让它不断地收缩下去,那么它的密度就会随着体积的缩小而变得越来越大,它的引力场也变得越来越强,直到变成一个连光线也逃不出去的黑洞。要是太阳收缩到半径只有3千米那么大,它就会成为一个黑洞。这时它的密度简直大得令人难以想象:每立方厘米的体积中竟包含了200亿吨的物质!

1997年,欧洲南方天文台的菲利普斯·克兰和他的同事曾用哈勃望远镜发现一个裸黑洞,该黑洞竟有300万光年长的辐射喷流和椭圆星系核的粒子发射。

(2)白洞

白洞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一种可能性是白洞直接由黑洞转变而来,白洞中的物质是原先形成黑洞时聚集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等人发现,黑洞其实有着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前面说过的那种“只进不出”;另一方面就更出乎人们的意料,即黑洞会以微观世界中的奇特方式稳定地往外“蒸发”粒子。有了这种“蒸发”,黑洞就不再是绝对“黑”的了。

霍金还证明,每个黑洞都有一定的温度。黑洞越大,温度越低,蒸发也越微弱;黑洞越小,温度越高,蒸发也越强烈。小黑洞由于蒸发,质量就会迅速减小;质量减小了,黑洞的温度就变得更高;温度高了,蒸发又进一步加快……这样下去,黑洞的蒸发就变得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以一场猛烈的爆发而告终。这就是不断向外喷射物质的白洞了。

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黑洞毕竟无法直接探测到,白洞是否存在也必须寻找更多的天文观测证据。宇宙中即使真有各种不同大小的黑洞和白洞,它们形成和演化的方式是不是就和人们的想法相吻合?这些问题都很深奥,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解决了的问题,但它们迟早总会真相大白的。

39.星体间有哪些差异?

直到近代,我们才知道,星体间最主要的差别是在亮度上。喜帕恰斯是第一个按星体的亮度分级的科学家。空中最明亮的20颗星划分在第一等级,然后,按亮度的减少依次为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第五等级,到第六等级则是用肉眼勉强能看到的星。

星体的亮度等级可以划分得极为精细,其精度可至十分位小数,星的亮度等级可以用2.3或3.6这样的数表示。亮度等级中每差一级,亮度就相差2.512倍,如2.0极的星体亮度就是3.0级星体亮度的2.512倍,依此类推。

第一等级中的一些星,其亮度几乎可能是零,有的甚至达到负值。天空中最明亮的是天狼星,其亮度等级为-1.47。这一概念也可用来表示恒星以外的其他星体。金星最亮时,等级亮度可达到-4。满月的亮度是-12,太阳的亮度是-26级。等级制度还可以扩展到极暗的星体,这些星体只能用望远镜才能看到。所以,这些星的级别只能达到7或8级,有的甚至达到20级或数字更高的级别。

一颗星比另一颗星明亮,不一定意味着它放出的光多,而可能是离我们太近的缘故。一颗暗星若离我们很近,可以比一颗离我们较远的亮星显得还要亮。

如果我们知道某颗星的亮度级别及它到地球的距离,我们就能计算出它的实际亮度。你可以把星体在10个秒差距(32.6光年)处的亮度值计算出来,并把这个结果作为“绝对98亮度等级”的数值。为了比较星体的实际亮度,我们在同一距离之处算出来亮度值,如绝对亮度等级。例如,太阳在10个秒差距处的亮度等级是4.6,它的确不是一个非常亮的星体。天狼星在同样距离处的亮度等级是1.3。显然,天狼星比太阳更明亮些。还有些星体比天狼星放出的光更多、显得更亮。位于“猎户星座”中的“参宿七”的绝对亮度值是-6.2,它的实际亮度是太阳亮度的2万倍。非常非常亮的星体毕竟是少数,这些星体能被人类观测到,是因为它们太亮了,但它们的数目很少。

质量大的星体,亮度大,温度高。1914年,美国天文学家海瑞·诺瑞斯·罗素指出:所有的星体可以按照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或者95%的星体都能排列起来。质量越大的星体,亮度越高,温度也越高。绝大多数星体可以从小到大,从温度低到温度高,从暗到亮有序地排列起来。

爱丁顿求得了太阳核心的温度,并解释了“主星系”星体的一些性质。质量越大的星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把它的构成物向内拉紧的力就越强,它的核心温度就越高,这样才能平衡强有力的内聚力,星体的温度越高,向外散发的光和热也就越多。这就是说,星体质量越大,它的亮度越高,这就是我们早巳知道的“质量发光定律”。

星体温度升高的程序大于星体质量的增大程度。于是,星体到了足够大时,核心的温度之高,向外扩张的能力之大,使得星体变得不稳定起来,很容易产生爆炸。基于这个原因,质量大于太阳60倍的星体不可能存在于宇宙间。

另一方面,质量较小的星体,用来平衡内聚力的温度不需要太高。若星体质量很小,它中心的温度就会很低以至于它根本不发光。一个星体若小于太阳的1/10,它就是暗的不发光体。按通常的定义它就不能称做星(恒星)。

有这样的星体,其质量可能是木星质量的100倍,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热度,但发出的光是红外光,其能量小于可见光,我们称它们是“棕矮星”。探测到它们很困难,但天文学家们也在搜寻它们。因为它们的数量可能会很多,极有可能对宇宙的固有特性产生某种影响。

这种星若有一个很好的供氢环境做为星体本身的组成成分,并能通过氢化而产生放射性物质,它就有可能出现在主星序的排列中。

40.星体会“死亡”吗?

在明亮的天狼星近旁,有一微弱光点,这就是小犬星,一个比天狼星小得多的星体。虽然小犬星比较小,但其中心物质的密度却大得惊人,仅一只火柴盒大小的物质,重达50吨!

第一位用望远镜测定小犬星或者天狼星B的准确位置的美国天文学家阿尔万·克拉克,其时为1862年。另外在此30年前,普鲁士天文学家弗里德里克·威廉·贝塞尔就已经注意到天狼星轨道的偏移,并且相信附近还有另外一个星体。

这两个星体绕着同一的重力中心旋转一次,要花50年时间。小犬星的质量和太阳一样大,足以使天狼星在其轨道上移动。小犬星的直径仅38600千米,同直径为1392380千米的太阳相比是很小的,也就是说,质量与太阳相同的小犬星却被挤到仅为太阳体积1/27000的小星球中。

换句话说,小犬星的密度为太阳密度的27000倍,它的地表温度为2632度,比太阳更热,相同面积辐射出的热和能量为太阳的3.75倍。然而,小犬星的亮度仅为太阳亮度的1/125。这些事实首先使天文学家们理解到,小犬星是异常的小。

一开始是把小犬星作为星体的一个种类来记载的,称它为白色矮子星。已经发现的这种类型的星球有许许多多,天体摄影仪编目所列的密度最大的星体是被称为+708247的星球,它大约为地球的一半大小,但是每立方厘米的重量却达37.80吨。

天文学家们认为,这些密度特殊的星球已处于最后的演变阶段并接近于死亡。

据认为,星球是由气云和灰尘凝结,并随着核心加热,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收缩而开始形成的。与此同时,核子的反应也开始由大量核子组合的氢变换为氦,释放出能量,使得星球在天空中像太阳那样灿烂地发光。

当氢供给不足时,更多的核子开始反应,随着星球膨胀,其中心部变得更热更密实,而表面却变得更加冷。这个阶段被称为红色巨星阶段。

当核子的全部储藏量被耗尽,而星体又已足够大时,它就会爆炸成超新星。较小的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存在破灭,并因此变成白色矮子星。

所以,白色矮子星是一种快灭亡的星球,它无法再加热,没有前途,濒临灭亡。接下去是进一步毁坏,凝集成为中性星球,并大大地收缩,形成高质量的物质,其质量每立方厘米大约重达1.22亿吨。